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蘇穩中:從「棄台論」到拜登挺台:逆襲尼克森路線

作者:

從美中關係正常化的「棄台論」到美國強化對台灣防衛承諾,美國對台灣政策正歷經了重要轉變,尤其川普以降至美國拜登上任後,美方言論越見其對台灣的戰略清晰,有輿論也認為,這是一種從模糊到清晰化的趨勢恐難逆轉。從美國眾議院議長斐洛西訪台後,這個行動的脈絡以及美方態度,若從歷史文本分析,正是美國政府已決心全面支持對台戰略清晰的重要一環。

綜觀去年台美舉行「政治軍事對話」、駐美代表蕭美琴出席拜登就職總統大典、美國務院「對台交往準則」修正,允許美方常態性在聯邦機構接待台灣官員。甚者有美日聯合聲明、G7工業國《外交部長公報》都不約而同提到「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讓台灣接連成為國際焦點。

不過去年國內也出現疑美論,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罕見將台灣和以色列相提並論,美國總統拜登更回應台灣議題,除將台灣跟日本、韓國並列,同時放在北約承諾,當時輿論更稱,美方幾乎是打破長年「戰略模糊」政策的語言來強調美國對台承諾。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Caitlin Talmadge在推特上評論:「聽到一位美國總統提到對台灣的承諾時,是和北約、日本和南韓等條約盟友並列,是高度不尋常的。」(Highly unusual to hear a US president mention commitment to Taiwan in the same breath as treaty allies NATO, Japan and South)

高度不尋常狀態恐怕是美國政府有意識到要系統性打破的困境,讓這種所謂不尋常變成正常狀態。因此,斐洛西訪台、美軍艦近日第二度「自由航行」穿過台灣海峽,以及在美國參議院審議的《台灣政策法案》獲得該院外交委員會高票通過。該法案主要是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對台交往準則的法制化,包含調整駐美代表處改名、AIT處長任命程序條文外,較為外界關心的是,國會進一步支持在美國軍備移轉上「以『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

像是未來4年提供台灣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10億元)外國軍事融資資金,加碼第5年提供20億美元,總計65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指明這部法案要求美行政部門重視對台灣防衛能力。另外,法案也要求美台建立全面性訓練計劃,內含兵推、軍演,讓美台得以發展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協助兩方軍隊熟悉彼此,並增進台灣防衛能力。

這無疑是美國透過法案制定過程向國際社會,特別是向亞洲盟友傳遞,斐洛西來台灣並非單純拜訪,而是透過她的動作以及後續國會審議,更強化對台灣具體防衛,顯然,美國總統拜登接受《CBS》節目專訪時被問到當中國入侵台灣時,美國是否會保衛台灣,拜登強調美軍屆時將會保衛台灣,這也是呼應了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法案的抱持正面態度。

美國願加強對台灣防衛能力,恐怕是基於美國日漸擔憂中國入侵台灣並萬一中共占領台灣,使中國強化對西方核威攝能力。根據國防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的資深顧問葛羅斯曼(Brad Glosserman)在媒體《the japantimes》指出,中共若擁有台灣將使美國無法使用其最強大的反潛力量;使美軍在危機期間更加脆弱;增加駐地中國潛艇的數量,並為它們對美國水面部隊的攻擊提供便利。從長遠來看,台灣與中國統一將「增強中國威脅海上交通線的能力和中國的核威懾力量」,有助於讓中國不斷擴大的潛艇部隊降低脆弱性。

美國憂心中國軍事力量強大將使其盟友日韓與澳洲等國陷入區域安全危機,因此在美國行政、立法部門對台灣戰略清晰越來越趨於一致時,將在可見未來會落實一種對台灣賦予特殊地位的準軍事同盟,相對也間接承諾美方對亞洲盟友傳達會積極捍衛區域安全。

對台灣來說,這種準軍事同盟與過去的「美中軍事同盟」有本質上的差異,特別是政治意義不同。過去軍事同盟,主要是表現在韓戰過後,美國以軍事力量協防台灣,包含提振戰後台灣、奠定之後經濟起飛基礎的美援。不過,美國為了聯中抗俄,轉向與中國政府建交,仍以《台灣關係法》維繫住民間經貿往來。中華民國隨著民選政府的誕生,遂蛻變成台灣本土政權,這種土斷結果,造就新的台美準軍事同盟緣起。

簡言之,軍事同盟是個緩慢磨合的過程。隨著而來的台灣國家正常化過程,美國體認到台灣人心轉變,美方心態也跟著轉變,台美官方互動遂轉向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往來,美國不再避諱與台灣官方互動,這是由於台灣已被美方視為國際重要的國家單位。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兩岸政策擺脫馬政府時期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傾中,採取「維持現狀」並全面親美的政策,美方也信賴蔡政府。

美方從美中關係正常化對台灣戰略模糊,到當前的戰略清晰,筆者認為,顯然是美方已正確認到中共政權特性。過去諸多研究指出,當初美國與中國接觸,是基於聯中抗俄,這確實是主要理由,但是最主要的可能原因,是中國讓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沖昏了頭,由於他對中國的幻想,也讓美國陪著他跟著幻想,讓尼克森路線成為主流。根據最新研究指出,當初美中重建關係的70年代,幫美國打開中國大門的季辛吉一直將中國當成非共產國家,也試圖不讓台灣去阻礙美中關係進展。

這種對共產中國的錯誤認知,不只導致了美國總統尼克森對中國卑躬屈膝,對中國的嚴重偏差認識,也影響了後續美國總統對中國路線抱持著樂觀的幻想,一直到川普執行美中貿易戰才停止。當前拜登的防衛台灣論、甚至隱約透露的支持台灣自決,無疑是對當年季辛吉幻想的逆襲,這種逆襲基本上是,西方終於看到了共產中國的本質,也看到了中國共產政權有著傷害人類文明的潛在能力,這種認知修正其實是值得鼓勵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28/180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