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一場混亂、令人困惑的賭博:中國如何逆轉清零

周四,在執政的中共宣布廣泛取消扼殺經濟、改變國民日常生活的「新冠清零」限制的第二天,中國的宣傳機器開始了一項艱巨任務,那就是推動對歷史的大膽修正。

雖然全世界其他地區在很久之前就已得出新冠病毒致死率正在下降的結論,但北京將這一事態發展當作全新信號,以此解釋為何突然取消引發了廣泛抗議的封鎖措施。此舉也意味當局下了一個高風險賭注,即中國的疫苗接種率能達到——或是很快能達到——防止導致全國醫院不堪重負水平的嚴重暴發。

「目前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顯下降,」衛生專家王貴強周四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表示,官方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報導。「大家還是以平常心對待它,不必要緊張甚至恐懼。」

國家電視台還大膽斷言,對於已經傳播一年之久的奧密克戎變異株,九成以上病例都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卻沒有解釋突然支持此類結論的理由。衛健委公開宣傳居民在測出陽性後應如何在家隔離而不是去醫院。工人開始拆除核酸檢測點。官員們詳細解釋了地方政府何時以及如何實施封鎖的新規定。

對於封鎖的放鬆,民眾在如釋重負的同時也感到困惑。北京空曠已久的馬路上,尖峰時段又出現了車水馬龍的景象。人們紛紛曬出復工和去餐館吃飯的自拍照。但對生病的擔憂似乎澆滅了慶祝的心情,民眾紛紛搶購新冠快速檢測試劑盒和退燒藥。

周二,在政府宣布改變方針的前一天,上海虹橋火車站為抵達的乘客進行核酸檢測。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就連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似乎也與其標誌性政策的鬆動保持了距離,前往海灣地區參加多場地區峰會,而這是他在疫情期間為數不多的海外訪問活動。中共喉舌《人民日報》的頭版重點報導了習近平的出訪,對「新冠清零」及該政策的全面調整隻字不提。

數月以來,官媒評論和專家聲音一直在渲染奧密克戎的威脅,以證明習近平擾亂日常生活的嚴厲封鎖、大規模隔離和檢測政策的合理性。

「他們知道奧密克戎的嚴重程度,但不願告訴民眾真相。相反,他們開始誇大這種疾病的嚴重性和病毒的致病力,只為證明清零政策的合理性,」全球衛生問題專家、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表示。

「突然之間,所有這些專家又站出來說明為何放鬆這一政策是必要的,」他說道,指的是衛生官員最近在疫情相關信息上的急劇轉向。

中國關於奧密克戎突如其來的急剎車式敘事轉變,說明了中共所面臨的挑戰,即防止本周突然放棄「新冠清零」的舉措被解讀為認輸,並給習近平的政治遺產留下污點。幾年來,中國一直在宣揚採取自上而下的高壓手段根除感染的必勝論,稱只有習近平領導下的共產黨才有意願和能力拯救生命。

到周四,虹橋站的幾個檢測點只有一個還在運行。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面對公眾的反抗和不斷加劇的經濟代價,政府在周三宣布的調整——限制封控範圍並基本取消大規模強制隔離和收治——相當於對「新冠清零」的逆轉。但中共正在動用政治宣傳和審查機器的全部力量,將這種轉變描述為運籌帷幄的規劃。

更為關鍵的在於,官媒似乎將政策轉變與習近平拉開了距離,這與2020年夏天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封控遏制了感染,官媒都在強調習近平宣布抗擊新冠疫情的勝利。現在,連「新冠清零」的說法都突然從官方公告和官員發言中消失。

芝加哥大學教授楊大利表示,與高傳染性的疫情短兵相接並非北京想要看到的成功。「他們明白這並不值得慶祝,」他說。「重新開放拖得太久,再讚美習近平可能適得其反。」

中國感染數已出現激增,上周平均每天報告約3萬例。但隨著檢測減少,統計數字將很快出現降低。國際專家警告,中國嚴重依賴快速封鎖和密接追蹤,未能加快疫苗接種,可能導致長期資金和人力不足的公共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相較於亞洲許多國家,中國人均重症監護床位較少。

