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鍾原:黨媒宣傳習近平主導經濟卻露實情

作者:

2022年6月10日,上海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執法機構的門口,工作人員穿戴全身防護裝備走過習近平的畫像。

「清零」防疫導致中國經濟停擺後,李克強頻頻露面試圖挽救經濟,似乎風頭一度超過了習近平。隨後,中共黨媒負責人被密集更換,宣傳風向趕緊又回到全面力捧習近平的態勢。6月17日,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同時刊登文章,《勇毅篤行長風萬里——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述評》,急迫地要為習近平拿回經濟主導權,卻泄露了不少實情。

對「清零」防疫的蒼白辯護

黨媒的長篇經濟述評文章超過6800字,本該集中討論經濟問題,但開頭卻用了1500字為「清零」防疫辯護。「清零」防疫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有目共睹,黨媒也知道沒法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即便找不到相關邏輯,也要硬著頭皮唱讚歌。

文章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大局大勢,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引領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破浪向前、行穩致遠」。

黨媒拒不承認錯誤的「清零」防疫政策,僅稱「進入6月,大江南北,一度遭受疫情衝擊的國內多地經濟正迅速『回歸』——」;「上海進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園區車間一派繁忙景象;6月6日起,北京大部分地區恢復餐飲堂食,大街小巷重現『煙火氣』;吉林、浙江、福建、湖南等一些省份陸續恢復跨省游」。

文章不小心泄露了中國各地執行「清零」防疫帶來的窘境,連正常的「煙火氣」都曾被消失了。此類人為的決策失誤本該避免、檢討,但在黨媒的宣傳中卻成了功績。

文章回顧,3月17日,習近平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強調堅持「動態清零,儘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在海南考察,強調「堅持就是勝利」,「要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

4月29日,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堅持動態清零」。

一段時間以來,黨媒已經儘量迴避宣傳「清零」防疫,也儘量迴避報導各地疫情;此次發表經濟述評文章,卻直言是習近平親自下令,並謊稱「疫情防得住,經濟才能穩得住」。這樣的辯護毫無邏輯,但就是不能承認錯誤,也不允許任何人質疑。文章還總結稱,「目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按照這樣的說法,「清零」防疫不但無過,還大大地有功了;不知黨內官員和普通老百姓有多少人會認同。

誰在主導「穩經濟」

黨媒的述評文章稱,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七大政策加快落地」,「六方面33項政策聚焦紮實穩住經濟持續加力……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黨媒一句話,就把李克強連續開會部署的工作,安到了習近平身上。文章還稱,習近平「高度關注市場主體發展」,指出「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這話更像是李克強經常說的,也變成了習近平的要求。文章還稱,在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穩住市場主體,對受疫情嚴重衝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

黨媒4月29日報導政治局會議時,沒有提到一句「習近平強調」,而僅稱「會議強調」。不到兩個月後,黨媒又候補報導了習近平的話,此外還包括:習近平強調,「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定和擴大就業,組織好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保障城市核心功能運轉」。

上述問題應該是李克強最先捅破的。當時,新華社的報導還試圖向地方推責,要求「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各級領導幹部要有「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防止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

儘管文章拼湊了不少習近平過去的講話和一些經濟數字,但除了口號,並未展現具體的經濟政策。黨媒恨不得把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日常工作都挪到習近平身上,試圖證明習近平一直在主導「穩經濟」,但顯得過於牽強,難以貼地氣。

新華社的其它報導不同調

6月16日,新華社還報導,《經濟形勢怎麼看?穩物價、助企紓困如何發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回應經濟運行熱點》。

文章繼續試圖報導經濟恢復的好消息,但也稱,「儘管經濟運行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但供需兩側穩定恢復仍面臨不少挑戰」;將「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

黨媒不同調的報導表明,現在就急於唱讚歌還為時過早,但隨著北戴河會議的臨近,習陣營應該在努力掌控輿論,為習近平鞏固權威。

報導稱,「國務院日前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涉及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等6方面33項措施」;將「全力推動相關政策措施儘快落地見效,確保二季度經濟實現合理增長,努力為下半年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和條件」。

這篇報導表明,李克強主管的中共國務院仍然在主抓「穩經濟」,黨媒卻宣傳習近平主導了「穩經濟」。

無獨有偶,6月17日,新華社轉載《經濟日報》的文章,《金融助力穩住外貿基本盤》。文中也提到,「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表明還是中共國務院在主導「穩經濟」。

同日,新華社還轉載《北京日報》的文章,《市場回暖,機票告別「白菜價」》。文章稱,「兩折三折的『白菜價』機票已經基本搜尋不到……機票價格正逐漸回歸正常曲線」。文章還舉例稱,從杭州飛北京的航班,4月初的價格還是含稅380元,現在除了1000元整的機票價格,再加上140元燃油附加費和50元機場建設費,總共1190元,是4月初時的3倍。

文章引用民航局相關負責人的話表示,「此前由於航空運輸市場有效需求嚴重不足,供需關係嚴重扭曲,國內航線平均票價遠低於正常價格水平」;「『白菜價』的機票價格對於整個行業發展其實是不利且不可持續的」。

黨媒的文章再次透露,「清零」防疫對經濟的傷害有多大。

中共政治局會議又不談經濟?

6月17日,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黨媒僅報導審議了《關於十九屆中央第八輪巡視金融單位整改進展情況的報告》。

報導稱巡視「聚焦職能責任強化政治監督,堅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發揮了反腐利劍作用」;還稱要「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化對金融工作政治性的認識」,「為金融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金融和經濟恢復密切相關,政治局會議卻更強調政治,似乎中共高層並不真正關心經濟。一個月一次的政治局會議竟然不談經濟,黨媒卻試圖證明習近平在主導「穩經濟」,實在難有說服力。

6月17日,習近平視頻參加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致辭更多還是口號式的,並稱「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已經建立,目前準備與歐洲國家商討類似的合作,中國的外部經濟空間勢必再次被壓縮,中共至今束手無策,中共高層的口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黨媒還宣傳2022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這樣的論壇無法與印太經濟框架抗衡,參與的國家主要期待中共的投資,但顯然會落空。

中共高層對經濟並無良策,但在輿論上卻要爭奪經濟的主導權,黨媒空喊口號之餘,卻不斷泄露了實情。二十大之前,此類的鬥爭還會繼續,可以想見,真正的經濟問題會被繼續高懸。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19/176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