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中國一畫家抄襲國外畫家作品 畫作已下架

俄羅斯畫家作品與半島作品對比

近日,有網友爆料國內一畫家疑似抄襲外國畫家多幅作品,並公開在拍賣網上售賣。10月11日,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疑似受「抄襲」輿論影響,該畫家的相關作品均已被拍賣店鋪做下架處理。被指作品遭抄襲的原作者Lucia Chuviliaeva向紅星新聞記者回應稱已知悉此事。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一部分人利用國內外的信息差,抄襲、剽竊國外畫家的作品。實際上隨著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這樣的剽竊風險越來越大,被曝光的機會越來越多。「出現這種現象,除了抄襲者個人問題,在法律層面上界定抄襲條件也很嚴苛,以及行業在這方面的審核力度不足等多種原因。」業內人士稱。

被指抄襲

起拍價超千元的畫作

網友稱疑似抄襲國外畫家

10月9日,有豆瓣網友發帖稱,其在某拍賣網上發現一名叫「半島」的男畫家有多幅拍賣作品與國外一畫家原作相似,「直接複製粘貼,還賣上千塊。」甚至,該網友還貼出了多張對比圖,舉證「半島」的作品與國外畫家畫作相似度極高。

10月10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登錄阿里資產網站,發現該網站上有2家店鋪在拍賣「半島」的畫作,分別是「澍軒文化」與「十一空間拍賣店」。這2家店鋪對「半島」的介紹均為「當代青年藝術家」「新銳國潮藝術家」。介紹還稱,「半島」曾獲青年藝術100金獎,多幅作品曾公開展覽。

↑拍賣平台上關於半島的簡介截圖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2家店鋪共有「半島」的18幅作品在拍賣,其中有12幅顯示「已成交」,且每幅畫作的成交價格多為1388元。值得注意的是,這18幅畫作中,「半島」所作的「治癒貓」系列與俄羅斯插畫師Natalia Shaloshvili的相關作品高度相似,不僅構圖內容相似,就連所繪內容的配色也幾乎一致。此外,「半島」所作的肖像系列則與俄羅斯畫師Lucia Chuviliaeva發布的作品高度相似。

↑俄羅斯畫家作品與半島作品對比

例如,「半島」在2022年創作的《賓賓》一畫,描繪了一隻目光中透著狡黠的黑白貓咪,畫作右下角還有作家的首字母縮寫——BD。但通過查詢相關社交平台信息,記者發現,早在2020年5月6日,俄羅斯畫師Lucia Chuviliaeva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類似的作品圖片,且Lucia Chuviliaeva還在配文仲介紹,這幅作品創作於2019年,名字叫「我都看見了(I see everything)」。其作品的右下角也同樣有該畫師的署名。

相關回應

拍賣店鋪:涉事畫作已下架

俄羅斯畫家:已確定被抄襲

針對上述情況,紅星新聞記者分別聯繫上前述2家拍賣店鋪。其中,「澍軒文化」客服表示,針對被指抄襲一事已和當事人溝通,對作品進行了下架處理,「後續正在調查中,我們簽約了正規的合同,會妥善解決」。同時,「澍軒文化」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澍軒文化在阿里平台從事電商營運,「半島」不僅與「澍軒文化」合作,同時與多個機構都有合作。但由於該負責人並不對接藝術家,因此無法提供藝術家的相關信息。

「十一空間拍賣店」客服則表示「十一空間拍賣店」即為「上海十一美術館」,但其並未直接回應抄襲一事。紅星新聞記者通過公開渠道並未找到有關「上海十一美術館」的官方電話或者網站,僅有微信公眾號「上海十一美術館」關聯至「上海艾特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但記者多次致電該公司的公開電話,均無人接聽。

另外,通過與「青年藝術100」機構工作人員交流,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半島」不是青年藝術100項目藝術家,且該機構也沒有設立過「青年藝術100金獎」獎項。

「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幾天前有很多人就抄襲事件提到了我。」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俄羅斯畫師Lucia Chuviliaeva,她告訴記者,她是一位業餘畫家,畫作完成後會將作品分享至社交媒體中,一開始聽說作品被抄襲後還很懷疑,但了解過後也確定自己作品被抄襲了。

10月11日下午2時許,紅星新聞記者再次在阿里資產中檢索信息時發現,「半島」的相關作品只剩7幅在列,且均顯示「流拍」或「該拍品未上架」。

↑10月11日下午2時許,阿里資產上「半島」的相關作品只剩7幅在列

專家看法

智慧財產權保護在全世界都是難題

法律層面界定抄襲的條件嚴苛

通過梳理相關報導,紅星新聞記者發現,近年來,藝術圈內有關抄襲的糾紛時有發生。

對此,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王虹表示,藝術行業確實存在一些侵權行為,特別是雕塑與繪畫領域。

↑俄羅斯畫家作品與半島作品對比

王虹認為,美術作品的獨特之處在於內容、構思與畫面結構,「如果兩幅作品的構圖是一樣的,在內容和思想內涵方面也一樣,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抄襲。」王虹說,智慧財產權保護在全世界都是難題,因抄襲、挪用、模仿的概念難以界定,而法律層面上又需要運用理性,對這些概念進行量化,但藝術作品包含了很多感性因素,這也間接造成了維權困難,「首先,取證並不容易;其次,在法律層面上界定抄襲條件也很嚴苛。尤其在涉及到國外藝術家時,維權通常意味著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投入。」

「國內與國外的信息不對等,會讓抄襲者產生僥倖心理。」成都攝影家協會美術分會長副秘書長張明靜指出,社交媒體對於藝術作品的傳播具有雙面效應。即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搜集到更多資料用於學習;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有人利用社交網絡的便捷性來投機取巧,「關鍵在於藝術家本人如何使用。」

張明靜說:「每位大師或者是優秀的作品,確實有很多精髓值得我們細嚼,創作者應進行自我約束,尋找一種新的方式,而不是去抄襲。」由於文化藝術作品方面的法律不夠健全,一旦發生抄襲糾紛,維權會變成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因為在法律上,抄襲沒有明確界限,且在表達形式上也缺少保護。」

多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無論是線上購物平台,還是線下的展覽、拍賣,平台或者主辦方都很難做到完全的原創性審核。對此,王虹指出,一些拍賣機構雖設置有藝術顧問,但也僅僅只是依據顧問的知識和經驗來進行人工審核,「只有靠人來把關,但藝術作品太多了,光是有名的作品就看不過來,更別說小眾作品」。張明靜也表示,在正式比賽或者展覽中,參與者雖簽署了嚴格的原創聲明,但主辦方事先依舊是沒辦法核實的,「因為主辦方不可能追溯每幅畫的根源,這個工作量太大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紅星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7/182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