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如果防疫非常手段都「常態化」了,一切還能回到常態嗎?

作者:

編者的話:

9月26日-10月2日這一周,有官媒將一份《國家治理周刊》發布於2020年7月的調查報告(《疫情後的「健康碼」,可能變得更有用》)舊文重炒,文中結論部分稱「超九成受訪者希望健康碼在後疫情時代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後疫情時代健康碼拓展升級是大勢所趨」。這份兩年前調查結果可信與否,無法得知,但它對於後疫情時代「常態化健康碼」的表述卻讓不少網民為之惶恐,畢竟當下人們的防疫信心已嚴重流失,心態也發生了劇變,例如已少有網民還如兩年前將中國稱為「防疫優等生」,而是調侃「人家都交卷了,你還在做作業」,箇中的變化可見一斑。兩年間各地政府擴大健康碼的適用範圍,侵犯民眾合法權利、利用大數據便利作惡的惡行屢屢發生,更是加劇了人們對這套龐大系統的厭惡與警惕。假設一種在特殊時期的特殊管理工具走向常態化,它也就意味著這套清零治理模式的常態化,背後的嚴厲管控社會心態徹底固化,既然防疫那套非常手段都「常態化」了,那經濟社會生活的「常態化」恐將遙遙無期。有網友評論稱「權利一旦讓渡,不經歷激烈的鬥爭就再也回不來了「、」好不容易給你拷上准•電子腳鐐」,豈是想脫就脫的「。目前,這份報告已遭到全網刪除,諷刺的是就在兩天之前,胡錫進在微博公開倡議推動防疫政策的理性討論,希望無論是哪派人士,都儘量用科學說服對方,而非站在政治立場互相攻擊。只可惜在政治正確的大前提下,真正的討論並不容易,人們難以公開表達對當下防疫政策的不滿,因為說真話導致的政治後果相當嚴重,人們甚至都無法表達對常態化健康碼這種未來可能性的擔憂,因為這個攪動輿情的話題已被強制清零禁止聯想。

這一周,反映西北底層農民生存狀況的影片《隱入塵煙》被全網下架,微博禁搜,徹底「隱入塵煙」。在影片下架之前,這部小成本文藝片已在電影院線取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也是2022年度豆瓣目前最高分的華語院線電影。幾個月前當這部電影入圍72屆柏林電影節時,就有不少網民攻擊電影海報上的農村婦女形象涉嫌醜化和抹黑中國,認為是向國外傳遞了中國落後貧窮的刻板印象。而當它終於在大陸正式上映並口碑持續上漲之時,網上更是出現了一篇奇文《必須重視對「隱入塵煙」的批判》,痛批電影的創作「別有用心」。例如,文章提到「黨的二十大馬上就要召開了,扶貧成就是黨宣傳工作的一項重點…..這就是你們所反映的扶貧嗎?」、「黨的扶貧好政策好像到(主角)那裡都變了,都被別人做了手腳,他們什麼都得不到….這些(劇情)到底想說明什麼?」這部電影被下架的原因至今未知,但這篇文章顯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審查視角解析。而同在這周內,電視劇《東八區的先生們》也遭下架,據稱這部張翰主演的生活喜劇因劇情低俗受到大量網民惡評,創下豆瓣最低評分2.1分,也因此遭到央視電影頻道的批評,強調「創作者要有底線意識,不能肆意挑戰觀眾審美」。這一系列的下架操作讓網民大感無語,一部低分劇集不受觀眾喜歡,所以被下架了。一部高分電影很受觀眾喜歡,所以被下架了。還有比這更莫名其妙的嗎?這種隨心所欲的做法無異於增加了另一道影視審查環節——事後審查,並且它更加沒有標準,那人們又該如何去創作呢?其實,在一個低級紅高級黑的時代,即便是完全出自官方之手的作品,也不可能完美複合審查標準,因為它總是可以因歷史背景的不同而被別有用心的利用。例如,本周人民日報一篇發布於2020年9月的漫畫受到網民熱轉,標題是《摘口罩!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它原本是前疫情時代呼籲反送中運動的港人摘掉口罩、停止對抗的文宣,結果卻被飽受疫情之苦的大陸網民再度翻出來「用魔法對抗魔法」,表達對防疫政策的不滿與反抗,結果有關內容無意外的遭到審查,看來我們只能在某些時刻才能勉強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其餘時候概不允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5/181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