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戰敗的沙皇,只有死路一條

一批一批的俄國士兵開赴克里米亞,原始的運輸補給方式遠遠不能滿足軍隊需求,很多士兵還沒有抵達戰場,就死於饑寒、疾病和惡劣的天氣。僥倖抵達戰場後,又要面對英法聯軍的兇猛的火炮絞肉機。俄軍傷亡超過50萬人,脆弱的經濟瀕臨崩潰,一戰就打回了原形。戰爭還沒結束,尼古拉一世就是自盡了,他無法面對災難性的後果。

尼古拉一世

01

1855年2月18日,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冬宮服毒自殺,死前,他憤怒且絕望。

在世界史上,尼古拉一世雖然不如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女皇那樣有名,但他絕對是俄國歷史上最有存在感的沙皇之一。

從1825年到1855年,尼古拉一世在位30年,他對內實行嚴酷的專制統治,把沙俄君主專制推向了頂峰,對外瘋狂擴張,極大地擴張了俄國版圖,同時鎮壓歐洲革命,充當歐洲憲兵,肆意干涉歐洲各國內政外交,使俄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達到了頂峰。

憑藉這兩個「頂峰」的「豐功偉績」,尼古拉一世在歷屆沙皇影響力排名中,怎麼也能擠進前三。

英國外交大臣克拉林頓,在議會演講時,是這樣評價尼古拉一世的:

「當我年輕的時候,支配歐洲大陸的是拿破崙。現在的情形是這樣——顯然,拿破崙的地位被俄國沙皇占有了。最低限度在這幾年中,他用各種計劃和各種方法,成為了歐洲大陸的立法者。」

這麼牛逼的一個人物,為什麼要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理由很簡單——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敗績已顯,尼古拉一世親自部署的歐巴托里亞戰役又遭遇慘敗,他接受不了失敗,以自殺保留體面。

俄羅斯人的民族性格,崇拜強者,膜拜強權,他們骨子裡需要一個強大的統治者,需要一個戰無不勝的大帝。

軟弱、無能以及失敗的沙皇,在他們看來根本不配做沙皇,不配得到臣民的效忠和擁戴。

俄國人可以忍受沙皇的殘酷壓榨,可以忍受苦逼的日子,卻無法忍受沙皇在國外打敗仗。

克里米亞戰敗,是俄國幾百年擴張史上遭遇的最嚴重挫折,它也意味著俄國從歐洲大陸霸權的頂峰跌落了下來。俄國評論家巴高金認為,克里米亞戰爭戰敗是俄國50年來推行的政策所結下的最苦的果子。

這個最苦的果子,無疑是尼古拉一世培育的。

所以,尼古拉一世自覺地自殺了。

02

尼古拉一世生於1796年,他是沙皇保羅一世的幼子,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即後來的亞歷山大一世和康斯坦丁大公。

1801年,保羅一世因政變被殺,長子亞歷山大繼位,1825年,亞歷山大一世在亞速海邊休養時,突然駕崩,還有一個說法是亞歷山大一世沒有死,他看破紅塵,詐死隱居了。

俄國宮廷很奇怪,很多事情都是迷,尤其是關於沙皇的疾病、死亡、政變、亂倫、奇怪的癖好等不光彩的事情,就沒一個定論。

不管亞歷山大一世死沒死吧,沙皇的位置空了下來,大哥亞歷山大一世無子,二哥康斯坦丁又沒有權力欲,自願放棄皇位,於是尼古拉繼任了沙皇,稱尼古拉一世。

青少年時期的尼古拉

相比哥哥而言,尼古拉一世性格強勢,喜歡玩弄權術,一看就是會來事的人。

果然,尼古拉一世剛一繼位,十二月黨人發動起義,他們本可以衝進冬宮拿下沙皇全家,卻因為沒有果敢的領袖人物,遲遲不見行動,只是集結在參政院廣場上,要求尼古拉一世主動退位。

尼古拉一世緩過神來後,調集炮兵部隊炮轟廣場,然後派出騎兵部隊衝鋒,血腥鎮壓了這次起義。上位之初,就遭遇這樣的事情,這對尼古拉一世觸動很大:總有刁民想害朕。

他發誓:只要我一息尚存,革命就不會進入俄國。隨即開始拉清單,對參與起義的人展開大規模搜捕和懲罰。

十二月黨人的主體是貴族青年,因此尼古拉一世不信任貴族階層,總擔心他們叛亂,他只相信軍隊。

尼古拉一世從小不愛讀書,學習垃圾,但痴迷軍事,他接受的教育,是普魯士軍國主義和國家警察制度那一套東西,長大後,又長期在軍隊服役,因此他對軍隊有特別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話說:只有在兵營里才快活。

在他看來,兵營「是很嚴格的,有絕對的法律性,沒有推論,也沒有反駁,事事井然有序。誰不先學會服從命令,就不會發號施令」。

他以治軍的模式治理國家,左右親信都是軍人,幾乎沒有一個文人,他喜歡繞過正常的國家機關,派親信到全國各地執行特殊任務,或者以幾個親信組建特別委員會,替代國家職能部門。

