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一隻小鳥不眠不休11天 飛行1萬多公里只為過冬

話說,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科學家們為了研究鳥類的遷徙,每年都會給一些鳥類裝上衛星追蹤設備,觀察它們的飛行數據。

在今年的數據當中,有一份十分令人矚目:

一隻編號為234684,年齡只有5個月大的斑尾塍(chéng)鷸(yù),居然晝夜不停地飛行了至少13560公里。

從10月13日到10月24日,短短11天時間,它不眠不休,從美國的阿拉斯加一口氣飛到了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東北部的安森斯灣。

這種斑尾塍鷸是一種長嘴、長腿的涉水鳥類。

在春季和夏季,成年斑尾塍鷸的背部呈深棕色和灰色,頭部、頸部和身體下半部分則呈現獨特的磚紅色。

到了冬天,它們則會變成上灰下白的配色。

斑尾塍鷸是目前已知的,直飛遷徙距離最遠的鳥類,

每年的冬天,它們都會從北極圈出發,不吃不喝不睡覺,沿著俄羅斯、蒙古和中國向南飛行,穿過亞洲,到達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非繁育區過冬。

這次編號234684從10月13日出發,沿途飛往夏威夷的西部,穿過公海,飛到了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

在大海上飛行兩天之後,它又一次看到陸地,抵達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共和國上方並繼續向南飛行,沿著雪梨以東620公里的飛行軌道,在澳大利亞東海岸和紐西蘭之間飛行。

在這期間,它有一些在海島停下來休息的機會,但編號234684還是一股腦地向南飛行著。

(也有研究推測,直接飛到目的地可能會比在海島上休息更省力,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它們不會中途降落在島上休息)

最終在10月23日,234684跟著鳥群一起向右急轉,一路向西,最終在10月24日抵達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

13560公里的直飛遷徙,也打破了2021年由另一隻斑尾塍鷸創造的13050公里的世界紀錄。

13560公里到底是什麼概念呢?

地球赤道的周長是40075公里,相當於這隻鳥在11天內飛越了三分之一個地球;

中國北起北京,南至上海的京滬高速全長1261.99千米,還不到這段路程的十分之一。

研究鳥類遷徙的研究人員也轉發了234684的偉大旅程:

「關於斑尾塍鷸超級馬拉松之旅的好消息!

衛星第一次追蹤到它們從阿拉斯加直飛塔斯馬尼亞!真是一次偉大的旅行!」

說這次旅行偉大,不僅是因為路程遙遠,也是因為這隻小鳥背負了非常大的生命危險。

斑尾塍鷸的食譜里只有貝殼、海洋蝸牛和蝦之類的小動物,所以如果在半路上力竭掉入海里,它根本沒有辦法補充能量。

而且斑尾塍鷸的腳上沒有蹼,不能降落在水面上休息。

也就是說,它要麼拼盡全力抵達目標,要麼就在中途耗盡能量,葬身大海。

為了能抵達目標,斑尾塍鷸在遷徙之前要儲存大量的能量,它們會像患上貪食症一樣,一刻不停地把食物塞進肚子,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

除了消化食物之外,它們甚至還要「消化」掉自己的器官。

為了能有足夠的空間儲存脂肪,它們要吸收掉自己體內包括肝臟、腎臟和消化道在內的25%的組織。

也就是說,在上路之前,它們會變成一個只帶著腦子和飛行肌肉的「脂肪團」……

只有當它們完成遷徙,抵達目的地並重新開始進食之後,這些器官才會再一次慢慢發育出來。

鳥類專家表示,在這短短的11天裡,234684可能已經失去了一半或者更多的體重,變得非常「纖細」。

目前,這隻創造了記錄的小鳥已經在澳大利亞的安松斯灣降落,雖然當地正在下一場大雨,但仍然阻止不了研究人員去尋找這隻「英雄小鳥」的熱情。

但這還沒完,在半年之後,它還要重複一次這段旅程,回到拉斯維加斯去繁衍後代。

在這一路上,它還要面臨著天敵、環境和來自人類的威脅。

尤其是如今環境惡化,加上人類修建的水泥海堤,會導致大片灘涂濕地消失,斑尾塍鷸獲取貝殼、蝸牛等食物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它們中的某些就會面臨「加不滿油」的情況,最終精疲力盡而跌落。

所以斑尾塍鷸這種鳥的數量在逐年降低,如今已經被劃歸為近危狀態,等待著人類的保護……

看完了234684的旅程,網友們表達了讚嘆:

我在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來回飛了幾次,儘管是在商務艙,但我還是覺得自己仿佛度過了比11天更漫長的時間。

小鳥做得很好,向你致敬!

世界上的野生動物令人驚嘆。可惜,很少有人給予它們足夠的尊重。

飛行過程中還背著一個沉重的衛星追蹤設備(資料顯示是5g)!它從哪裡獲得的能量?!

它才5個月大!它的耐力真驚人!

不管它是否創造了飛行距離的紀錄,

至少這些小鳥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已經足夠偉大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英國那些事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9/182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