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真正聰明的人,只過1%的生活

  1

有件趣事兒,和朋友們分享一下。

前兩天下班,乘電梯的時候,遇到兩位二十多歲的女孩。

一位女孩短頭髮,倚在電梯一角,用手扶著額頭,看上去不太舒服的樣子。

另一個女孩扎著馬尾辮,在短髮女孩旁邊嘰嘰喳喳:

「你知道嗎?胡歌來咱們這拍電視劇了也!」

「我從路透照里看到,胡歌真的好帥!」

「最近大火的那部電視劇你看了沒?」

「裡面的男主角長得真不賴,和我家胡歌有得一拼了!」

短髮女孩沉默著,沒有吭聲。

馬尾辮女孩伸頭問道:「你怎麼不說話?」

短髮女孩悠悠地回了句:「你剛剛說的那些和我有什麼關係嗎?我只在乎我的頭痛什麼時候能好。」

這句看似不太禮貌的回答,一下就擊中了我的心房。

美國埃默里大學教授馬可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確實如此。

我們常常將時間耗費在了99%無用的人事物上,卻忽略了那1%,才是最值得關注的部分。

2

有兩則王菲的故事,可能大家都聽過。

王菲和竇唯離婚的時候,有記者問她:「你的離婚手續是不是已經辦妥?」

王菲答:「跟你有什麼關係呀?」

記者說:「我們的讀者想知道。」

王菲答:「我還是那句話,跟你沒有關係,跟你的讀者也沒有關係。」

還有一次,王菲和謝霆鋒在家接吻,因為窗簾忘了拉上,被狗仔偷拍了。

有媒體質問王菲:「你以後是不是應該注意點?」

王菲毫不客氣地反駁:

「我的窗戶是對著一座山的,所以我覺得我沒做錯事情,應該檢討的是他們。

我不覺得需要去防範或者什麼,我在家接吻,關他們什麼事啊。」

說實話,我蠻欣賞王菲做人的原則。

因為終其一生,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

人與人之間需要有清晰的邊界,這種邊界不僅僅是身體所要保持的距離,更是心理上的間隔與分寸。

用兩句話概括就是:

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他人的生活是他人的,與自己無關。

如果說,王菲的做人原則印證了前者,那麼電梯女孩的做人原則就印證了後者。

3

在一期《奇葩說》上,作家馮唐說了這樣一句話:

「其實人生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個是你要仔細問問關我屁事,另外一個問題是關你屁事,你就能知道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對的。」

這句話聽上去簡單粗暴,但是想來卻頗有道理。

我有個同事小A,常常和我抱怨生活好累。

「工作一天感覺精疲力盡,下班回家往沙發上一躺,感覺一整天好像又沒做成什麼事。」

為什麼?

因為她早上九點來到公司,電腦剛打開,「咣」彈出來一個框:「王心凌再度爆紅」,這個不錯,點開來看看,10分鐘過去了。

因為她正馬不停蹄地碼字呢,聽到同事B討論同事C的八卦,哎呀這個我也聽說了,必須要聊啊,然後端著茶杯湊上去。

因為她快馬加鞭地趕月度績效呢,前排工位探出一個腦袋:「你看看這個口紅咋樣?」,然後又不淡定了……

外界的一舉一動,一起一伏,都能打亂她的節奏,一天下來,當然覺得又累又沒有收穫。

美國心理學家鮑邁斯特,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理論,叫作「自我損耗」

所謂自我損耗,就是你看似什麼都沒做,但是你的每一次選擇和糾結,都是在損耗你的心理能量。

每消耗一點心理能量,你的執行力都會下降。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普遍認為,越是簡單的人效率越高,越是克制的人走得越遠。

因為他們能遠離那99%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在心裡說一句:關我屁事,然後將時間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有個習慣:寫作的時候絕不出家門。

哪怕他因為寫不下去而來回地踱步,哪怕生氣到把家的門板給拆掉,他也絕不會離家半步。

因為他明白,如果自己找一個「出去放鬆一下再寫」的理由,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被外面跟自己無關的事情所消耗。

耐心熬下去,度過一時的「枯竭期」,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我們前面說:99%都無用,那什麼是1%的生活?

這就是1%的生活。

放棄99%的無效信息,不讓別人隨意介入你的生活,不讓外界的紛爭、口舌、人際隨意打亂你的節奏,將時間花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只有這樣,你才會做到真正的高效,你的內心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安寧。

4

自媒體博主@方美麗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年輕的時候,是個熱心腸,什麼人都想了解一下,什麼事都想摻和一腳。

當時單位里有個同事,剛剛買了新房,正籌備著怎麼裝修。

方美麗熱心地給對方提建議:

「聽我的,一定要鋪地板,不要貼瓷磚。」

「刷漆的話你不要找XX裝修公司啊,找這家,來,我給你電話!」

「廚房啊,廚房千萬不要裝成開放式的!」

她事無巨細地跟對方交代,這位同事也很是受用地點了點頭。

過了一段時間,她問那位同事:「家裡裝修好了嗎?」

同事答:「裝修好了,我們還是選擇了瓷磚,廚房還是堅持開放式的。」

方美麗當場覺得一盆涼水潑了下來,合著自己說了那麼多都是白操心。

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一書中寫道:「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這是他的人生。」

很多時候,一段關係之所以累,就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在別人的生活里指手畫腳。

但其實:別人的生活,關你屁事。

干涉太多,既耗精力,又不討好,何苦呢。

在一期《非誠勿擾》中,孟非做了這樣一個假設:

假設你看見你兄弟的女朋友,和另外一個男人單獨在一塊,你會選擇告訴朋友,還是沉默不言呢?

有位男嘉賓回答:「我會告訴他,因為我不希望這樣的事情讓我的兄弟痛苦。」

一旁的觀察員陳銘卻說:「我應該不會說。因為信息量不足,我無從判斷。

哪怕我看見他們一起走進了酒店的大門,我還是覺得這件事有很多的可能。」

孟非表示贊同。

然後他補充道:「我們眼睛看到的一部分,僅僅是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我有一個原則叫:絕不輕易介入別人的私生活。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明白別人的生活,與自己無關。

一切越俎代庖企圖干涉他人生活的行為,都是在給彼此尋找煩惱。

直到我不再操心與自己無關的事,突然發現自己越來越好了。」

所以還是那個問題:99%都無用,那什麼是1%的生活?

這就是1%的生活。

不隨意介入別人的生活,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不在別人的世界裡指點江山。

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到真正的極簡,才能享受到真正純粹的生活。

5

漫畫家蔡志忠說過一句話:

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木頭如是,生活也如是。

一個人心靈的空間是有限的,只有去掉不必要的,內心才能盛放更為重要的部分。

拋卻無關的人和事,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最重要的1%上。

不為外界所累,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淡泊,才能活出生命最真實的色彩。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15/176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