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伊莉莎白二世的最大貢獻:幾乎不做什麼

—原題:伊莉莎白二世的最大貢獻:幾乎沒做什麼

作者:

 

 

只有虛君制才能成為真正的君主立憲。真正意義的君主立憲——這是伊莉莎白二世給大不列顛和這個世界留下的偉大遺產。

伊莉莎白二世去世。如果又有人寫什麼她老人家對世界和平、國內安定的貢獻云云,那麼反著讀就對了——她對英國、大英國協乃至世界的最大貢獻就是幾乎什麼都沒做,也不能做。如果做了,那就麻煩了;英國就成了君主獨裁制,一個妥妥的第三世界國家。

恰好相反,英國之所以是英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也許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國家。「君主立憲」不是說國王領導制定一部憲法就行了,這樣的國家多了去了。1889年,日本明治憲法就是這樣,但明治憲法的天皇是很強大的;結果到了1920年代,天皇就被軍國主義勢力綁架,以至於他要不要對後來的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負責,都成了一個戰後爭論不清的問題。要成為真正的君主立憲,君主必須是虛君——沒有實權。

為什麼只有虛君制才能成為真正的君主立憲?如果君主有實權,那麼憲法到底給她多大的權力呢?無論是外交還是內政、軍隊還是文官職權,任何君主實權都是極其危險而愚蠢的——危險,是因為君權必然是不受約束的,否則「君」還有什麼意義?愚蠢,是因為不論君主身邊有多少高參謀士,最後都是他一人拍板,而這個人無論如何睿智也是人,也會犯錯誤。愚蠢+危險會給國家帶來什麼,不言自明。

結論是,只要有實權,君憲不兩立,有君主即無憲法。不論君主有什麼樣的權力,這樣的權力都無法約束,憲法最終必然被徹底破壞。要保留國王這個位置,又要讓憲法得到施行,就必須徹底剝奪君主的權力,讓她成為一個象徵——一位「虛君」。

這就是伊莉莎白。虛君制不僅對國家好,其實對王室也好。白吃白喝,還受萬人擁戴,何樂不為?伊莉莎白之所以活著的時候受眾人尊敬——事實上,她之所以能活這麼久,和她沒有太多煩心事是分不開的。如果她在位的時候忙著「為人民服務」、管這管那,那麼一部分「人民」會感恩戴德,但另一部分「人民」肯定會咒她早死,時不時還要陷入巨大的輿論漩渦。這樣對她個人顯然不好,更是英國人民的悲劇。

英國虛君制起源於1215年《大憲章》,但《大憲章》和約翰王的命運只是早早顯示了英國實現虛君制的社會基礎。之後,《大憲章》沉寂了好幾個世紀;直到1689年「光榮革命」趕走詹姆斯二世,國王權力依然很大。直到兩次世界大戰,國王權力仍然不可小覷。著名電影《國王的演講》就是描述喬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發表演講、激勵英人戰勝納粹的勵志故事。歷史上,英國國王從實權走向虛位充滿著跌宕起伏,多少帶有點不可阻擋的必然性,但也充滿著偶然和懸念。

1952年,王位傳到了喬治的繼任伊莉莎白;二戰早已結束,冷戰時期雖然說不上歌舞昇平,卻也國泰民安,更沒有國王什麼事。伊莉莎白幾乎徹底成了一位「虛君」。雖然英國憲政史歷來演繹有驚無險的故事,只是到伊莉莎白時代才徹底沒了懸念。她的使命至多就是定期接見一下新任首相、偶爾巡視一下「大大英國協」這樣沒有多少實質意義的事情——沒有這些,地球照樣轉,英國照樣偉大。

真正意義的君主立憲——這是伊莉莎白二世給大不列顛和這個世界留下的偉大遺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FT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10/180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