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史上最悲催國寶:用7000斤名玉製成,被當成菜缸,裝了300年鹹菜

「藍田日暖玉生煙」,提起中國的名玉,很多人就會因為李商隱的這句詩,立刻想到陝西西安的「藍田玉」。比較之下,同樣位列「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知道的人相對少一些,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價值。

獨山玉,也叫「河南玉」、「南陽玉」。顧名思義,這種玉產自河南南陽的獨山,根據考古專家的分析,早在5000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開始使用獨山玉。近年來獨山玉開採受到國家保護,亂采濫挖被限制,所以獨山玉年產量也從5000噸降到500噸左右。

大家都知道「物以稀為貴」,產量少了,價格自然會漲。如果誰手裡有幾千斤獨山玉,等於掌握了一筆不小的財富。可如果小編告訴你,有人把耗費7000斤獨山玉製成的寶物當成菜缸,拿來裝鹹菜,你敢相信嗎?

這樣的事情還真發生過。「瀆山大玉海」,曾經在2012年被9位重量級考古文博專家評為「鎮國玉器」之首,是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但瀆山大玉海的經歷卻很坎坷,用一句電影台詞來形容就是:「人生大起大落來得太快實在太刺激了。」

瀆山大玉海原本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製造的玉器,是公元1265年打造出來的。可以這麼理解,瀆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大的酒瓮,但忽必烈下令製造它時,想的是以它來展示元朝的興盛富足,所以酒瓮也要做得很有皇家氣派。

皇宮裡的玉工接到忽必烈命令後,日夜趕工,用掉幾千斤獨山玉,在酒瓮身上雕刻出精美的海浪、龍、鹿、豬、馬、犀等圖案,終於交出了讓忽必烈滿意的作品。從那以後,瀆山大玉海就被放到了廣寒殿,每次忽必烈大宴群臣時,都要用上這件酒器。

作為皇家的權威象徵,瀆山大玉海一度地位無可比擬。而且它開了中國巨型玉雕的先河,世界上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傑作。曾經有個叫鄂多立克的旅行家來到了中國,然後他寫了本《東遊錄》專門稱讚:

「宮中央有一大瓮……那樣精美,以至我聽說它的價值超過四座大城。」這本書一出,不少西方人都對它心嚮往之。萬萬沒想到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瀆山大玉海不翼而飛,皇家想找都找不見,直到康熙年間,瀆山大玉海才被名臣高士奇在京城西華門外的真武廟發現。

那時候的瀆山大玉海,已經安安靜靜做了300多年菜缸——道士們拿它裝鹹菜,導致瀆山大玉海充斥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酸味兒。再後來,乾隆皇帝給道士送去千兩黃金,將瀆山大玉海帶回宮中。至此,瀆山大玉海才擺脫了淪為「菜缸」的命運。

如今的瀆山大玉海早已名揚海內外,許多外國學者來到北京後,都爭著去北京北海團城的玉瓮亭一睹它的風采。不得不說,瀆山大玉海從皇家至寶變成菜缸、又變成中國鎮國玉器的過程充滿了戲劇性,回想起當菜缸的歲月,瀆山大玉海的悲催恐怕難以言說。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薄荷糖看娛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13/177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