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最新各省市GDP!北方,正在趕超南方?

北方,突然狂飆。

01

各省市GDP排行,誰在領跑?

近日,31個省市先後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GDP數據。

2022年的區域經濟格局,最受矚目的不是粵蘇爭霸,也不是京滬對於經濟第一大市的你追我趕,也不是西南是否正在全面趕超東北。

北方經濟增速普遍高於南方,南北差距罕見逆轉,這才是最令人意外之處。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名義增速最高的「五大金剛」,無一例外都在北方,且都是能源大省:

山西、新疆內蒙古、陝西、寧夏。

不僅如此,作為北方經濟第一省的山東,更是以4%的實際增速,領跑TOP5經濟大省。

與之對比,南方經濟大省,除了福建遙遙領先於大盤之外,廣東江蘇雙雙跑輸全國平均增速,浙江以微弱優勢跑贏大盤,上海更是出現了負成長。

畢竟,疫情之前,南方經濟增速普遍高於北方,而南北差距擴大也被視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誰也沒想到,短短一兩年時間,北方就給了南方一個「驚喜」。

02

疫情影響有多大?

誰是區域經濟大洗牌背後的攪局者?

答案顯而易見:一個是疫情,另一個是能源價格狂歡。

一個不難發現的現象是,凡是靜態管理長達1個月乃至2個月以上的地區,經濟增速普遍墊底。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海南、吉林GDP出現負成長,而西藏也逼近零增長的邊緣,背後無不是疫情帶來的影響。

廣東經濟增速為何也未能跑贏大盤?

原因也不難理解。作為中國經濟和人口雙料第一大省,人口流動、商貿往來極為頻繁,加上入境口岸眾多,面臨的防控壓力比一般地區更大。

即使城市治理能力比一般省份更強,但也擋不住一輪又一輪偶發疫情的衝擊。

然而,在經濟大局中,經濟大省的重要層級更高。無論在穩經濟、穩財政、穩外貿還是穩就業中,都發揮著扛鼎之力。

這些省份經濟能否迅速反彈,不僅決定了全國能否實現5.5%的年度GDP目標,更關乎著財政轉移支付機制能否順暢運轉。

所以,今年以來,國家層面不斷強調經濟大省「勇挑大樑」,更是直接要求「沿海經濟大省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由此可見一斑。

03

能源大省的狂歡

能源大省的狂歡,是南北差距突然收縮的主要原因。

過去兩年來,全球通脹高位運行,地緣衝突不斷,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能源大省迎來了十年難遇的高光時刻。

山西、內蒙古、陝西、新疆是我國TOP4產煤大省,寧夏的煤炭產量同樣位居全國前列;陝西、新疆也是全國前五的原油、天然氣產量大省。

同時,這些省份均為電力大省,不僅發電量位居全國前列,而且還將富餘的電力輸送到東部地區,成為「西電東送」的主力。

能源價格上漲,至少能帶來兩方面的增長效應:一個是能源生產本身的擴張,另一個是工業品價格上漲,帶動名義GDP飆升。

「五大金剛」GDP的狂飆突進,正是雙重效應的體現。

需要解釋的一點是,名義GDP與實際GDP的區別在於有無扣除通脹指數。由於工業價格上漲(PPI)或消費品(CPI)價格上漲,會導致名義增速與實際增速存在較大懸殊。

山西就是如此。2022年前三季度,山西名義增速高達15.7%,而實際增速為5.3%,雙雙位居全國第一,但相差10個點以上,這就是「價格因素」所致。

這背後,一方面,山西能源產業大幅擴張。

前三季度山西原煤產量9.78億噸,增長10.5%。規上發電量3062.5億千瓦時,增長7.6%;其中外送電量1053.5億千瓦時,增長14.6%。

另一方面,山西PPI同比增速位居全國前列,通過價格效應帶動名義GDP大增。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山西PPI平均上漲19.1%,而全國為5.9%。

這正是這些北方省份異軍突起的主要邏輯所在。

04

北方能否真正趕超南方?

北方趕超南方,是一時的,還是具有持久性?

顯然,疫情不會永遠存在。一旦疫情衝擊消退,或者疫情政策出現一定轉向,各個省市不再因為意外衝擊而導致GDP出現大幅波動。

同樣,能源價格也不會一直飆漲下去。隨著全球持續加息,加上地緣衝突有所緩和,以及地緣格局重塑的進展一日快過一日,全球能源格局不會像過去幾年如此緊張。

相反,碳中和、碳達峰作為國家戰略,未來勢必會得到強力推進,能源大省在這輪狂歡之後,或將面臨基本盤的大洗牌。

所以,當疫情和能源價格兩大不確定性因素消失之後,各大省市的區域經濟競爭,仍要回歸基本面。

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最核心的無非三個:產業、人口和營商環境。

屆時,南北差距是否真正逆轉,北方是否真正能趕超南方,才到了見真章之時。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國民經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07/182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