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五大跡象凸顯出全球經濟正在邁向衰退

英國經濟在9月大跌一跤,也讓全球經濟一時間鼻青臉腫。(歐新社)

全球市場都在閃現警告信號,顯示經濟正在懸崖邊搖搖欲墜。有關衰退的問題不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出現。

9月底,隨著市場努力應對現實,如聯準會(Fed)將繼續實施數十年來最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以讓美國經濟排除通膨,這些紅燈閃爍的速度加快了。即使這代表了經濟衰退,或者它是以犧牲美國境外消費者和企業為代價。

根據研究公司Ned Davis的數據,現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98%,這在其歷史研究中特別發人深省:該公司衰退機率讀數之前只有兩次達到這麼高,分別在2008年和2020年。

當經濟學家警告經濟可能出現衰退時,通常會根據各種指針進行評估。目前有五大主要趨勢都指向衰退:

強勢美元

美元在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現在它比兩年前更強大。最簡單的解釋就要回到Fed。

當Fed提高利率時,就像它自3月以來一直在做的事,它使美元對全球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無論在任何經濟環境下,美元都被視為資金的安全港。在動盪的環境下,像是全球疫情或東歐戰爭,都讓投資人更有動力購買美元,通常是以購買美國政府債券的形式進行。

雖然強勢美元對出國旅遊的美國人來說是一項不錯的福利,但它卻讓幾乎其他所有人都感到頭疼。

英鎊、歐元、人民幣和日元等許多貨幣的價值已經下跌。這使得這些國家進口食品和燃料等必需品的成本更高。

為了捍衛本幣,已苦於疫情引發的通貨膨脹的各國中央銀行最終會越來越快地提高利率,以支撐本國貨幣的價值。

由於許多史坦普500指數公司在全球開​​展業務,美元走強也對華爾街造成了不穩定影響。根據摩根史坦利的估計,美元指數每上漲1%,就會對史指獲利產生0.5%的負面影響。

美國經濟引擎停止運轉

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第一大驅動力是購物。而美國的購物者已經開始縮手。在幾乎所有東西價格都上漲一年多之後,由於薪資跟不上,消費者對購物已經裹足不前。

EY Parthenon首席經濟學者達科(Gregory Daco)在9月底的報告中表示,「通貨膨脹造成的困難意味著消費者正在動用儲蓄。」他表示,8月個人儲蓄率保持不變,僅有3.5%,接近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於新冠疫情前的9%左右。

還是一樣,縮手背後的原因與Fed有很大關係。

利率以歷史性的速度上升,將房貸率推至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並使企業更難發展業務。最終,Fed的升息應該會普遍降低成本。但與此同時,消費者正受到高借貸利率和高物價的雙重打擊,尤其是在食品和住房等必需品方面。

美國人在2020年的封鎖期間打開錢包,讓經濟擺脫了短暫但嚴重的疫情性衰退。但之後政府援助蒸發,通貨膨脹紮根,以40年來最快的速度推高物價,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力。

美國企業勒緊腰帶

在疫情時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各行各業的業務一直在蓬勃發展,即使歷史上的高通膨開始侵蝕獲利。但多拜美國購物者的堅韌不拔之賜,因為企業絕大多數都能將較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以緩衝獲利率。

但這種賺錢的方式恐怕無法持續下去。

9月中旬,一家向來被視為經濟風向指針的企業作出讓投資人感到震驚的宣布。

在200多個國家推展業務的聯邦快遞出人意料地修正了財測,警告需求正在疲軟,獲利可能暴跌超過40%。

在接受時,該公司CEO被問及是否認為經濟放緩是全球衰退迫在眉睫的跡象。他回答說:「我想是的。」「這些數字並不是很好的預兆。」

而且不是只有聯邦快遞一家。之後蘋果股價也大跌,因《彭博》報導指出,由於需求低於預期,該公司取消了iPhone14增量的計劃。

而就在假日購物季來臨之前,僱主通常會增加招聘,但現在的情緒更加謹慎。

ZipRecruiter首席經濟學者波拉克(Julia Pollak)表示:「我們還沒看到有哪一家公司比照以往發布例行的臨時工招募。」「企業正在猶豫不決,等著看環境條件是否適當。」

