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不是只有「小粉紅」 倫敦華人罕見發起「反暴政」抗議

活動宣傳照截圖

北京四通橋抗議事件引起的「漣漪效應」持續蔓延,除了在境內外掀起「廁所革命」和「海報運動」外,倫敦華人計劃本周六在市中心舉行「反暴政集體抗議」活動,聲援網傳四通橋示威者彭立發,更要求中國進行政治改革,反對習近平連任。由中國公民在倫敦發起的公開抗議活動,近年非常罕見。本台駐倫敦記者呂熙採訪了其中的參與者,是什麼原因觸發他們挺身發聲?他們希望通過活動表達什麼信息?

「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領袖要選票;不要流言要尊重,不做奴隸做公民。」兩個星期前出現在北京四通橋上的白底紅字標語,連同盛傳它的主人、抗議者彭立發(網名彭載舟),一同迅速消失於北京鬧市。然而彭載舟的勇氣和反抗信息,卻鼓舞了無數海內外中國人。有倫敦華人發起「聲援四通橋義士」活動,呼籲有意參與者本周六(29日)下午四點到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集會,以行動告訴世人─「一個人的勇敢不應該沒有回聲」。

在新聞稿中,他們強調,抗議活動完全「去中心化」、「個人自發發加」、「沒有組織者和發起人」,但有四大共同訴求:

一,聲援失蹤的彭載舟;

二,反對過度防疫政策,要求恢復經濟民生,海外中國人可以自由回國;

三,反對習近平連任,到站下車;

四,要求政治改革、言論自由

他們形容,自己是在倫敦周邊地區生活的中國人、華人和關心中國問題的普通人,因為擔憂中國國家和人民的現狀,而聚在一起公開發聲,希望聲援中國境內被壓迫、被噤聲的抗爭者;呼籲同胞擺脫政治冷感、關注社會問題、共同團結抗爭;同時希望讓更多人看到,中國還有「小粉紅」之外的政治表達。

在活動舉行前,部分參與者以文字形式接受本台駐倫敦記者呂熙的訪問,以下讓我們一些傾聽他們的聲音。

為了保護被訪者的身份,他們的回覆由本台記者代為讀出。

有倫敦華人發起「聲援四通橋義士」活動,呼籲公眾本周六(29日)下午四點到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集會,以行動告訴世人─「一個人的勇敢不應該沒有回聲」。(活動宣傳照)

記者:請問一下,是什麼觸發你們發起這次活動?

參與者:主要是出於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共二十大之後,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未來前途的擔憂。我們都知道,近期在國內發生了兩起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政治事件。首先是10月13日彭載舟義士在北京四通橋的條幅抗議,訴求主要是結束清零政策、反對習近平繼續連任,提出全面改革中國的方略。

第二件事是10月22日的中共二十大閉幕會。相對開明的團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裡完全不見影蹤,其領袖、前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表決前,在國際媒體的鏡頭下,被以一種外界認為是羞辱的方式請出了會場。

這兩件事情在華僑和留學生圈子裡引發激烈反響,在對四通橋義士表達尊敬與惋惜的同時,許多人表現出了十分憂慮的情緒。目前來說,華僑和留學生在二十大最關心的議題,就是國內防疫政策,以及習近平對中國未來定下的政治議程。目前國內還是實施「動態清零政策」,對於海外歸國的人員,要在航班抵達國內後進行至少為期7+3天的隔離。對於許多留學生和華僑來說,探親或是畢業回國,還是一件比較艱難的事情。

不再沉默中國留英學生覺醒

關於習近平的政治議程,很多人擔憂他打破鄧時代集體領導,和到任退休的傳統,以公開政變的方式連任後,對中國未來潛在的破壞影響。比如進一步鉗制中國本就不多的言論自由,對一般的老百姓關閉國門、阻止出境。

在外交上,繼續咄咄逼人,甚至威脅在海外的僑民。在經濟上,繼續打壓民營經濟。在軍事上,有可能像俄國總統普京一樣,錯估形勢使用武力解決台海問題。以很多留學生和僑民過去幾年習時代的生活經歷來說,這些擔憂都是十分迫切且真實的。

我們希望更多人,特別是一些身處倫敦、還沒有了解到這些的同胞,能夠認識到我們現在所處的危險局面,將四通橋義士的精神傳遞下去,也想向外界展示一下,我們並非對政治冷感,對習之暴政漠不關心,現在國家危難的環境下,已經不容我們沉默下去了。

記者:有意參與活動的人士當中,政治光譜不一,訴求也很多元。你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表達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麼?

