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讓人醍醐灌頂的10個心理真相

 

01.

當你允許自己不完美

你就允許了身邊的人完整

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完整。這就代表了你會受傷,你會挫敗,你會體驗到不知道該怎麼辦······

但是,當你把每一個不同的部分歸納到你的生命之中,跟他們說:歡迎······那麼,你就是一個完整的人。

當你允許了自己不完美,

你也就允許了身邊的人完整。

兩個完整的人在一起,我們會把真實帶到關係里——

我把真正的自己帶給你,你也把真正的你帶給我,再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了。

02.

無論你變得多優秀

總有人會不喜歡你

以前,我以為不喜歡我的人是因為不了解我。只要他們了解我,他們就會喜歡我了。於是我嘗試做很多事情,讓更多人明白我。

但是後來我才知道,那些不喜歡我的人,也是了解我的人,知道這一點真的是令人震驚,但也是一種解脫。

事實上,他們不喜歡我,那是因為,他們也不喜歡自己。

帶著這樣的同理,這樣的慈悲,知道這一個真相,真好,帶著覺察,我們學習放下討好別人的需求,開始學習聆聽和滿足自己的需求。

就如詩人葉芝所說,

當我愛自己時,

當我和自己在一起,

無論詩從哪裡開始,

都是以愛結束。

03.

人格健全

就是對抗PUA的最好利器

人好像有一種本能,當我發現你非常非常愛我的時候,我就把愛收回來,用於掌控你來得到我所需求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PUA。

這個連三歲小孩子都懂——

「媽媽,如果你現在不給我零食,我就不愛你了······」

再大一點的時候,「如果你不給我玩遊戲,我就不愛你了······」

有沒有看到這種現象?

作為父母,重要的是父母的心理年齡足夠成熟。如果你的生理年齡是40歲,但心理年齡比那個三歲的孩子還小,孩子長大後會容易成為一個與自我為中心,罔顧社會秩序的人。

當父母擁有健全的自我,成熟的心理年齡,我們才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秩序感。

所以父母愛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發展自己內在健全的自我。

同樣地,發展內在健全的人格,可以幫助我們遠離關係中的pua。

04.

了解原生家庭

不是為了翻舊帳

當我們去探索原生家庭的議題時,我們必須要去避免的一個誤區就是:翻舊帳。

有的人用了太多的力量去算舊帳,去要一個明白,要一個「公義」,以為「伸冤」、「抗議之後,人生就沒問題了······

但是卻導致我們在過往的問題里不停地打轉、重複,而忘記了自己真正要去的地方。

所以,我們去探索原生家庭的議題時,我們的意圖是能夠看到我們卡在哪個地方,當我們知道卡在哪裡,我們就可以把TA鬆開。

把過去那個資源匱乏的自己,加入到現在有資源的「我」這裡,把過去受傷的自己加入到成熟的「我」這裡,帶上TA一起,朝向生命的旅程,這就是成長,這也意味著我們朝向了一段心智成熟的歷程。

05.

期待馬上改變

也是一種自我憎恨的表達

改變的一個核心提問:你可以接納你不改變嗎?

很多人都會說,我要改變自己,我要改變我的自卑,那麼我就可以更自信了,我要改變我的脆弱,我要更有力量了······

所以我們以為去掉我們內在的某些部分,剩下的就是好的。

但是我們想改變自己討厭的狀態,用一種緊繃的神經肌肉鎖緊的狀態,想把這個我不喜歡的部分從我的身體裡去除掉,卻緊緊地把它鎖上了。

改變一個問題的努力,讓問題成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這個努力成為了問題的本身。

所以我常常說,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感受到被愛;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感受到被尊重;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允許被不改變也是可以的······

當我們能夠從這個地方有更多的允許和接納,把每一個不同的部分歸納進來,那麼在這一個空間裡,我們就有更多的流動和完整。

要愛自己,首先不是苛責自己,而是連接自己,抱持自己。

同樣地,要幫助一個人,首先不是要改變他,而是加入他,感受他。

06.

