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世界上最強大的能力:通過別人,看清自己

曾有人問詩人泰戈爾:世界上什麼最難?

泰戈爾答道:看清自己最難。

的確,認識別人不難,看清自己很難。

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能力,莫過於通過別人,看清自己。

在一次交流會上,有位青年苦惱地問李開復:

「為什麼我不受歡迎,同學看到我都不打招呼,不對我笑呢?」

李開復看著他,反問道:「你跟他們打招呼嗎?對他們笑嗎?」

聽了這話,青年沉默不語。

心理學家克里斯多福·孟提出過一個鏡子效應:

人際關係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射出真實的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抱怨別人,不是別人出了問題,而是沒有照見自己。

作家黃啟團曾在自己的書里寫到一個案例:

有一位女士來向自己做諮詢,正值而立之年的她,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對自己充滿了惡意。

她說:「我太累了,換了好幾份工作,領導總是欺負我,把大量的工作交給我,而我的同事都很輕鬆。

回到家裡也一樣,老公只會看手機,所有的家務都是我在做,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感覺快要崩潰了。」

黃啟團隨即向她確認:「聽你這樣說,不管單位還是家裡,最辛苦的人永遠是你,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她立即反駁:「我什麼都沒做錯,我工作量這麼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家裡累死累活,丈夫還要和我吵,大家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黃啟團半開玩笑地說:「你再怎麼換工作,哪怕換個老公,結果也一樣。因為任何一段糟糕的關係,必有你的一份功勞。」

這位女士的問題,恰恰在於她從不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取決於她自己。

在單位,工作量大是因為她個人能力欠缺,同樣的工作任務她卻總比別人費時更多;在家裡,丈夫做了家務她挑剔沒做好,還沒做就抱怨他不分擔,爭吵無可避免地出現。

其實,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愛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尊重自己,有的人則教會別人如何傷害自己。

所有人際關係的好壞,都並非無緣無故的。

真正的智者,懂得從外物回到內心,通過別人看清自己。

因為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你我的一面鏡子,透過別人,看到的是真實的自己。

詩人海涅曾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懂得自我反省,才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

滴滴創始人程維剛創業的時候,有一天,他信心滿滿地拿著自己的策劃案,給好友王興看。

王興看了一遍,眼皮都沒抬,冷冷說了兩個字:「垃圾!」程維失落地離開了。

過後,王興覺得自己說得有點過分,打電話給程維道歉。

誰知電話剛打通,他還沒開口,程維就說:「我想了一路,終於琢磨明白這份策劃哪裡垃圾了,我覺得,不是這個創意垃圾,而是我做得太垃圾了,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完善!」

王興很詫異:「你沒生氣?」

程維說:「沒有啊,我就是一直在琢磨,到底哪兒垃圾?琢磨了一路,現在終於有點眉目了。」

經過這件事情,王興更加欣賞程維了。

自古有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生活中,有的人很怕聽到不好的聲音,很容易因為一句否定,就開始患得患失,陷入內耗。

歸根到底,不過是因為,內心深處不敢剖析自己,也不願意面對真實的自己。

相反,有的人能夠以他人為鏡,允許各種聲音的存在。

他們不會迷失在別人的眼裡,也能夠客觀地看待別人的評價。

面對別人的讚美,不會沾沾自喜;面對別人的批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別人的反饋,都是成長路上最好的養分。

遠在古希臘時期,雅典德爾斐神廟前的石碑上就鐫刻著阿波羅的神諭:認識你自己!

每個人註定無法直接看到自己的模樣,身邊人就是自己為人處世的一面鏡子。

看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做出改變,才能不斷精進自我,遇見更好的自己。

1.反觀自己

看過一個小故事:

一個男孩和朋友一起放風箏,可他的風箏每次都比別人飛得低,就生氣地把風箏扔到地上。

男孩父親見狀對他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孩子,你要記住,以後無論做什麼事,心裡都應該有兩個問號。為什麼別人不能比我更成功?為什麼自己會輸給別人?」

正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懂得向內歸因,才能向外成長。

2.警醒自己

羅翔教授曾說到自己在上大學的時候,非常討厭同宿舍里睡在自己上鋪的同學。

因為他睡覺老是翻來翻去,而且還打呼嚕。

他說:「我在腦海中不止一次地想到那些惡毒的計劃,當然了,最後沒有實施。」

直到後來羅翔才發現,原來自己的鼾聲才是全宿舍最大的。

而這位睡在上鋪的兄弟為什麼翻來覆去,正是因為自己的鼾聲,吵得睡不著覺,又不好意思叫醒羅翔。

《訓蒙文》有云:「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在對別人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應該把它做為一面鏡子,檢視自己。

不忘常在心裡警醒自己:不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而不自知。

3.改變自己

心理學家將人的思維分為兩種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前者拒絕改變,雖然時刻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卻不會從失敗中學習,甚至容易將自己定義為失敗者;相反,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熱愛挑戰,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改變,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過程中需要向外通過他人,向內不斷反思,成為一個可以決定自己未來方向的人。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多檢討自己的得失,少挑剔他人的是非,才能少栽跟頭、少走彎路。

有位作家曾說過:

人的目光,從左眼到右眼所及是180度的範圍,而生活是一個360度的世界,因此剩下的180度需要別人來指點迷津。

到了一定年紀會發現,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通過別人看清自己,不是為了超越別人,而是為了戰勝自己。

相信你所遇見的一切,都只為你而來。

珍惜每一次機緣,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心明眼亮,不枉人間一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十點讀書圖書旗艦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7/179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