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改變「美蘇冷戰格局」:別連科駕MiG-25降落日本 投奔自由

1976年9月6日,蘇聯飛行員維克多•別連科(Viktor Belenko)駕駛MiG-25狐蝠( Foxbat)戰機穿越日本海,抵達北海道的函館機場,一下飛機就表示自己是投奔自由,希望前往美國。這是美國的超級大幸運事件,一夕之間完全了解蘇聯的軍事科技水準,蘇聯的真相被揭穿了,甚至改變了美蘇冷戰格局。

曾令西方嚇出冷汗的蘇聯MiG-25攔截機,但其性能真相在別連科叛逃事後被揭破。(圖/Wiki)

1976年9月6日,蘇聯飛行員維克多•別連科(Viktor Belenko)駕駛MiG-25狐蝠( Foxbat)戰機穿越日本海,抵達北海道的函館機場,一下飛機就表示自己是投奔自由,希望前往美國。這是美國的超級大幸運事件,一夕之間完全了解蘇聯的軍事科技水準,蘇聯的真相被揭穿了,甚至改變了美蘇冷戰格局。

函館機場人員拍攝到別連科的MiG-25即將降落。(圖/theaviationgeekclub)

航空極客俱樂部(The Aviation Geek Club)介紹,別連科出生於1947年,在成年後加入蘇聯空軍,以極佳的飛行成績,被選為MiG-25戰機飛行員,駐紮在蘇聯東部邊界的楚古耶夫卡(Chuguevka,海參崴東北方100公里)。此處國防地位相當重要,但是蘇聯此時經濟狀態已經很嚴重了,基地物資缺乏,部隊士氣低落,別連科提多次與基地長官提建議,卻被長官譏諷。

同時,由於待遇不佳,他的妻子對生活愈發感到不滿,揚言要帶著3歲的兒子德米特里(Dmitry,1973年出生)搬回她父母在馬加丹(Magadan)的娘家。這一連串的打擊,導致別連科出逃。

別連科與MiG-25。(圖/colorized)

這位蘇聯飛行員僅花一天的時間研究遠東地區地圖,決定日本就是投奔的目的地,他在頭腦里擬定出一條直飛日本千歲航空基地的航線,確定飛行方向後,在隔天的例行巡邏時,就執行自己的計劃。

別連科為了躲避蘇聯和日本的軍用雷達的搜索,飛行高度相當低,僅離海面約30米,也就大約9層樓高。假如當時有漁船在附近,必然相當驚訝。他細心的計算戰機的速度與飛行時間,在判定已進入日本領空後,他將MiG-25拉高到6,000米的高度,使日本的防空雷達捕捉到自己它。驚訝的日本航管單位試圖向這架身份不明的飛機打招呼,但別連科的無線電調到了錯誤的頻率。於是航空自衛隊的F-4戰機起飛攔截,但此時別連科因為沒有收到任何訊息,只能自己尋找他預定的降落點-千歲航空基地。

由於當天的雲層很厚,因此別連科必須衝進雲層之下才能辨識地點。他很高興的看到陸地,確定自己飛到日本,然而底下的地形卻相當陌生,他發現自己的航線稍微向南偏差,此時油料不足,他不得不降落在最近的可用機場,幸運的是,他看到一架民航機剛剛起飛,也就是有機場在附近,立即朝機場飛去,事實證明,那是函館機場。

此時MiG-25的燃料已經見底,他沒有辦法再修正降落角度,所以他幾乎是從路道中間降落,使得剩餘跑道距離不足,最終衝出跑道盡頭,在草地里才停止。

蘇聯政府在第一時間向日本施壓,要求交出被盜的狐蝠。美國則快速派人前往調查,最終MiG-25是歸還蘇聯了,卻是以拆解和裝箱的狀態運回。

事實上,在別連科叛逃之前,美國最害怕的戰機就是MiG-25,當然不能放棄這個研究機會。美國政府在別連科叛逃後五個月,特別聽取了他的匯報,並在此後幾年聘請他擔任顧問,可見其重視程度。

「MiG-25震撼」發生在1971年,派駐在埃及的MiG-25偵察型以高空高速飛過以色列西部海域,以色列空軍立即派出F-4戰機前去攔截,但是卻完全無法追上,回報MiG-25以超過3.2馬赫的速度擺脫F-4的追擊。

此事迫使美國決心研發新一代戰機以茲對抗,最終的成果就是麥道F-15鷹式戰機,事實上F-15的外型相當類似MiG-25。

回到別連科叛逃事件,美國專家仔仔細細的分析MiG-25的發動機,並測量了飛機的紅外線信號,並對飛控系統和航空電子設備(包括雷達)和結構材料進行了詳細分析,發現整架戰機是鋼製的,難怪可以耐的住3馬赫飛行的2000度高溫。另外又發現MiG-25的航電設備很古舊,還在用真空管,功能相當單一。由於不知道如何操作,技師不慎損壞了一些設備,不得不倉促修理,有一種說法是,技師在拆卸設備後沒辧法裝回去,才使得MiG-25是以零件的形式返回蘇聯。

原來MiG-25是蘇聯回應美國SR-71的產物,由於SR-71偵察機能夠達到3馬赫,因此蘇聯也需要3馬赫等級的高速攔截機。

1980年,別連科出版了他的自傳《米格飛行員:別連科中尉的最終逃亡》,他提到MiG-25雖然可以到3馬赫,但操作規範明確禁止超過2.5馬赫,他堅持認為狐蝠不能安全地飛到2.8馬赫以上。這又如何解釋在以色列上空的 MiG-25達到3.2馬赫呢?別連科說,發動機可以一時達到這個速度,但是必然會因高溫而導致零件軟化而報廢,「能飛到3馬赫,但只能一次」。

別連科向美國空軍表示,蘇聯開始在研發另一個高速戰機計劃,稱為「MiG-31」,但他也只是聽說,詳情並不知曉。美國小說家克雷格‧湯瑪斯(Craig Thomas)就取材自這幾句話,編寫出間諜小說「火狐狸」(Firefox),虛構出一種幾乎可以飛到太空的超高速戰機,將打破美蘇軍事平衡,美國派出特種飛行員將其偷回。小說改編權被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買下,並自編自導自演,在1982年上映,成為當年的話題大作。

真正的MiG-31外型,於1985年才被挪威空軍戰機在巴倫支海的飛行途中攝得,這才知道大家想多了,MiG-31的外型沿用自MiG-25,性能優化許多,但沒有飛到太空的能力。

別連科於1980年獲得美國公民權,擔任航空工程顧問。退休後,他希望能成為農夫,於是定居在北達科他州科勒哈伯(Coleharbor),他也另組家庭,與一名音樂老師結婚,生下了兩個兒子。

蘇聯解體後,他在1995年有出差訪問莫斯科,他的感想是,莫斯科與他印象中的模樣沒有什麼變化。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08/180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