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裡,一天到晚待在家裡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過暑假。

經常有家長抱怨,一到暑假,孩子的心就野了。

沒有在校學習的緊張氛圍不說,身邊吃的、喝的、玩的,分分鐘讓孩子分神,根本沒法專注學習。

好的教育,絕不是把孩子關在狹小的房間裡死讀書,而是應讓孩子從課本中走出去,見見這世界的寬廣,體驗人生百態。

經常宅在家,和時常在外邊撒歡玩樂的孩子,從長遠來看有什麼不同?

美國醫學博士斯圖爾特·布朗用42年時間,跟蹤採訪了6000人,結果發現:

小時候一天到晚待在家裡的孩子,長大後更難適應新的環境。

而那些經常在戶外暢玩的孩子,長大後無論社交能力、抗壓能力,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強。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裡,一天到晚待在家裡。

長期宅在家的孩子

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兒子變得不愛上學了,一天到晚玩手機,不順著他就亂發脾氣,玩具都扔一地。」

上周聚會,閨密無助地告訴我她在教育上的困境。

她家兒子即將面臨幼兒園畢業,很快就要升入小學了。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裡人給他報了一個幼小銜接班,安排他每天放學回到家就寫作業。

他在學習上有了不錯的表現,時常得到表揚,但老師反映他的狀態越來越不好。

她也明顯察覺,兒子那段時間變得沉默寡言,整日無精打采。

她原以為兒子只是學習累了點,就沒當回事。

卻沒想到,兒子這段時間突然厭學了,放學回到家也不寫作業。

整天就是捧著手機玩遊戲,家裡人說一下他就大發脾氣。

她很擔心,卻不知道要怎麼做,只能小心翼翼地哄著他。

我建議她,多和孩子進行平等性的溝通,最重要的是,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在戶外的環境中釋放心情。

心理學家李玫瑾就說過:

「不要讓孩子一天到晚待家裡學習,不然他的大腦高度興奮,小腦得不到刺激。腦部神經沒有興奮透,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孩子的調節功能不如成年人優秀,長期處於單調的環境中學習,腦力和視力不僅容易極度疲勞,還容易因為過度消耗自控力而產生崩潰感。

《青少年體能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不愛戶外活動的低齡段兒童,柔韌性不合格占65%,55%以上的兒童心肺功能較差。

父母擔憂孩子跟不上學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學習的方式上可以做些改變。

比如帶孩子去一些博物館、藝術館、天文館、植物園、水族館、科技館等地走一走,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的同事,從孩子5歲起,就每周末帶他「泡」在各種館裡,從博物館到科技館,他幾乎都去了個遍。

一段時間後,她發現孩子對那些歷史文物、名人格外感興趣。

每次都饒有興致地聆聽,回到家還會上網大量翻閱書籍,查找資料。

以前,孩子對老師講的物理和化學原理不甚理解,但去館裡的次數多了,他對那些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做題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

現在,孩子上了中學,對學習的興趣更濃了,根本不用家長催促、監督。

復旦大學教授張軍平曾建議,帶孩子多「泡」在科技館裡,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會把學習當作一件很有趣的事。

而只有真正對學習感興趣的孩子,才會主動去汲取知識,去思考,去探索,在學習的路上充滿動力。

孩子多出門運動

未來內心更強大

在希臘體育聖地奧林匹克山上,刻著這樣兩句流傳千古的話:

「你想得到健康嗎?就去跑步吧。你想得到聰明嗎?就去跑步吧。」

在太多父母的印象中,愛運動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不會很好。

他們往往是憑藉足夠高的體育分,勉勉強強考個體校。

事實上,運動會促進人體腎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使孩子專注力更強,學得快,記得牢。

臨床心理學家約翰·雷迪在《體育改變大腦》一書中提到:

運動後人們的詞彙學習速度,比運動前提高了20%。

清華大學行健書院的曹越銘,就是運動的直接受益者。

1993年出生的曹越銘,從小體弱多病,比起優異的成績,父母更希望他身體健康。

所以,曹越銘上小學期間,父親就時常和他一起跑步、打拳,鼓勵他鍛鍊身體。

在父母的引導下,曹越銘逐漸愛上了運動,經常參加各種運動競賽,連續幾年都獲得北京海淀區五星陽光體育證書。

上初中後,他對運動的興趣更濃了,學習之餘就是運動,為此還戒掉了遊戲。

校運動會上,他還在中長跑、羽毛球、跳繩、游泳等各項運動中的優異表現,屢次獲得金牌。

運動讓他時刻保持精力充沛,同時也幫助他更專注、自覺地學習。

從小到大,他的成績一直都很好,中考還以567分的成績,考入清華附中本部。

高中三年,他讀過的課外書、做過的練習題本疊起來足足有小山那麼高。

班主任誇他最大的特點就是韌勁很強:

他有很多次考得不理想,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都能堅持去克服、去找原因,不解決誓不罷休。

正是這股韌勁,讓他的心態比一般孩子都要好。

在2021年的高考中,曹越銘憑藉優異的成績,成功被嚮往已久的清華大學錄取。

大學期間,他依然很愛運動,在清華新生運動會上斬獲3000米冠軍,並打破了塵封14年的運動會紀錄,順利加入清華長跑隊。

從曹越銘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成就孩子的,從來不只是書本知識,還有健康的體魄。

平日裡孩子大多學業繁忙,趁著暑假,父母們不妨每天抽出一個小時,到樓下的小廣場、附近的公園,哪怕是家裡較寬敞的客廳,陪孩子適當地運動。

不大的場地里,短短的一小時,孩子們在運動中所體驗的高潮與低谷,順境與挫折,其實就是濃縮的人生。

人生處處是風景

生活處處是教育

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說:

「來自智力的東西沒有一件不是來自感官。」

根據腦神經元工作的原理,每一次新的體驗都會讓腦神經元變得更加強大。

也就是說,豐富的戶外生活,能為孩子提供良性豐富的感官刺激,這對成長非常有用。

多年前,有對父子火上了熱搜。

11歲的亮亮,是一名小學生。

父親洪舒靖認為「人的眼界就是他的世界」,便在一個暑假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兒子帶著自己旅行。

錢包交給兒子,一路上的路途計劃、吃、住全部交由兒子決定,自己則負責騎一輛國產叛逆者250摩托帶他完成旅行。

父子兩人從福建出發,一路向北,途經江西、安徽、江蘇、山東、河北,最後抵達北京。

之後,再沿著國道、省道、縣道,一路向南回到福建。

一路上,父親都在努力教會亮亮,在艱難的生活中挺直腰板,在平淡的日子裡看到美好與詩意,在突如其來的狀況里冷靜而自持。

這段旅程歷時44天,祖國的大好河山,讓亮亮開闊了眼界,也鍛鍊了他強大的自主能力。

每天晚上,亮亮都要根據地圖計劃第二天的旅行目的地,同時也要堅持寫作業、整理自己的行李、錄視頻日記。

旅行讓亮亮得到了成長,旅行也讓他堅定了成長的欲望。

才11歲的他,已經在旅行中養成了每天做計劃、自主學習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人生處處是風景,生活處處是教育。

暑假,不能只是單純地待在家學習,而應浸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里。

如果家裡有條件,趁著暑假,儘可能帶孩子來一次遠途旅行吧。

陶行知先生曾說:

「如果以宇宙為學校,則我們不必在教室中求知識,四處都可以找知識,四處都有相當的材料。」

暑假就是將孩子們從密集的學業中抽離出來,開闊視野,提升自我認知、鍛鍊自己綜合能力的最佳時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4/179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