中國社交媒體和官方媒體上發布的圖片和視頻顯示,全國各地「清零」管控措施中一些最令人恐懼或最讓人厭惡的手段被迅速解除。工作人員運走了代表大規模檢測點的標誌物,撕毀了限制新冠檢測陰性者乘坐地鐵的海報。預製構件的方艙醫院被拆除。北京曾將方艙吹捧為其動員能力的證明,但很快就成為了國家扣押公民權力的象徵。

在進入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的一家商場前,消費者正在掃健康碼。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網際網路審查機構似乎在小心翼翼地走鋼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審查問題的專家蕭強表示,自周三宣布新政策以來,審查人員一直試圖刪除那些呼籲堅持嚴格「清零」措施或支持完全取消限制的帖子和評論。

「實際上已經轉向轉了180度了,可是它不允許社會的輿論說這是前邊的徹底失敗,」蕭強說。「它還要把它基本上控制在一個前邊也是政府做的對,然後現在再出現的新的情況並不直接acknowledge(承認是)這個抗議(的結果)。」

對中共來說,淡化病毒威脅的策略是一場賭博,因為隨著病毒繼續有增無減,可能很難預測中國接下來的情況。但衛生官員擔心病例的激增會讓該國的醫院不堪重負,特別是近三年來,所有檢測陽性的人都必須入院。

在《中國青年報》周三報導的一篇講話中,一名前疾控官員預測,多達90%的人口可能最終會感染新冠病毒。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說,官員們必須迅速加快疫苗接種,特別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種,並使醫療系統為大量患者的湧入做好準備。

宣傳「大多數病例不需要任何治療」的信息,可以幫助減輕醫院的負擔。周四,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一份通知,允許中國人使用藥店購買的快速抗原檢測,而不是依賴由政府管理、廣受批評的核酸檢測。該計劃稱,自我檢測呈陽性的居民可以選擇居家隔離。

許多普通中國人似乎正在為大規模暴發做準備。在中國流行的社交媒體平台微博上,人們分享了在家隔離的種種技巧。居民們開始囤積藥物和止痛藥,包括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這似乎推高了藥店的售價。

在虹橋火車站,對抵達旅客進行大規模檢測的圍欄、標識、桌子和設備已經收存起來。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與此同時,許多中國人立刻指出了中共政策的突然轉變。在微博上,用戶嘲笑那些被請來為中央領導決策辯護的專家。其中最重要的是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研究大流行起源的首席科學家梁萬年。(幾個月來,梁一直在鼓吹奧密克戎變種的致命性,但周三他對記者說,「目前的病毒更加溫和了」。)

「老百姓堅持不懈地,對專家進行科普,」社交媒體上一個廣泛流傳的帖子寫道。「專家終於明白,新冠比流感還輕。」

參加最近一次抗議活動的北京居民黑茲爾·劉(音)認為,這种放松是公眾壓力運動奏效的證據。她很高興看到該市的商場取消了要求顧客在入場前出示核酸陰性檢測結果的規定。「2023年我想出國旅遊!」她還說。

在很多方面,新政策也證明了衛生專家和其他一些人的正確性,他們此前因質疑中國的「清零」態度而被迫保持沉默或遭到忽視。

今年5月,當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稱中國的「清零」政策不可持續時,他的言論在中國網際網路上遭到審查,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譴責為「不負責任」。

中國社交媒體用戶分享了一些文章,回憶起上海流行病學家張文宏,他是放鬆政策的早期支持者。今年4月,在上海進入為期60天的殘酷封鎖後不久,張文宏和其他作者發表了一項關於奧密克戎變異株致命性減弱的研究,受到了廣泛批評。

周四,一篇名為《錯誤批評張文宏和共存論,讓我們失去了一年》的文章被廣泛轉發。這篇文章後來被刪除。

許多中國人再次想到了李文亮,他是此次疫情審查的第一個受害者,並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於2020年初去世。微博用戶涌到李醫生的主頁,留下真誠的聲援留言。「李醫生,結束了。」一名用戶寫道。「想念您,謝謝你,辛苦了。」

虹橋火車站。對於執政的共產黨來說,淡化病毒威脅的策略是一場賭博。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1/184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