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才吃幾天飽飯,就撐成這樣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該幹的事。然而,幾十年前,跳「忠字舞」的那代人,到了21世紀,卻仍然喜歡在廣場、公園等場所,想跳舞就跳起舞來。不管是否擾民,也不在乎跳的是否好看。所以,這一代人也只能就這樣了,真的沒什麼更高尚的貢獻了。

一場給民族和國家帶來巨大災難的運動,現在懷念的人居然還有很多,這不得不讓人反思。長期以來,即便一個村支書、生產隊長,也擁有對全村所有村民無可爭辯的絕對管轄權。得罪了生產隊長,就等於得罪了整個世界,因為你不可能在沒有介紹信的情況下另謀生路。一個沒有身份、沒有檔案、沒有介紹信的人,幾乎就等同於一個絕望的逃犯。也就是說,你甚至連背井離鄉、風餐露宿的最後一點權利都已經被剝奪殆盡,這才是對立於蒼茫天地間一個個生靈最最殘忍的終極鎖定。

曹景行先生有個建議不錯:可以搞個「文革」體驗基地,讓「文革」支持者優先體驗。老的關牛棚,小的上山下鄉,輪流批鬥,每星期武鬥一場。發糧票、油票、肉票、布票、肥皂票,只許看毛選、樣板戲、唱紅歌,絕對不許上網、玩手機。起碼半年,不夠再延長。

那些沒有經歷過文革的,你們不是想嘗嘗文革的滋味嗎?你無意做了件小事,身邊馬上有「思想積極分子」打你報告,上綱上線給你扣帽子,特別是這些告密者還是你最親的人。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是個連跟親近的人都不能講真話的時代,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互相出賣是很普遍的事情。在那樣的環境下,即使幼稚的中、小學生也是很有心計,有的人整天懷揣小本子,誰若講了一句有可挑剔的話,他一轉臉便掏出小本子,將其記下,某某於某日講了什麼話,有誰在場,記得一清二楚,然後告密。

改革開放多年以後,我在同濟大學北樓一個教室門口,看到一張貼著的A4紙,那是學生手寫的鼓動班級同學一起去旅遊的幾句歌詞: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夢已經醒來,心不再害怕,有一個地方,那是快樂老家……對一個當年生活的腳步困居在偏僻的異鄉的插隊人來說,真是滄海桑田,足以淚目。

大好青年到農村鍛鍊,不是短時間,有的好幾年回城,有的終身回不了城,好些漂亮女為了回城在幹部的威逼利誘下被迫出賣肉體換來一張回城的票,這些發生在你身上,你是否能接受?一場浩劫,為什麼還有人要懷念?那些懷念的人,一個重要的論調就是,「那時沒多少腐敗,是最本質的反腐。」那麼,那個時代真的沒多少腐敗?殊不知,中國「走後門」、「跑關係」的第一次高峰時期,就是那個時期。當時高級幹部的子女即使下鄉了,也都先後以當兵、招工、提干或者成為工農兵大學生的方式離開農村,而沒關係沒背景的廣大知識青年則長期在農村沒完沒了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1800萬知青隊伍中,無官場背景的平民子女付出更大的代價。

表面上,改革開放前,特別是四人幫時期,嚴格的戶籍制、屬地制、檔案制,是對幾億農民自由遷徙的空間制約,但歸根結底,是對人類自由本質的系統性、體制性侵奪。只有在這個維度上,才能更深刻地感知改革開放的解放意義,它所釋放的不僅是整個國家經濟建設最深厚的人口紅利,更是整個民族最長遠的精神紅利。因為,在本質上,它所釋放的是公民謀生權背後更普遍的自由選擇權。

一次官員和平民百姓都付出巨大代價的運動,可今天的一些普通國民卻誤認為是「有利於自己」的運動。那些改革開放後出生的龐大群體,原因很簡單,他們不知道改革開放前究竟發生了什麼。2011年,徐州一對80後舉辦婚禮,完全按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婚俗禮儀舉行。

今天,當西方文明國家因為害怕犯同樣的錯誤,而紛紛開設文革紀念館時,深受傷害的中國人卻還想重回文革?我們已經錯失了很多歷史機遇,改革開放也許是中華民族兩千年歷史上極為珍貴一段經歷,是中國人理性精神和自由品格最富有世界意義的進步。比高樓大廈崛起更重要的,是理性和常識的回歸;比商品堆積如山更珍貴的,是尊嚴和自由的重建。歷史不能,也不該再去走回頭路,即便人真的可能兩次踩進同一條水溝,也絕不該兩次墜入同一個深淵。那是因為,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主要不是燈火闌珊的不夜城,甚至也不僅是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感,而是那些留在我們自由而奔放的靈魂里的,如同河流留給山川的,潤物細無聲的永恆改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春天聲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9/182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