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日經:「美元一強」格局的終結已經開始

關於美元的圖片© AFP- SIMON MAINA

日本經濟新聞今天撰發河浪武史的文章分析「強勢美元」持續至何時?文章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堅持加息路線,外匯市場的美元獨自走強今後似乎不會動搖。不過,如果將目光轉向國際收支,會發現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創出歷史新高,在國際政治層面,中俄等BRICS(金磚國家)也在遠離美元。在美元升值行情的背後,存在著二戰後美元主導權的「終結的開始」。

日本經濟新聞署名河浪武史今天報導稱,美元兌日元匯率7月創出約24年來新高,兌歐元時隔約20年突破1美元兌1歐元這一「平價」,維持升值態勢。美聯儲維持快速加息,全球資金湧向收益率更高的美元。

當然,美元自身已開始動搖。其一是經常項目收支的惡化。從整體上衡量資金、貨物和服務的國際交易的是經常項目收支。如果維持赤字,資金將流向海外,最終引發貨幣貶值。另一個則是在背後支撐「強勢美元」的經常項目盈餘的國家出現去美元化的趨勢。

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額1~3月達到2914億美元,環比增加30%,按季度計算創出歷史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2年全年的赤字額將達到創歷史新高的9440億美元。帶來海外產品價格下降的美元升值將進一步提高美國的進口意願,結果美元的流出也將隨之加強。

從歷史上來看,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並不罕見。但是,之所以一直維持「強勢美元」,是因為經常項目盈餘的國家將「盈餘」投向美國,一直使資金流回美元。但是,經常項目盈餘國家的盈餘不再輕易流回美元的可能性已出現。IMF的預測顯示,2022年經常項目盈餘超過1000億美元的只有中國(盈餘額2790億美元)、俄羅斯(2650億美元)、德國(2510億美元)和沙特(1770億美元)這4個國家。在4國之中,確實與美國維持合作關係的目前只有德國。

據河浪武史的分析,由於俄烏衝突,無法指望俄羅斯的美元資金回流。中國也警惕經濟制裁,將改變外匯存底的構成,加強遠離美元的行動。據稱在6月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這5個國家召開的金磚國家峰會上,圍繞建立以金磚國家一籃子儲備貨幣為基礎的國際貨幣結算機制展開了討論。

中俄兩國已啟動不使用美元的人民幣與盧布貿易,俄羅斯和印度也在討論「盧布與盧比協定」這一去美元化結算。中國向沙特提出利用人民幣進行原油交易,給支撐軸心貨幣美元的「石油美元的再循環」打入楔子。

河浪武史稱,日趨浮出水面的是以美歐日為核心的「美元經濟圈」,以及以中俄為中心的「去美元化經濟圈」這一區域化的趨勢。金磚國家將吸引與美國保持距離的資源型國家,例如討論吸引伊朗加盟。從南美的大國巴西來看,在10月總統選舉占據優勢的前總統盧拉承諾「強化BRICS」。去美元化經濟圈的趨勢日趨無法忽視。

日本經濟新聞文章說,作為軸心貨幣國的美國維持「強勢美元」,原本就勉為其難。隨著世界經濟增長,軸心貨幣國必須向全球提供超過本國經濟規模的貨幣,結果陷入慢性的經常項目赤字。放棄「黃金美元本位制」的1971年的尼克森衝擊、1973年轉向完全浮動匯率制、1985年的「廣場協議」……,都是美國難以承受經常項目赤字,不得不讓美元實際貶值的歷史。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0/179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