敏感害羞的人是最有創造力的

創造力是來自兩個矛盾面向之間的對話。

當一個人有害羞、敏感的部分,就意味著他對世界有著非常敏銳的感知。

他的潛意識是非常敏銳的,能夠捕捉到潛意識的能量、信息、畫面、象徵,捕捉到靈光乍現的瞬間。

如果他同時在生命里也能夠保持頭腦意識的正念覺察,擁有持續的行動力,有一個意圖,去創造一個現實的話,當這兩者同時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創造一個無與倫比的未來和現實。

07.

如果能夠在情緒之外

創造一個更大的空間

你就自由了

把你的感官細節、精微的覺察、持續的關注,完全專注在當下,和當下的事物完全融合在一起,這個時候,你就融入一個更宏大的場域之中。

當生命裡面這些問題、挑戰、創傷、目標來來去去的時候,你會體驗到,你比這些更大,

所以,它們不是一個問題,它們只是你生命空間裡面的一部分,在這個空間裡,你可以選擇如何回應。

因為,你沒有掉到裡面去,成為問題的本身,你也沒有離開問題,解離,活在你的幻想里;

而是,你創造了一個比問題更大的空間。

08.

真正的長大是去看清

爸爸媽媽不改變也可以

成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去意識到——

我們的爸爸媽媽可能不會再改變了,

他們也不需要再改變了。

因為我們長大了,我們已經和以前有很多的不同,擁有了資源和能力。

現在我們可以練習抱持著我們內在的脆弱,讓心大大地去打開,去看到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也自己的受傷。

而真相是他們把生命帶給了我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讓我們可以去經驗豐盛的人生······

生命是苦,也是樂,

生命痛徹心扉,生命也是欣喜無限。

我們擁有了一個人的生命,去可以感受豐盛的人生。

既然生命這麼豐盛,那為什麼不可以去享受它?

09.

每一個爆發的情緒

都隱藏著一個需要療愈的存在

十多年前,我和父母同住,每個周末我們都會一起去喝早茶。通常我們約好十點半,而我的10點半就是11點。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全部準備好,都在等我穿鞋,我媽媽就會發出「誒,沒一次準時······」的抱怨。

她的表情和聲調,就會讓我想起童年時被驅趕、被催促的體驗。

但是,在我想回懟她幾句的時候,我閃過一絲覺察——

「嗯,仕明,在你現在要爆發的這個地方,就是一個需要療愈、需要完整的地方了,在那裡,有一個早年的小明,需要被療愈、需要被整合,他需要我幫助他療愈,他需要我幫助他在這個世界去成長,我看到你了,我看到你了······」

然後,我做一個呼吸,把我的微笑帶到那裡,再一次做一個呼吸,抬頭,看著我媽說:「媽,我搞定啦,不好意思,讓你久等啦,我們出發吧!」

所以,在情緒爆發的地方,越繃緊,改變難發生;

相反,在情緒爆發的地方,越放鬆,越溫柔對待自己,改變和成長就有機會發生。

10.

生命的設計本身就是

反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頭腦的一種幻想。我們幻想事情要如我們所願地去發生,一切都是要確定的,一切都是要對的。

這種頭腦的幻想,無論是對自己,或者是對他人,都是一種暴力。

而事實上,生命的設計,例如老去和疾病,就是幫助我們打破完美主義。

我們對我們的身體有那麼多那麼深的執著,而生病和衰老的到來幫助我們打破這個執著,打破完美主義的幻想。

在這個破碎的過程中,同時我們也打開了一空間,在那個地方,我們最終領悟到,放下事情不會變壞的期待,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

從這個當下的地方,活出如榮格所說的「我情願要完整,也不要完美」的真實的人生。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黃仕明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30/183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