參與者:我們想向全世界,也向國內傳達一個很明確的信息,那就是在我們這些中國年輕人之中,有越來越多人已經認識到,讓渡自由、保持政治冷感與沉默,並不能換來穩定的生活了,要喚起更多的同胞們,去對現在習近平的獨裁統治說不。

目前來講,在我們這些參與此次活動的朋友之中,大家的政治立場多有不同,關心的議題也各異,但是都希望調整國內目前災難性的防疫政策,為在防疫之下被壓迫的群體發聲,以及追究造成一系列悲劇的直接負責人─習近平總書記的責任。

三大訴求:防疫鬆綁、政治改革、開放言論

我們也呼籲中國儘快實施政治改革,放開討論的空間,讓大家的訴求得到表達,避免未來更多獨裁統治導致的悲劇發生。

我們理性地認識到,這三點如今看來實現的機率不大,但是我們認為,越是這樣黑暗的時候,越要有人站出來,只有這樣去引發更多同胞的思考,才能喚醒更多人,也只有這樣,才可以為與我們有共同想法的人們帶去勇氣,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我們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記者:我留意到,在準備這次活動的過程中,不少在英港人也提出了建議。請問在準備這次活動時,港人的經驗對你們起到什麼作用?

參與者:自2019年以來,倫敦華人經常參與移英及流亡香港人的示威遊行集會。我們也在上周日(23日)與港人同渡風雨,一齊遊行到中國大使館,抗議早前身穿全副防暴裝備的曼城中國領事館職員毆打香港示威者,並強行把他拖入使館內。

當流亡的香港人聽到我們籌劃周六(29日)聲援彭載舟的集會後,他們義不容辭加入我們,並給予寶貴的意見,例如在喬裝、反跟蹤、在通訊平台上的組織技巧,並提醒我們籌備示威的要點,為我們提供示威器材等。如非他們協助,籌備過程不會如此有效率。

記者:正如你們在新聞通稿所說的,本次活動是倫敦近幾年來,第一次由中國大陸公民發起的「反暴政集體抗議」。請問你們認為參與者有什麼需要注意?

參與者:參與者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隱私安全問題。我們使用加密通訊軟體去溝通這次活動。我們選定10月29日這個日子,也是因為接近萬聖節,這樣每個參與者在活動當天就可以通過不同的萬聖節裝扮,來更好的掩護自己的身份。

我們特意區分了線上和線下的身份,也就是說,我們互相不能通過線上的身份來認出對方線下的身份。我們必須得注意我們宣傳這次活動的渠道,比如很多人自發在線下分發此次活動的海報,因為線下宣傳比起線上,是比較安全的一種方式。

華人一直被詬病的一點,是「對外不出頭,對內嚴重內訌「,尤其是在政治活動上,先天性地缺少集會經驗,力量分散。每個人在此次活動中的訴求,其實都會因私人經歷而有不同點和側重點,而活動本身也需要讓多方參與才能更為完善,難免會產生意見不合之時。如果不能在衝突發生時及時進行良好的協調,將會挫傷部分力量的積極性,無論是對感到被冒犯的一方而言,還是對整個社群而言,這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局面。

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討論秩序,維護言論自由的同時,讓各方人員都可以感受到他/她是安全的、被歡迎的,是我們之後還要繼續學習。

因此在未來的活動中,參與者在參與時,除了關注共同利益與目標之外,也需要增加對其他很少在大陸內被談論議題的了解。此議題不僅局限於LGBTQ+、女權主義、宗教、少數民族,勞工等議題,也應放眼世界範圍內的反戰議題、種族問題、兒童問題等。

這不僅可以幫助參與者對當下的局面,過往的歷史和理論研究,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對更長時間範圍內、更廣泛意義上的華人抗爭,乃至世界範圍內對不公的反抗,都是一種可持續性的做法。

記者:感謝你接受本台的採訪。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9/182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