歡迎來到熊市

華爾街遭受重創,美股目前正處於2008年以來最糟的一年。

但去年的表現完全不同。2021年美股蓬勃發展,史指飆升27%,這都要歸功於Fed大量注入現金,在2020年春季推出雙管齊下的貨幣寬鬆政策,以防止金融市場崩潰。

這項金融派對一直持續到2022年初。但隨著通貨膨脹的爆發,Fed開始取消眾所周知的大方手筆,提高利率並解除支撐市場的債券購買機制。

後果是殘酷的。華爾街大盤指針、也是大多數美國人401(k)指針的史指今年前3季下跌近24%。而且不只史指。美國三大股指均處於熊市,較近期高點下跌至少20%。

不幸的是,通常是股票和其他資產下跌時避風港的債市也陷入混亂。這也得怪Fed。

通貨膨脹,加上利率的急劇上升,壓低了債券價格,從而導致債券殖利率上升;債券殖利率是投資人從政府貸款中獲得的回報。

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9月底一度突破4%,創14年來最高水平。之後又因英格蘭銀行干預其自身急速上升的債券市場而急劇下降;這種相當於第三世界金融環境的塑造過程,本應保持穩定,即使十分無聊。

隨著各國央行效仿Fed提高利率以支撐本國貨幣,歐洲債券殖利率也在飆升。

結果是:投資人現在幾乎沒有安全的投資去處,而且在全球通膨得到控制且各國央行放鬆控制之前,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改變。

戰爭、飛漲的物價和激進的政策相衝突

在英國,經濟、金融和政治災難的交會最讓人痛苦。

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英國一直在努力應對物價飆升,這主要歸因於新冠疫情的巨大衝擊,其次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貿易中斷。隨著西方切斷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能源價格飆升,供應減少。

這些事情本身就已經夠糟糕的了。但就在9月,新上任的總理特拉斯(Liz Truss)政府宣布了一項全面的減稅計劃,來自政治光譜端的經濟學家都譴責該計劃至少是不正統的,最糟的情況是如惡魔一般。

簡而言之,特拉斯政府表示將為所有英國人減稅以鼓勵支出和投資,並在理論上可減輕經濟衰退的打擊。但減稅沒有資金以為繼,這意味著政府必須承擔債務來為減稅提供資金。

這項決定造成金融市場的恐慌,並使唐寧街與其獨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陷入僵局。全球投資人紛紛拋售英國債券,英鎊兌美元匯率跌至1792年美國國會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以來、近230年來的最低水平。

英國央行採取緊急干預措施買進英國債券並恢復金融市場秩序。暫時止血。但「特拉斯經濟學」動盪的連鎖反應正在遠遠超出債券交易員的想像。

英國人已經陷入生活成本危機,通貨膨脹率為10%,為所有G7經濟體中最高,現在對更高的借貸成本感到恐慌,這可能迫使數百萬屋主每月的房貸支付金額增加數百或甚至數千英鎊。

結論

即使普遍認為全球衰退可能在2023年某個時候出現,但無法預測其嚴重程度或持續時間。並非每次衰退都像2007-09年的經濟大衰退那樣痛苦,但每次衰退肯定都會是痛苦的。

某些經濟體,尤其是美國,擁有強大的勞動市場和具韌性的消費者,將能比其他經濟體更能承受打擊。

世界經濟論壇的經濟學者在報告中寫道:「未來幾個月,我們將處於未知領域。」「全球經濟和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直接前景是黑暗的。」並補充說,這些挑戰「將考驗經濟和社會的復元力,並付出嚴重的代價」。

他們說,但也有些微弱希望。危機將迫使轉型,最終可以提高生活水平並使經濟更加強大。

Gulf International Bank經濟顧問巴蒂亞(Rima Bhatia)說,「企業必須改革。自疫情開始以來,這就是必行之道。」「企業再也不能依循以往的經商手法;而這也正是機會所在,也是希望之所在。」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3/181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