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媒:烏克蘭戰爭後,中國為什麼不拋棄俄羅斯?

2022年2月4日,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20天前,中俄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10個月過去,仍在持續的戰爭不僅讓烏克蘭生靈塗炭,也引發了全球糧食和能源危機。

但自戰爭以來,中國從未在公開場合譴責過俄羅斯,甚至為俄羅斯辯護,指責北約東擴。路透社星期二(12月13日)報導,中俄兩國領導人將在這個月底舉行會談,討論在2022年發生的事件。

11月11日,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中俄關係「堅如磐石」。11月底,俄羅斯新任駐華大使伊戈爾·莫爾古洛夫(Igor Morgulov)說,「俄中關係牢不可破。」然而,美國總統拜登說,他不認為中俄關係正朝著結盟的方向發展,中國正和俄羅斯保持距離。中俄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關係?2022年的烏克蘭戰爭又如何影響著兩國關係?

中國在三邊利益間尋求平衡

接近年底的時候,中俄在能源和軍事合作上有了進一步發展。11月30日,俄羅斯和中國的戰略轟炸機在西太平洋上空進行聯合巡航。作為聯合演習的一部分,俄羅斯的轟炸機第一次在中國境內降落,而中國的轟炸機也飛往俄羅斯的一個空軍基地。

11月29日,習近平向第四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致賀信表示,中國願同俄羅斯一道,打造更加緊密的能源合作夥伴。

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會見俄羅斯新任駐華大使莫爾古洛夫時說,「不管國際形勢發生什麼變化,中俄作為兩大鄰國都將不斷推進戰略互信和務實合作……」。而莫爾古洛夫則表示,「俄中關係牢不可破,兩國友誼能夠戰勝任何挑戰」。莫爾古洛夫還對記者說,習近平可能明年春天,在「兩會」後訪問俄羅斯。

不過,11月16日,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以最強烈措辭」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並要求其無條件從被占烏克蘭領土上撤軍,中國是聯署國之一的事實又令人疑惑。聲明說,「大多數成員強烈譴責烏克蘭的戰爭」,儘管中國沒有進一步表明立場,也足夠令西方感到意外和驚喜。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G20峰會期間被問及中俄是否還有不設限的友誼時回答說:習近平對聯合國憲章的承諾是「真誠的」,「毫無疑問,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是有限度的」。他還呼籲中國在調解俄烏戰爭的談判中發揮更大作用。

9月15日,習近平和普京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時,普京說,俄羅斯理解中國對烏克蘭局勢的「疑問和擔心」。當時,很多人評論說,因為面臨國際壓力,中國在悄悄拉開與俄羅斯距離,但不會拋棄俄羅斯。

歐亞集團全球宏觀地緣政治資深分析員阿里·韋恩(Ali Wyne)當時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所做的是試圖在俄羅斯、西方以及自身利益三方之間維持平衡。

他說:「中國不希望放棄俄羅斯,但是也知道,如果繼續不對俄羅斯進行譴責,將會進一步危及自己與西方的關係。所以,中國至少要強調自己現在對戰爭的走向,對戰爭演變到現在的狀態不滿。」

中俄關係以及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立場給中國帶來重大的壓力。其中之一是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進一步損害了中國與歐洲的關係。歐洲是中國的重要經濟夥伴,北京一直在努力爭取在歐洲的影響力,但是因為中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態度,歐洲國家對中國的立場變得強硬。今年4、5月間,中國曾派特使與八個中東歐國家的官員會面,希望改善關係,但遭到拒絕。

一旦俄動用核武,中俄關係就回不去了?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俄羅斯最終決定使用核武器,即使是戰術核武器,可能會對俄中關係產生短暫影響。

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止一次威脅使用核武器,雖然最近的調子有所改變。《紐約時報》不久前的一篇報導說,美國高級官員評估,他們對俄羅斯軍事領導人討論可能在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器感到擔憂。在9月底的一次講話中,普京隱晦地提到了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一事。

11月4日,習近平在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晤時表示,「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朔爾茨在返回德國後表示,德中一致反對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表態是他訪華最大的收穫,「單憑這一點,這趟旅行就是值得的」。

11月14日,習近平在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時也重申了這個立場。雖然習近平在上述表態中並未提及俄羅斯和普京,但在西方,這被大量媒體解讀為這是北京向莫斯科發出的批評和警告。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的高級主任大衛·舒爾曼(David Shullman)告訴美國之音,一旦俄羅斯使用核武器,中國就無法再為俄羅斯辯護了。

「如果俄羅斯要使用核武器,考慮到中國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我認為中國幾乎不可能不非常明確和直接地表明立場。」

