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深圳化」?歷史性的變局,正在發生

本周的又一份重磅報告,來了。

10月19日,香港新特首李家超發布了任期首份施政報告。

全文3.2萬字,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發展,共173次。

李家超宣讀報告花了165分鐘,為近二十年來最長時間,誠意滿滿。

更重要的是,報告中的幾大動作表明,香港可能正在「深圳化」。這將深刻影響未來十年的粵港澳大灣區格局。

在新加坡風頭正勁時,香港終於甦醒了。

香港正在「深圳化」的第一個大動作,成立投資公司,改變政府介入經濟活動的方式。

施政報告指出,已指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成立全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港府撥款300億港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引進戰略產業。

除此之外,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還將集合「未來基金」之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

企查查官網顯示,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註冊日期為10月11日,企業編號3197497,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此舉一出,瞬間引爆輿論,被外界稱為香港版的「淡馬錫模式」。

淡馬錫作為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被稱為「國有資本營運典範」。淡馬錫自1974年成立以來的複合年化股東總報酬率為14%,投資組合淨值由初始的3.54億新加坡元增長至4030億新加坡元。

財政部門代表政府作為公司唯一股東,通過控制董事會對公司進行市場化管理,這就是「淡馬錫模式」。

香港把最大競爭對手的大招直接學了過來,夠絕的。

智谷趨勢此前曾研判過,今年以來,地方政府正在加速「投行化」,不僅不斷「下沉」直達區縣,還越來越細分,瞄準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領域。

內地多地紛紛成立各種國投國控公司以及設立各種投資基金。像今年上半年,至少有70多隻地方母基金成立,其中超過百億規模的超過40隻,總規模超過6000億元。

這些內地省市,同樣也在借鑑「淡馬錫模式」。

這麼看起來,香港緊隨其後的動作,頗有一股融入全國地方政府「投行化」的架勢。

而談到內地的經驗,一定繞不開深圳國資收購榮耀這一段傳奇。

2020年,華為深陷大國博弈的風波,無芯可用的困境火燒眉毛。深圳國資果斷接盤,聯合其他代理商花了近3000億收購了榮耀,給華為留下了寶貴的現金彈藥。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2021年第四季度市場監測》,榮耀市場份額比一年前增長了2倍以上,首次成為中國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深圳國資打贏了漂亮的一仗。

我認為,深圳國資與淡馬錫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旗下沒有一家虧損企業,沒有一家殭屍企業,極其罕見。

深圳已經把這一套玩出花了,香港不可能沒有留意到。

李家超表示,通過旗下基金,「可以策略性去考慮投資在一些對香港有影響力、產生積極作用的企業。」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此時此刻,是不是有一種專業大佬姍姍來遲的大氣凜然之感?

香港正在「深圳化」的第二個大動作,加快建設北部都會區,搞出一個全球科創中心。

要多快?

施政報告指出,將提量提速提質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將「生地」變「熟地」的時間由十多年壓縮一半時間,未來四到五年就搞定!

還會全速造地建屋,十年內必須完成平整40%新發展土地和落成40%單位。另外,還會提高發展密度,住宅用地最高容積率提高30%至6.5,商業用地則為9.5。

並且,李家超還宣布位處核心商業區而沒有特定地域要求的政府辦公室,例如金鐘道近四成的辦公室,將遷往北部都會區,帶動該區發展,並騰出核心商業區土地。

把政府機構遷到新區,是不是很熟悉的味道?

北部都會區,在去年的香港政府施政報告中橫空出世,標誌著香港掉頭北上,與深圳共創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融入的關鍵,一個是人,一個是產業。

曾經破敗的元朗、天水圍等地區,計劃未來容納250萬人居住,提供約65萬個就業崗位。

更重要的是,北部都會區的規劃中有著香港最為野心勃勃的「港深創科園」。這是深港科創合作的橋頭堡,港府將在裡面以專屬專項的方式研究試行科創合作的跨境政策,涵蓋兩地物流、墮胎以及資金和數據的流通。

科創是香港高質量發展的破局點,在這上面著墨再多都不為過。於是,我們在施政報告中可以看到:

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取消聘用本地雇員的要求、延長入境配額的有效期到兩年、為博士人才提供額外生活補貼、在「港深創科園」附近新建住宿等。

科創本來就是深圳發展的一大亮色。大疆、華為……一大批頂尖的科技企業從鵬城躍上高空。未來,有深圳的實力作為基礎,再通過香港引入的國際化科技有生力量,大灣區的「矽谷」地帶正冉冉升起。

下一個深圳科創高地,又何必在深圳?

換個角度看,北部都會區又會與原有的維港經濟中心形成雙輪驅動的態勢。這就是「1+1>2」的意義。

未來20年,香港的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就看北部都會區了。逆天改命,畢其功於一役。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工作更快更好地進行,「督導」一詞在施政報告中頻繁出現。

比如,李家超不僅將牽頭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還罕見在報告中提到,將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特首與三位司長組成。

該督導組將加強與內地機構溝通,並定期舉行國家政策解讀活動。

報告指出,督導組的工作將包括四大領域:

第一,就香港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制定策略方案;

第二,制定進一步打通大灣區墮胎、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工作計劃和優先次序;

第三,強化與內地省市的區域性合作機制,督導合作項目的落實進度和成效;

第四,積極推進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專業服務以及人文合作的高質量發展;

你發現了嗎?從上到下,分別是香港與國家層面、大灣區層面、其他內地省市層面以及外部合作的層面,一步一步該怎麼走,方向是非常清晰的。

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是香港正在「深圳化」的第三大也是最核心的動作,也標誌著香港將要更加緊緊背靠祖國。

如果說,在去年首次提出北部都會區的概念時,指的是香港將在交通設施、產業園區等這些硬性條件上跟深圳實現無縫連接,那麼,今年新的規劃出來後,就意味著深港將在科創合作、機制設置等這些軟性條件上更為有機地粘合在一起。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震穀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4/1820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