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被刪文:撒馬爾罕峰會現端倪 普京的失敗是好事

在土耳其的暗中支持下,亞塞拜然進攻俄羅斯盟友亞美尼亞,而喬治亞也出兵南奧塞梯,試圖從俄羅斯手中收復這塊失地。由此可見,周邊各國都察覺到俄羅斯深陷泥潭,如今正是自己多年不遇的好時機——普京去撒馬爾罕或許是去尋找夥伴的,但現實表明,他的夥伴們發現,俄羅斯的失敗而非勝利才是自己的機會。

為了應對烏克蘭前線的困局,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21日宣布全國進行「部分動員」——自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這對大國來說還是頭一回。這不僅標誌著這場衝突進入了更不可預測的下一階段,也使它成了戰後歐洲最危險的一場戰爭。

消息一出,簡中網上許多人歡呼「俄羅斯必勝」,有人說「支持俄羅斯干翻美國和北約」,還有人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是挺俄派經常用來為俄羅斯的開戰行為辯解的說辭,但至少從現在來看,結果是一拳沒打開,反而讓人窺見了虛實,招來了百拳。

從日前撒馬爾罕峰會來看,各方的反應就已經表明,俄羅斯的虛弱已大白於天下:哈薩克明顯轉向親美了;印度不提了,那麼多年的友誼,也不給面子了;連一貫與俄羅斯捆綁很緊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已表現出獨行其是的苗頭。普京窩在一堆人里仰著頭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說話的場面,這在一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也是在土耳其的暗中支持下,亞塞拜然進攻俄羅斯盟友亞美尼亞,而喬治亞也出兵南奧塞梯,試圖從俄羅斯手中收復這塊失地。由此可見,周邊各國都察覺到俄羅斯深陷泥潭,如今正是自己多年不遇的好時機——普京去撒馬爾罕或許是去尋找夥伴的,但現實表明,他的夥伴們發現,俄羅斯的失敗而非勝利才是自己的機會。

在這次峰會上,中國敲定了中吉烏鐵路,此前俄羅斯阻撓了25年之久,因為這條具有戰略意義的鐵路作為新絲綢之路的南線,雖然對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意義重大,但它繞開了俄羅斯,當然也使中國得以強化在當地的存在。若不是俄羅斯現在有求於人,很難想像它會願意做出讓步。

稍稍想一下就能明白:如果真打得順手,普京也就沒必要升級動員了。從一開始就明擺著的一點是,如果不能速戰速決,俄羅斯就已經輸了。不過,那種「斬首行動」式的速戰速決,是基於高精尖的技術密集型現代戰爭,而現在拼動員給人的感覺則是:都21世紀了,它還在打一場20世紀初那種「絞肉機」式的殘酷戰爭。

普京宣布就加入俄羅斯進行公投的烏克蘭東部四州

與此同時,此次宣布烏克蘭東部四州就加入俄羅斯進行公投,投票結果是不出意外的(想想看,外蒙當初在蘇聯撐腰下獨立,贊成票是100%),但這種遲來的合法化之舉也意味著,俄羅斯的戰爭目標已經變了,不再是原先那樣顛覆烏克蘭政權、阻止北約東進之類的宏大目標,而是試圖將占領土地合法化,將之在法理上變成一場「衛國戰爭」,也就是說,理論上已經從進攻性收縮為防禦性了。

這肯定使俄羅斯與烏克蘭難以達成妥協,因為無論是烏克蘭還是西方,都已明確說過,談判的前提是俄羅斯完全退出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領土。烏東公投或許可以增進俄方在談判時的博弈籌碼,但問題是,就算得到這些土地,從戰略意義上也是得不償失的。

得到幾塊被打得殘破的土地(能留在手裡多久也難說),但失去烏克蘭、遭到西方全面封鎖,非但沒有削弱北約的力量,反倒強化了其存在和歐洲的團結,這意味著對俄羅斯來說,開戰的原有目標已完全落空。

1994-1996年間近兩年的車臣戰爭,俄羅斯也曾打得非常艱難,最終以車臣獲得非正式的獨立告終。1999年8月,普京剛出任總理,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正是在這場戰爭中的強硬立場和最終獲勝,使他通往權力的道路得到了鞏固。普京或許想複製這樣的成功,然而烏克蘭畢竟不是車臣。

現在很難料想這場戰爭將如何收場,但極有可能,戰後的俄羅斯不會變得更強大,而是會更衰弱。當然,如果俄羅斯遭受挫敗,一個帶著扭曲的怒意而又有能力製造破壞的大國將是相當危險的,然而,如果俄羅斯被視為國際秩序中的「問題」,將使它陷入更不利的境地。

雖然它還有核武器,但就像當年美國財長保爾森在向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所說的那樣,「如果你的口袋裡有一把水槍,那麼你可能不得不把它拿出來了。如果你有一個火箭筒,而且大家都知道你有,那麼你可能不需要把它拿出來。」也就是說,真正的關鍵在於你的威脅是否具有可信度,然而俄羅斯的戰爭表現,已大大傷害了這一軟實力。

戰爭中的烏克蘭士兵

為什麼說俄羅斯的失敗會是一件好事?這不僅僅意味著戰後確立的一些國際政治原則和道義得到重申,還因為這樣一點:一個無力對周圍造成威脅的俄羅斯,更有可能形塑新的歐亞大陸秩序。

馬島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烏克蘭戰爭,西方基本都阻止了一個國家試圖動用武力改變現狀,而且贏得了道義上的壓倒優勢。這和冷戰時代很不一樣:當時印度吞併果阿、錫金,印尼吞併巴布亞、東帝汶,都得到了默認。

這不僅是因為世界格局改變了,也因為在社交媒體上,赤裸裸的侵略變得不再可行了,歐洲的那些政客即便未必真心想幫烏克蘭,但選民不答應,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幾個現實主義政客就可以完成桌底下的交易了。與此同時,烏克蘭也幸好有了澤連斯基這樣的總統,如果仍是以前那樣的寡頭,恐怕也難動員起士氣。這或許表明,普京存在的一系列誤判的背後,是他對政治的理解仍屬於過去的那個時代。

在歷史上,俄國一直是以自身的規模追求強權的代表。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曾驚嘆地說到俄國人:「傾整個歐洲的力量才能讓那些紳士規規矩矩地待在他們的國境之內。」在經歷了兩場殘酷的戰爭之後,德國政治家已經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戰爭結束之後能形成一個聯盟,那麼,德國所能得到的將遠遠多於它所失去的。戰爭不容置疑地證明,對於德國來說,戰爭已經失去了它作為政治手段的功能。不管軍人們在戰術上獲得了什麼樣的短暫勝利,德國都無法戰勝一個全球聯合體。

從某種意義上說,俄羅斯當下的處境是冷戰殘餘的問題,它對於政治現實的接受似乎慢了一拍,也許它的失敗能促使它更好地認知這一點。它的冒險失敗,也警示了世人:過分地使用力量,其實並不能強化自身,反而會削弱自身。韜光養晦,至少是對所有人更可取的現實政治路徑。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維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24/180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