德國馬歇爾基金高級研究員馬安州(Andrew Small)說,中國一直標榜自己是負責任的大國,因此,不得不對俄羅斯作出譴責,但是,兩國關係是否會因此受到重大影響,他抱持懷疑態度。

「讓我們假設它會發生,俄羅斯會使用戰術核武器。這將取決於隨之而來的後果,但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會導致中國,例如,切斷經濟聯繫或加入制裁或類似的事情,我仍然非常懷疑。這很可能意味著他們將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中投票反對俄羅斯。」

他認為,從另一方面看,中國認為,美國或是北約對直接捲入烏克蘭戰爭的謹慎態度證明俄羅斯的核威脅是成功的。這促使中國政府進一步打定主意,更為重視發展核武器,以此作為一種威懾力量。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12月9日警告說,鑑於美國與莫斯科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緊張關係以及與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不斷加劇的矛盾,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將其核武庫進行「現代化和擴充」

中俄已有聯盟屬性

拜登總統11月9日曾公開表示,他並不認為中俄關係正朝著結盟的方向發展做出,他認為,「中國對俄羅斯和普京並沒有很多的尊重」。「中國正在試圖與俄羅斯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過,拜登的說法遭到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反駁。趙立堅稱,中俄關係「堅如磐石」。

美國國防部的官員對中俄關係有不同於總統的認識。美國副國防部長科林·卡爾(Colin Kahl)此前一天說,在西方國家孤立俄羅斯的大背景下,中國與俄羅斯正在「走向結盟」,兩國已經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合作夥伴關係了。

分析人士指出,中俄的確不會建立像美國及其盟友那樣的互相防禦的軍事同盟關係,也就是說,中國不會軍事介入烏克蘭戰爭或是俄羅斯在歐洲引發的任何一處衝突,同樣,俄羅斯也不會直接介入台灣海峽的衝突。但是,這個關係已經具有聯盟的許多屬性。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馬安州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你實際上擁有的是一套更緊密的軍事、政治、情報和外交關係,其中包括從軍事方面的協調、聯合演習、對彼此軍隊的聯合支持、聯合武器開發和各種事情,其中一些甚至不會發生在盟友之間。」

8月底,俄羅斯主辦「東方-2022」軍事演習,中國首次派出海陸空三軍部隊參加。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9月份的一份報告說,中俄尋求建立更加密切的關係。報告的作者說,以後會看到兩國在更加敏感的軍事能力方面進行演練。

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國際戰略學者。他10月在彭博通訊社的一篇題為「美國是否可以同時應對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專欄文章中也說,中俄關係已經具有了許多聯盟的屬性。

他寫道:「軍售和軍事演習;國防技術方面日益增強的聯繫,合作維護中亞的專制穩定。它還涉及一項默契的互不侵犯條約,讓北京和莫斯科可以專注於美國而不是互相擔心。」有報導說,中俄一處邊境線上,俄方選擇使用稻草人來站崗。

中俄管控分歧

中亞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但是,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且越來越多地涉足安全領域。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即便中俄在中亞存在一些競爭,兩國很好地管控了這些競爭。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韻(Yun Sun)11月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一場有關中俄關係的研討會上說,只要中俄繼續把美國視為共同敵人,利益趨同就會超越任何利益上的分歧。

「如果你看看2014年,這一年是中俄關係非正常加強的關鍵一年。由於美國將重心轉向亞洲以及克里米亞危機,這確實使他們走到了一起。從那時起,我認為他們的決心一直是利益趨同要比關係中的分歧更重要。」

意識到中國在中亞投資的必然性,2015年,克里姆林宮宣布了「大歐亞夥伴關係」,試圖將俄羅斯領導的歐亞經濟聯盟(EAEU)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現在這個融合計劃已經進行了7年。

不僅在中亞,在北極、遠東等其他中俄可能發生摩擦和分歧的地方,中俄都管控的不錯。習近平和普京多次重申,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

布蘭茲寫道,對美國來說,中俄是否在結盟或者是否將這種關係稱之為「聯盟」關係,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的關係是否會產生足夠的合作來改變戰略環境。

對抗美國的重要戰略資產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高級主任舒爾曼認為,對中國來說,俄羅斯始終是中國對抗美國及其盟友的重要戰略夥伴。

「我認為這裡有一個我們必須始終關注的總體背景,即中國將美國視為其主要對手,而俄羅斯仍然是其最重要的戰略夥伴。即便目前俄羅斯的力量已經明顯削弱,俄羅斯依然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散美國的注意力,使其應對與中國的潛在突發事件的計劃複雜化,使其不能以自己希望的方式關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在中國試圖改變全球秩序的過程中,俄羅斯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從根本上說,俄羅斯擴大和增加了中國對華盛頓的挑戰。我認為北京認識到了這一點。」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馬安州也認為,習近平上台後一直把中俄關係放在外交關係的中心,因為中國把俄羅斯視為與美國和西方鬥爭中一個重量級夥伴。馬安州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談中俄和中國。

