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最新力證:地球大陸板塊是35億年前巨型隕石撞擊形成

據最新一期《自然》刊發的論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的大陸板塊是在大約35億年前受到巨型隕石的撞擊後形成的。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幾十年來關於地球大陸板塊形成理論的最有力證據。

據報導,澳大利亞珀斯科廷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皮爾巴拉克拉通(the Pilbara Craton)的礦物鋯石的晶體,以調查其起源。

一個克拉通是地球地殼的一塊,數十億年來一直保持完整,而其他部分則斷裂並四處移動,形成大陸板塊。鋯石的成分揭示了有關皮爾巴拉克拉通如何形成的信息。

研究表明,岩石首先在地球表面附近融化,然後再向深處發展,這與隕石撞擊的地質效應一致。

研究團隊提供了第一個確鑿的證據,表明最終形成大陸的過程始於巨大的隕石撞擊。

科廷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學院的蒂姆·詹森博士表示,研究團隊提供了第一個確鑿的證據,表明最終形成大陸的過程始於巨大的隕石撞擊,類似於造成恐龍滅絕的那些隕石,但它們發生在數十億年前。

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過程中,陸塊已經破裂,漂移開來,又被重新推到一起。這是地球內部的放射性過程的熱量導致這些板塊移動的結果。

然而,儘管有這些過程,地殼的大型和特別堅固的部分一直保持穩定,這就是所謂的「板塊」(cratons)。

科廷大學的地質學家們分析了來自克拉通的火成岩內的鋯石晶體,這些火成岩被測定為形成於36億至29億年前。

詹森博士表示,研究這些鋯石晶體中氧同位素的組成,揭示了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從靠近地表的岩石熔化開始,向更深處發展,與巨大的隕石撞擊的地質效應相一致。

地球遭巨大隕石撞擊,導致板塊形成的示意圖。

在鋯石內發現的三種類型的氧同位素表明,克拉通是在三個階段形成的。

第一階段是大約36億年前的一次巨大撞擊,它炸掉了地球地殼的一部分,並因此減少了下面地幔的壓力。

然後,這個地幔開始融化,並通過地殼向上滲出,形成所謂的"海洋高原"。

第二階段,高原底部的高溫導致了花崗岩的形成,它是穩定的,具有低密度。

在最後階段,花崗岩隨著岩漿向上移動,為形成中的克拉通增加強度。

39億至35億年前,大量小行星撞擊地球。

最古老的岩石被測定為39億至35億年的歷史,這與晚期大撞擊時期相吻合。

這一時期,大量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寬的達40千米。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幾十年來關於地球大陸形成理論的最有力證據。

詹森博士表示,了解大陸的形成和持續演變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人類非常依賴它們。它們承載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量、所有的人類和重要的礦藏。

在未來的工作中,該團隊希望看到對皮爾巴拉克拉通的這項研究結果是否適用於其他地區的古代大陸地殼。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3/178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