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前美國軍官:美中關係:有時沉默是金

中共很久以前就明白了(和許多其它國家一樣)這個道理:如果想迷惑美國人,就不要和他們對話。美國人會局促不安,想知道他們做錯了什麼惹惱了對方。然後美國人開始做出讓步,放棄一些東西,以恢復對話。今年夏天,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訪問台灣後,中共對拜登政府的態度愈趨冷淡,拜登政府似乎陷入了恐慌,試圖尋求重啟與中共的溝通。

2022年11月14日, G20峰會前夕﹐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印尼的峇里島會晤

美國總統喬‧拜登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峇里島會晤期間,在眾多分歧上可能沒有達成多少共識,但他們同意,雙方將重啟對話。

一位在太平洋服役的美國軍官問道,這是否是件好事。

是的,對話比熱核子戰爭好,但也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重要。

人們有理由問,40多年來與中共不加限制的接觸和交流是如何做到的。

在那段時間裡,我們與中共的交流基本上沒有限制——直到川普川普)政府上台。

在這幾十年的對話中,中共建立了一個有可能擊敗我們的國家和軍隊。這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北京一貫的目標。

那麼,如果我們重啟對話,是否會改善中共的行為呢﹖如果是的話,需要有人解釋一下。

中共會放棄將我們趕出該地區並最終支配美國的目標嗎?不太可能。而且如今沒有人能想像對話會導致一個自由的中國,就像之前所有的對話和相互了解所期望的那樣。

但對話至少「穩定」了中美關係,不是嗎?不是。這是當你一事無成、一籌莫展時候的託辭。就像宣稱在阿富汗20年、花費2萬億美元、數千人傷亡是成功的,因為「美國本土從未受到攻擊」一樣。

中共很久以前就明白了(和許多其它國家一樣)這個道理:如果想迷惑美國人,就不要和他們對話。

美國人會局促不安,想知道他們做錯了什麼惹惱了對方。然後美國人開始做出讓步,放棄一些東西,以恢復對話。

今年夏天,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訪問台灣後,中共對拜登政府的態度愈趨冷淡,拜登政府似乎陷入了恐慌,試圖尋求重啟與中共的溝通。

美方似乎有一種感覺,如果不對話,雙方肯定會打起來,人類學家可能會說,這是美國人的自負,認為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對話解決。

所以中共很樂意讓美國人喋喋不休,見面討論任何事情(除了COVID-19和芬太尼),他們甚至可能會得到一些「禮物」。

華盛頓認為這是進步,至少不是失敗。但北京看到的是充滿希望的敵人,總是願意再來一輪對話。與此同時,中共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並為熱戰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假設這是必要的。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左)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右)在印尼峇里島的努沙杜瓦舉行會談。(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峇里島的最新進展至多是一個戰術上的暫停,誘使美國認為可能會達成某種協議,並緩和對中共的壓力。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中共並不難看透,美國人也一樣。

最後,我們有必要回顧過去幾個月,想一想我們沒有與中共對話所錯過的事情。

今年夏天,由於對佩洛西的台灣之行感到憤怒,中共停止了與拜登團隊的對話,一名觀察家查看了中共取消的合作和會談清單。

1.取消中美兩軍戰區指揮官通話

2.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

3.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

美國:讓我們談談如何降低緊張局勢、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中共:可以。從提供你們的所有計劃開始,然後離開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不要回來。

4.暫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

美國:請把你們的壞人帶回去。

中共:不。

5.暫停中美刑事司法協助合作

6.暫停中美打擊跨國犯罪合作

美國:讓我們共同努力降低犯罪。

中共:可以。把所有逃離中共、住在美國的人都交給我們,然後告訴我們你們所知道的關於這些罪犯的一切,以及是怎麼發現的。別管我們在紐約設立的「海外警察服務站」。

7.暫停中美禁毒合作

美國:請阻止寄送每年殺死10萬美國人的芬太尼。

中共:什麼是芬太尼?

8.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

美國:減少排放。

中共:可以,等到2087年吧。與此同時,你們停止所有的能源生產,給我們清潔技術的智慧財產權,購買我們所有的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等,並將它們與中國組件連接到電網上。

華盛頓注意了:中共在幫我們忙,幫助我們避免自我毀滅的行為。有時候,閉上嘴是件好事。

作者簡介:

格蘭特‧紐森(Grant Newsham)是一名退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也是一名前美國外交官和企業高管,他在亞太地區生活和工作多年。現任華府安全政策中心和約克城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原文:US-China Relations: Sometimes Silence Is Golden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25/183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