「它正在尋找一些平衡元素以及它自己的朋友和合作夥伴網絡,雖然它可能不像美國的同盟體系,但當其中一些參與者協同運作時,它確實有能力使美國的外交政策和美國戰略變得相當複雜。」

他說,中國不願意與俄羅斯決裂,不願向俄羅斯施壓,並不意味著中國總是喜歡俄羅斯正在做的事情。「他們常常對俄羅斯的所作所為感到沮喪,也認為俄羅斯正在做的一些事情是判斷失誤。」

另有分析人士說,對習近平來說,普京在烏克蘭遭受挫折,而這些挫折恰恰凸顯了來自西方的威脅,也驗證了習近平的擔憂。習近平在中共20大的報告中說,中共正面臨著「國際格局的急劇變化,特別是外部對中國(中共)進行訛詐、遏制、封鎖和施加最大壓力的企圖」,「外部壓制和遏制中國(中共)的企圖可能隨時升級」。

中國給予俄羅斯生命線

自烏克蘭戰爭以來,中國和中國公司選擇遵守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出口的制裁和限制。許多中國公司已凍結其在俄羅斯的項目或暫停其在俄羅斯的活動。中國也一直沒有向俄羅斯提供俄方一直在找尋的晶片、無人機、卡車和炮彈,迫使莫斯科向伊朗和朝鮮要求提供軍事裝備。

儘管如此,大西洋理事會的舒爾曼認為,北京對俄羅斯的支持相當大,即便是言辭支持的作用也不應該被低估,何況,中國大量購買俄羅斯的能源實際上為俄羅斯提供了生命線。

「中國對俄羅斯的間接支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俄羅斯沒有在國際上真正被孤立。中國對俄羅斯能源、食品供應以及其其他物品的持續購買意義也很重大。中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購買至少為俄羅斯,俄羅斯經濟提供了生命線。所以我不會低估這種支持的水平。在聯合國,我們繼續看到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

中國是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最大客戶。彭博社報導,中國進口商利用莫斯科提供的折扣,自烏克蘭戰爭後向俄羅斯採購的能源在10月底已經達到500億美元。

在聯合國有關烏克蘭或是俄羅斯問題的決議上,中國多次投出反對票或是直接棄權。最新的例子包括:11月1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支持建立機制,要求俄羅斯為入侵烏克蘭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進行賠償。中國是14個投下反對票的國家之一,並稱決議草案意圖通過聯大直接處理國際法律責任問題,超越聯大職權。3月,在聯合國首次推出關於譴責俄羅斯的決議中,中國就投了棄權票。

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失利,專家們擔心,如果習近平認為普京政權開始崩潰,北京會不會改變目前的做法,轉而不顧美國和歐盟的制裁和憤怒,向俄羅斯提供經濟和軍事物資,而這樣的結果會真正考驗中俄「無上限」夥伴關係的持久性。

烏克蘭戰爭讓俄羅斯更加依賴中國

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遭到西方制裁以來,中俄關係加速發展。在烏克蘭戰爭前,就有人擔心,俄羅斯逐漸轉變為強大中國的從屬國。烏克蘭戰爭顯然加劇了這一趨勢。

歐亞集團總統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10月在亞洲協會的一次研討會上說:「普京希望加強俄羅斯,提高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威望,並恢復公眾對其領導的信心。但很快就會變得很明顯,即使對普通俄羅斯人來說,普京的成就恰恰相反。」

越來越多人認為,烏克蘭戰爭已經將俄羅斯變成了中國的「小跟班」。根據總部位於德國的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在戰爭開始後的八個月里,俄羅斯在經濟上與西方的孤立--全球品牌的外流和歐洲對俄羅斯能源進口的減少--增加了對鄰國中國的依賴。

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還會繼續。大西洋理事會的舒爾曼認為,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可能會促使中國未來在傳統上中俄容易產生摩擦的領域,在過去俄羅斯可能拒絕的敏感領域的合作方面,向俄羅斯提出更多的要求,包括影響莫斯科的立場,以促進其減少與印度和越南(被認為是中國的競爭對手)等國家的關係在中國的網絡上,已經有人討論,中國是否可以趁著俄羅斯遭到敗落之際,收回中國在遠東被沙俄占領的土地。

舒爾曼說:「俄羅斯現在無處可去。現在,中國在決定兩國關係未來發展軌跡方面完全處於主導地位。我認為,這種『小夥伴』動態不會損害俄羅斯對中國的價值,反而會增強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4/184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