評論 > 言論 > 正文

俄烏戰負面效應加大 西方道德衰弱造成更大犧牲

當代的西方領袖們已經喪失了二戰一代的道德信念、對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意志,自私自利、畏首畏尾的時刻不在少數,將恐懼核戰作為退縮的理由,為了絕對安全地蜷縮在本國領土上安享清福,任由俄軍鐵蹄肆無忌憚地踐踏烏克蘭軍民,製造死亡、瘟疫和動盪,打擊人類的持久未來,可能是對戰爭更致命的,相比較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俄烏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雙方都準備好打持久戰,指望對方在持續和巨大的消耗中提前敗下陣來,最終贏得戰爭。

除了一個工業區和化工廠以外,經過近日的攻勢,俄軍已掌握了盧甘斯克重要城鎮北頓涅茨克市的大部分地區,志在全盤占領該市。

儘管與俄方相比,烏軍無論是武器的性能,還是兵員的數量,都遠遠比不上,但在前線展開的巷戰中,烏軍奮勇抗敵,堅拒投降。

俄方對烏採取全天候的炮擊戰術,就像在馬里烏波爾做過的那樣,全力摧毀所攻對象的民用設施和目標,打擊烏軍有生力量,在摧毀烏方軍民抗戰意志同時,用「焦土」政策破壞烏方的有效防禦,步步為營,以達到目標。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稍早前公開表明,其對烏開戰目的就是「拿回」原本「屬於俄羅斯」的領土,明確宣示當前俄烏之間發生的事就是一場戰爭,除了改變宣傳策略,爭取民意支持外,挑戰西方極限,分化西方陣營,迫使部分意志薄弱的國家在西方內部製造更大的分裂,進而使其知難而退,亦是重要目的。

戰爭進行到現在,有兩個基本情況:

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並不是那麼「團結」,內部存在分裂的種子,比如法國總統聯手其德國夥伴仍試圖保持與莫斯科的對話,並作為二戰中受到納粹侵略的國家元首,勸說人們對正在發動軍事進攻的克里姆林宮保留顏面,援助也是有限的,包括在對烏克蘭武器供應、禁飛區設置以及以某種方式參戰方面,西方仍堅持顧及莫斯科的立場。

對俄羅斯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力度參差不齊,西方內部矛盾重重,仍然為俄方提供了相當程度的迴旋空間,特別是在金融限制、能源禁令等關鍵領域,各國的私利仍占主導地位,烏克蘭的利益未被充分考慮。

突出表現在美歐的能源禁令雖然已經提出,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與莫斯科的能源交易仍間接保持,對違反規定的印度出於戰略拉攏的需要,予以寬縱,在金融限制方面也不全面,克里姆林宮仍有管道維持與國際金融體系的關係。

一則最新的駭人消息顯示,華盛頓一面領導全球抗俄聯合陣線,一方面自己卻在繼續購買大量俄羅斯石油。

美國能源安全特使霍克斯坦上周四說,俄羅斯如今從出口天然氣獲得的收入,可能比入侵烏克蘭前還要多,他強調的固然是油價上漲因素,但除此之外比比皆是的事實是,西方的石油禁令並未堵住購買俄羅斯石油的渠道,不管是公開的還是隱秘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二戰以後的西方世界領袖也存在一代不如一代、道德墮落的一面,隨著俄烏戰爭進入戰略相持和持久戰時期,西方能否堅持原則徹底遵守對烏克蘭的承諾,協助其贏得戰爭,面臨越來越嚴苛的道德考驗。

德國總理朔爾茨曾強調,西方的制裁將使俄羅斯的經濟和軍事能力倒退數十年,但這將是長期的進程,正如前述,俄羅斯短期內仍存在很大的迴旋餘地,而俄烏戰爭的結果很可能在此期限內就將揭曉。

因此,對俄烏雙方都存在能否經受住消耗戰,抵抗住諸多負面因素的干擾,保持頑強戰鬥力,奪取最後勝利的問題。

俄方,我們還有其他人都有很多分析,但烏克蘭方面的薄弱因素則普遍受到忽視。

對澤連斯基當局來說,直接的重大問題在於,經過三個多月的戰爭,烏克蘭的武器庫已經見底,按照美國官員的說法,當前基輔幾乎全部依賴來自西方的武器援助。烏克蘭繼續向西方發出呼籲,尋求更多援助,要求加速武器供應,以抵抗裝備更多更精良的俄軍進攻。

對烏方來說,由戰爭產生的更嚴峻問題也開始凸顯:由於士兵和平民的屍首得不到及時清理,戰區出現了痢疾和霍亂流行的狀況,威脅著烏克蘭軍人和人民的生命健康。

受戰爭衝擊,全球糧食、能源和金融危機正在爆發,造成更大面積的饑荒和貧困,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這不僅影響俄烏戰局,而且也持續考驗西方和世界的信心與韌性。

同時有消息稱,俄方正在掠奪烏克蘭的糧食將其輸送到缺糧和饑荒地區牟利,並試圖利用全球糧食危機的態勢作為脅迫西方就範,減少對莫斯科制裁的武器。

總而言之,俄烏戰爭拖得越久,不僅是對莫斯科,而且是對基輔和全世界的「煎熬」,烏克蘭方面現在擔心「戰爭疲勞症」將會進一步渙散西方的決心和團結,削弱其援助和支持,而莫斯科可能贏得更多的喘息之機,甚至在西方面臨臨界點的關鍵時刻,採取綜合措施動搖西方及基輔的意志,戰而勝之。

儘管這只是發生可能性很小的前景,但凡事不是絕對的,克里姆林宮無法接受失敗的結果,肯定在盤算著一個更長遠的計劃,對莫斯科來說,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殊死之爭。

對烏克蘭同樣如此,稍一不慎,可能就是亡國滅種,但西方和國際社會顯然還未上升到這個高度來認識戰爭,更多地從全球和地緣戰略格局及各自國家的私利來考量並作出相應的行動。

當代的西方領袖們已經喪失了二戰一代的道德信念、對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意志,自私自利、畏首畏尾的時刻不在少數,將恐懼核戰作為退縮的理由,為了絕對安全地蜷縮在本國領土上安享清福,任由俄軍鐵蹄肆無忌憚地踐踏烏克蘭軍民,製造死亡、瘟疫和動盪,打擊人類的持久未來,可能是對戰爭更致命的,相比較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14/176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