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共黨內失去煞車機制 學者:現在有點像文革前夕

中共20大22日閉幕,之後選出新一屆中央領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全拿,學者示警,現在有點像文革前夕。圖為文革時期1966年8月,紅衛兵在北京遊行。(美聯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人馬在20大幾乎占據所有高層領導職位,對此學者蔡文軒分析,這正式預告了未來10年到20年間「習近平王朝」確立,但他也表示,現在有點像「文革」前夕,不太尋常,且中共黨內已然沒有煞車機制。

中研院政治所研究院蔡文軒25日在政大東亞所的座談會中指出,從20屆一中全會走出來的政治領導「有點跌破眼鏡」,習近平破格提拔李強蔡奇、李希、丁薛祥等人,政治上的能力已經不再是重點,取而代之是對習近平絕對的忠誠。像蔡奇處理北京低端人口、李強在上海防疫表現,都有可以被批評空間,但這次意外晉升到最高職位。

這樣的政治發展,蔡文軒以「文革前夕」形容。他稱,習近平在20大再次提到「兩個一百年」、「中國式現代化」等抽象願景,有點像文化大革命提到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眾人好像莫名其妙興奮、忠誠、對未來願景圍繞,「這不太尋常」。他指出,1958年大躍進時新聞、1966年文革時新聞跟現在很像,「為了很大、很光榮目的,跟著一個領袖往前進,大家覺得未來前景一定是對的、會把中國帶到更光明前程,且沒有人敢講反對的話」。

過去中共政治甄補強調「五湖四海」原則,要容納不同派系,也因為中共沒有黨內監督機制,所以通過黨內不同派系制衡,這也是胡錦濤時期的「黨內民主」。但20大之後,包含元老跟黨內派系等反對力量都沒有了,「如果這樣推下去,大躍進或文革是不是會進行?習近平要推類似的政策,至少現在黨內沒有任何煞車機制說不」。

對於當前政治氛圍跟毛澤東時代的比較,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則向本報回應,兩者有些地方又不太像,文化大革命動員的是人們對社會主義更加純粹的信仰;習與現在的幹部和社會則有更多任務具理性、更明確意識到是在盡責任扮演好角色,激情只是宣傳的形象,實際上大家冷靜得多。

張登及指出,文化大革命畢竟發生在戰亂後和封閉的社會。而習近平時代雖然替換了鄧小平到胡錦濤的改革開放典範,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取代摸著石頭過河,但人們對改革開放30年記憶猶新,對現在的外部世界,特別是西方式的現代化有深刻印象,不是毛澤東的「一張白紙」來寫字,這是對習巨大的挑戰。要真的「放衛星」拿出成績、不能再「畝產萬斤」。現在他的幫手全面掌控,從今開始也要全面負責,大家都看在眼裡。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聯合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6/182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