大臣會議、國務會議、參政院在他手裡都成了擺設,因為他最討厭審議、磋商以及任何程序上的拖延。他設立了規模龐大的沙皇辦公廳,凌駕於正常國家機構之上,直接處理國家事務,還擴大了警察權力,加強了政治特務活動,專門對付有革命思想的人和對他不忠的人。

在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用於軍隊和警察,整個俄國籠罩在厚厚的專制恐怖之下。

在集權這一點上,尼古拉一世可類比大清王朝的雍正皇帝,利用軍機處和密折制度,集權力於一身,總理天下庶務,把君主集權推向到了頂峰。

尼古拉一世

03

搞定國內的事情後,尼古拉一世把目光投向了外國。

不擴張的沙皇,是不合格的沙皇,對不起沙皇這個頭銜。

尼古拉一世認為大哥亞歷山大一世的外交政策太謹慎,他制定的新外交原則是奮發、果決、猛進。通俗點說,就是要大干猛干,理直氣壯地對外擴張,不要畏畏縮縮。

把近東納入勢力範圍,占領君士坦丁堡,拿下黑海海峽控制權,是歷代沙皇的夙願,既然叫夙願,那就是沒搞定。尼古拉一世立志超越各位先帝,搞定這個目標。

近東,是相對中東、遠東而言的地理概念,指距離西歐較近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指歐洲的巴爾幹國家、亞洲的地中海沿岸國家。

1826-1828年,尼古拉一世發動了對波斯的戰爭,吞併了裏海西岸大片土地。

戰爭剛一結束,他又馬不停蹄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戰爭,12萬俄軍大破20萬土耳其軍隊,俄軍長驅直入,占領土耳其重鎮阿德里亞堡,威脅君士坦丁堡,逼迫其簽訂了城下之盟。

俄國從土耳其手中奪取了大片土地,並獲得了一系列特權。

理論上,俄軍這次可以滅了土耳其,之所以適可而止,是因為英國、法國以及奧地利也覬覦土耳其。如果做得太過火,可能引起這三國的干涉。

當時的歐洲,英法俄是三巨頭,奧地利次一點,德國和義大利四分五裂,沒什麼話語權。

土耳其這個西亞病夫,是列強們共同的菜,誰也別想獨吞,尼古拉一世雖然強勢,也不敢獨霸而引起公憤。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垂垂老矣,腐朽不堪,1831年埃及總督起兵反抗土耳其蘇丹,蘇丹馬赫穆德二世頂不住,向英法求援,遭到拒絕。

尼古拉一世主動向蘇丹提供幫助,俄國陸軍開到了君士坦丁堡,俄國海軍停泊在土耳其海峽,協助土耳其軍隊鎮壓起義。

當然,俄國人的幫助從來不是免費的,趁你病要你命,獅子大開口,這些都是常規做法。

1833年,俄國和土耳其簽訂了同盟條約,根據條約的秘密條款,土耳其承諾在戰時封鎖海峽,不讓其它國家軍艦通過,俄國軍艦則可以自由通過海峽出入黑海。

對此,奧地利首相梅特涅諷刺說「土耳其帝國政府成了出類拔萃的看門人」——俄國掌控了土耳其海峽,土耳其政府成了看門狗。

19世紀是英俄爭霸的世紀,俄國要維持歐洲大陸霸權,要尋找出海口,走向海洋。

英國奉行大陸均勢政策,千方百計聯合歐洲其他國家削弱俄國大陸霸權,堵住俄國出海口。

俄國的南下政策,損害了英國的殖民利益,一旦俄國衝出土耳其海峽,整個地中海、印度,都將受到威脅——這是英國利益生命線。而且,兩國在波斯、阿富汗的衝突也很激烈。

土耳其海峽是阻擋俄國南下的天然屏障,英國無法坐視俄國獨霸海峽的控制權。

於是,英國召集包括俄國在內的歐洲主要國家到倫敦開會,搞了個倫敦公約,規定:列強採取一致行動,保證土耳其不受侵犯,和平時期禁止一切外國軍艦通過土耳其海峽。

意思很明顯,土耳其是大家的菜,不許獨吞,這是列強達成的共識,尼古拉一世雖然很不情願,但不得不吐出獨霸海峽的特權。

04

時間流逝,一晃十年。

上次獨霸土耳其海峽受挫後,尼古拉一世對此耿耿於懷。

解決問題要抓關鍵,關鍵就是英國。如果不搞定英國,俄國就無法控制土耳其海峽。

1844年,尼古拉一世親自去了一趟英國,與首相、外交大臣談笑風生,談論的主題是如何瓜分土耳其:你老說土耳其是大家的菜,那你倒是分菜,分到碗裡的菜才是自己的菜,我已經等不及了。

尼古拉一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土耳其是垂死的人了。我們可以竭力去保全它的生命,但不會有什麼成效。它不得不死了,所以它一定會死的。這將是一個緊要關頭。我預料,我不得不出動我的軍隊,那時奧地利也會這樣做。在那種情形下,除了法國我對誰都不擔心。法國想要什麼?我怕它在非洲,在地中海,甚至在東方,都想得到很多東西······英國難道不應當把自己的全部力量放在有事的地方嗎?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戰爭藝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23/180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