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善良,一個人的無形魅力

羅曼·羅蘭:「善良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種行為。」

的確,善良不是一門學問,善良只是人們內心的一種自我表達,如果你沒有一顆善良的心,你就無法散發出善良的魅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看似瑣碎的事情,但我們不能忽視這些瑣碎的事情。

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在一次慈善活動中講了自己的一個親身故事。

那是一個春天,他從農村來到城裡的一家鞋廠當學徒。他住在一所光線暗淡、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裡,條件很艱苦,而且每天都得加班。

因為老房子位於臨街的小巷裡,沒有曬衣服的地方,被子也因為太潮濕而沒有地方曬,洗完的衣服也只能掛在發霉的房間裡晾乾。

他覺得這只是一件小事,沒必要和別人談論這件事,自己忍忍就過去了,等賺多點錢換個好點的地方就可以了。

一天,幾個同事聚在一起聊天。他談到了因為曬衣服和被子太潮濕帶來的不便。沒想到第二天,一個同事把他帶到街對面一個寬闊的院子裡,指著院子裡捆好的晾衣繩,對他說:我以前也住在這裡,這裡的人很好,你以後要晾曬衣服和被子,就把它拿到這裡吧。

從那時起,他把衣服拿到那裡晾曬。被曬的被子又熱又舒服,他睡在溫暖的被子裡,他覺得一天的疲勞都已經消失了。

一天中午,他抱著被子再去晾曬,但兩小時後雨下得很大。他需要工作,不能離開,所以下班後他才能回去收拾被子。到了院子裡,他發現被子已經搬到屋檐下,沒有一絲雨水。

等他收起晾曬完的棉被往回走時,眼角里已經滿含著淚水。在那一刻,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些事情來報答這個城市裡善良而有愛心的人們。

企業家講完成了自己的故事,慢慢地說:一個人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我現在成功了,就是這個故事裡善良的人,驅使我成功。正是他們的熱情善良的行動給了我奮鬥的信心和動力。

現在我想用我微薄的捐款感謝那些善良的人,我現在做的這些談不上回報,只是想把這種善良的溫暖像一把火炬一樣傳遞下去。

事實上,捐贈者的愛心大小並不重要,只要你付出,你就能在受贈者心中激起一股暖流,產生積極而長期的力量。三國時期,蜀主劉備臨終前告誡他的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對於提醒人們在立身處世十分重要。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對生活有一個基本的態度,至少有意識地做好事而不是壞事。善行可以大也可以小,但善行的精神不能放鬆,特別是對於人們不注意甚至不理解的小善行,我們必須堅持認真地去做。

古人曾說:「山不拒細壤,才能成其高;海不拒細流,才能成其大」。

生活中只有堅持做小事,我們才能做大事。然而,有些人只想做大事,卻不注意小事,原因可能就是懶得去做。

《後漢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陳凡的人,從小就有雄心壯志。他年輕時一直獨自生活,有一天,父親的朋友薛琴來探望他,發現他的房間不僅凌亂不堪,而且污穢不堪。他問陳凡為什麼不打掃房間。陳凡似是而非地說:「一個大丈夫應該立志天下,而不僅僅是一個房間。」

薛琴問他:「一個連房間都不打掃的人,怎麼打掃天下?「當被問到時,他說不出話來,無言以對。

是的,那些不想打掃房間的人怎麼能「打掃」這個天下?同理,如果「小善」不去「做」,怎麼可能去做「大善」?

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能馬上完成。它需要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俗話說:「積少可以成多,積小可以變大。「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樂意「善小而為之」,並且自覺做到「不以善小而不為」。

生活中很多人,他們看不起小事情,總希望有一天會一鳴驚人,做出一項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其實這只是一個幼稚的幻想。

沒有溪流的匯集,就沒有河流的形成。不難想像,在生活中不願意做任何事小事人,那些不實際的人,那些不擅長小善的人,那些夢想大善的人,絕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成功者。

生活中,只要我們「不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就可以由小善而成大善,逐步把自己培養成真正優秀的人。最後,讓善良變成一種魅力,願人生與善良同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情感雲驛站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12/177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