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致家長:你的「無心之過」,孩子一生都無法釋懷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雲南文山,一名十歲左右的男孩,在周五放學後,沒有等到父母來接他,而他又沒有手機聯繫到家人,於是他決定扛著行李走回家。

遇到警察時,小男孩已經走了整整一夜。

警察問他:「小朋友,你要去哪裡?」

「堯房尖山」。

「只有你一個人?」

「恩,」小朋友應了一聲,聲音飽含委屈,「其他人全部都搭計程車回去了。」

等警察把他送到家時,他的父母還很驚訝,好端端地,兒子咋回來了。

這對父母不是故意不去接孩子的,而是真的忙忘了,正值秋收,干農活的人一忙起來沒時間觀念。

但因為父母的疏忽,小男孩獨自走了一夜。

其中的孤獨、害怕、飢餓、寒冷、無助、疲憊可想而知。

在這條新聞下,很多網友分享小時候因為父母的粗心,而在自己內心留下巨大的陰影。

很多人以為,孩子只有經歷過長期嚴重的創傷才會形成童年陰影,其實不是,因為父母無意間說的一句話、一次不在意的行為,都會給孩子帶來難以預估的影響,成為孩子內心永遠的傷痛。

前陣子,一則「姥姥送的兔子被殺,孩子崩潰大哭」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爭議。

孩子把兔子當作寵物,當作朋友,但是父母卻並不理解孩子的感受,輕飄飄地安慰孩子:「過兩天再送一隻新的給你。」

殊不知他殺的不是一隻兔子,而是扼殺了孩子的愛心和童真。

心理學有個說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要比修復一個破損的成人容易得多。

孩子的內心敏感而脆弱,一旦留下陰影,成年後很難癒合。

榮格也說過: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父母的「無心之過」在孩子身上有放大10倍的感受,成為內心永遠過不去的一道坎。

父母的這些「無心之過」,

孩子一輩子都無法釋懷

有人說:父母的無心之過,可能是一個孩子永遠無法爬出的深淵。

還記得符建濤嗎?那個記憶力超強的被拐男孩,他一直知道自己被拐了,但他不確定是不是母親真的不要他了。

因為他深刻地記得母親說過一句話:「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很多孩子是聽著這樣的話長大的。

「你是我從路上撿來的。」

「再不好好吃飯,就讓狼外婆把你吃了。」

「再不睡覺,怪獸就會來抓你。」

言之無意,聽者有心。父母一句無傷大雅的玩笑卻在孩子的心裡悄悄生根發芽,成為孩子腦海里無數次上演的夢魘。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知乎上有個熱門提問:「父母做的哪些事讓你永遠過不去?」

有一個網友分享自己的事情。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瘋狂迷戀上了武俠片,當時一心就想去少林寺看看。

爸爸說,只要我期中考試考到班級前五,就帶我去少林寺。

埋頭苦幹兩個月,我考了全班第四。

我開心地找到爸爸,爸爸說:「你聽錯了,我的意思是期終考試。」

於是,我又憋著一口氣,期末考了第三。

我再次找到爸爸。

爸爸是這樣回答我的:你知道張某某為什麼是全班第一嗎?

因為他從來都不想著出去玩,也不看武俠片,要是能像他那樣,早就是全班第一了。

直至今日,每每想起此事,網友的內心依然疼痛難忍。

父母答應過孩子的事情,孩子都會記得清清楚楚。

父母的隨意承諾,不僅輸掉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還輸掉了父母的威信,也讓親子關係越來越遠。

正是父母一次次不經意間犯下的「無心之過」,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

有人說:做人父母,最可怕的錯誤就是「無心之過」,因為無心,所以很多父母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犯了錯誤,又談何改正,又如何能培養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有「無心之過」的父母,

需要向孩子道歉

我的女兒快5歲時,有一次,我和老公心血來潮,凌晨五點去跑步,女兒被鬧鈴吵醒,她給我們打電話,恰好我和他爸都沒帶手機。

40分鐘後,我們跑步回來,她把自己藏在被子裡,已經哭成了淚人。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她都特別沒有安全感,非常粘人,導致原本的分床計劃一拖再拖。

我向她道歉,一再保證這樣的情況不會再發生,但是她還是不能安心,睡到半夜時總會驚叫一聲「媽媽」。

得到我的回應後,才能安睡。

調查研究證明:對孩子每造成一次負面影響至少需要10次以上正面影響才能消除覆蓋。

是以,在對待孩子的事上,為人父母責任重大。

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盡其所能照顧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也有缺點和不足,要警惕犯下「無心之過」,父母要多進行自我反省,認識到錯誤後,要向孩子誠懇地道歉。

首先:父母要自我反思,尊重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喜歡把孩子的糗事當談資,放在酒桌當笑話講給別人聽,認為這是「自謙」。卻從來不知道這是把孩子的自尊放在地上反覆摩擦。

很多人經歷過這樣的難堪。

但凡父母能夠換位思考,就知道孩子當時的處境有多難堪,內心有多窒息。

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從不認為這樣的言行傷害到孩子,因為他們從來不了解孩子的感受。

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很簡單,需要父母蹲下身來,放下成見,真正做到換位思考。

多觀察孩子的表現,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讓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

如果父母凡事都能為孩子想一想,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真正地尊重孩子,就不會造成許多「無心之過」。

其次:父母錯了,需要向孩子道歉

雖然道歉不足彌補孩子內心的傷痛,但是真誠地坦白,永遠都能觸碰到孩子的心靈深處。

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心的歉意,才能再次感受父母的關心和愛意,才能重新接納父母,接納自己。

電影《怦然心動》裡,為照顧低智商的叔叔,朱莉一家省吃儉用,以至於朱莉被布魯斯嘲笑,媽媽也因此與丈夫大吵一架,朱莉被嚇哭了。

意識到兩人的爭吵傷害了朱莉,父親真誠地向朱莉道歉,並告訴她,這不是她的錯,大人會解決好這些問題。

媽媽也來安慰朱莉,並告訴她,她有一個堅強又善良的爸爸,臨走時,還給了她一個吻。

朱莉得到了安撫,內心感到滿足安寧,她覺得擁有這樣的父母,很幸運。

父母能夠誠懇地面對錯誤,孩子的內心才能得到和解,親子關係因此更加親密。

有句話說:我們花一輩子等待父母給我們道歉,而他們也花一輩子時間等我們說謝謝,而我們都得不到想要的。

沒有人天生就是會做父母,父母也是需要成長的,什麼時候,父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無心之過」對孩子造成了傷害,這就是進步。

我們常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為人父母,任重而道遠,從管好自己一言一行開始,警惕「無心之過」,修正「好」自己,我們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04/182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