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過午不食」是真的?耶魯大學新發現:每日少吃14%,生命延長28%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天的理念,仿佛刻進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不過,能吃真的是「福」嗎?

一、耶魯大學研究:每日少吃14%,生命延長28%

今年2月,耶魯大學在學術頂刊《Scienc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受試者每日減少14%的熱量攝入,如是持續兩年,結果發現,血液、肌肉等生理指標呈現年輕化轉變,相當於生命延長28%。

實驗中,耶魯團隊將招募的218名21-50歲志願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在原有基礎上每日減少14%的熱量攝入,另一組則作為對照組,維持原有攝入量。以此研究「熱量限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經過長達兩年的實驗觀察,科學家驚人地發現,飲食限制組的胸腺脂肪顯著減少,胸腺體積大幅增大,並生成更多T細胞,意味著機體原本退化的免疫功能得到激活。對比之下,常規飲食組的胸腺體積則沒有顯著變化。一定程度上證實,「熱量限制」能減緩機體衰弱的進程。熱量限制同時激活了細胞自噬功能(自己吃自己),可清除體內衰老細胞。

據研究人員介紹,清除衰老細胞是當前已知抗衰思路中的重要一環

「少吃多壽」的作用機制在於,人體在飢餓狀態下,細胞會出現「自噬」現象,健康有活力的細胞會吞下衰弱細胞,促進生成新的細胞。衰弱細胞在人體內無法自動清除,會隨年紀增長而不斷累積,不僅自身喪失活性,還會釋放炎性因子,污染周圍的正常細胞,造成器官組織功能的衰退。

二、過午不食?「少吃」並非萬全之策

關於少吃,專家曾發出倡議:不宜吃太飽,七、八分飽為佳。不過,限制飲食,除了控制食量,還包括控制進食時間

當前學界較為推崇的節食方案為「輕斷食」,即間歇性飲食。北京協和醫院楊華瑜團隊表示,輕斷食的進食時間維持在6:00-15:00(早段進食)效果最佳,這與中醫所倡導的「過午不食」理念不謀而合

儘管這一設想極富吸引力,但實際上,「少吃」、「斷食」的可操作性並不高。

專家表示,「輕斷食」若擅自操作有一定風險係數,需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另外,老人、孕婦等特殊人群,亦不可輕易嘗試「輕斷食」。此外,經常性挨餓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如操作不佳還會伴隨出現膽囊及胃部問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學術前沿正在探索更科學的「清除老化細胞」方式。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瞄準這一賽道,斥30億美元投資新創公司altos,支持研究細胞重編程,探索老化細胞清除技術,目前尚未形成落地成果。

而哈佛生物遺傳實驗室發現的一項專注於激活細胞能量的「賽瑞樂」類研究成果,則更為成熟。據實驗人員介紹,該成果中添加cellerator專利物質,精準破壞SCAPs信號通路,使老化細胞發生凋亡。同時,配合太歲提取物PQQ、輔酶Q10等天然活性物質,靶向代謝衰老、線粒體衰老,使人體的多項生理指標轉向年輕化。

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後,華盛頓大學、東京大學等專家團隊開展人體臨床,進一步證實其「重返年輕」潛力,且不伴隨「輕斷食」類似胃潰瘍等副作用。

入駐日本銀座兩年後,「賽瑞樂」藉由京東火到國內,儘管被炒至數千一瓶,仍有不少人趨之若鶩。瀏覽京東頁面6000+反饋多為正向,其用戶多希望藉此達成「睡眠充足、緩解亞健康、精力好轉」等心願。

健康長壽:不是長命百歲,而是無疾而終

目前,我國每年約有1.9億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病、呼吸系統等慢性病,2021年統計數據顯示,75%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種慢性病,43%老年人則有兩種及以上的多病共存。

回顧過去60餘年,我國居民人均壽命由35歲,一舉躍遷至如今的77.3歲,背後離不開抗生素、疫苗、公共衛生等生命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動。步入21世紀,科技加速疊代,將這一長壽追逐賽發揮到極致。

「不求長命百歲,但求無疾而終」當代的人們深刻明白,長壽不僅限於長度。追求健康壽命的延長才是本意,而不是躺在病床上的苟延殘喘。「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關於少吃,古人千年智慧早已為我們參透一二;未來,伴隨科技日新月異、推陳出新,愈來愈多「賽瑞樂」等成果逐步落地,刷新認知的同時,也將不斷造福大眾。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藥師方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8/179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