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反諷:中國人尚有軟肋,但胡錫進的嘴永遠不可戰勝

 

專送的理由充分得超過社論:跟那些學生相比,胡錫進無疑更有勇氣,因為坊間觀察一致認為,不管人生多麼慘澹,他都能笑迎蓮花清瘟,對別人如同鋼銼的東西,在老胡身上充其量就是一把痒痒撓。

通過各種渠道,人們對北京現在的情況已有所了解。藉助胡錫進的微博,我們也知道了:老科學家去世,多家醫院ICU爆滿,人們在過道上打點滴,無數家庭全家發燒,老人和孩子尤其難受,等等。

老胡寫道:「但是,我們大家後悔放開封控了嗎?我們願意重回大家都呆在家裡,不出小區,而且那種日子說來就來,一切都被打斷的時候嗎?」

我想說:老胡,你這是問誰呢?

在我看來,祖國各地,大江南北,任何人都可以在此時嘗試著使用這個問號,問個子丑寅卯,但你胡錫進沒有這個資格。可是,老胡不僅用了,而且一用就是兩個。

實話實說,老胡是專職輿論救火隊長,通常主攻當下,兼替以前找補,又為將來預熱。老胡總說自己很忙,其實,他忙的也就是這些事兒。

胡錫進不是沒有理由,他寫出了理由,而且句句都打在人們的心坎兒上。「但是三年之後,我們必須往前走了。我們不能再讓旅遊等服務業遭到毀滅性打擊,不能再讓很多人失去工作、減薪,孩子們上學不正常,不能再讓親人過節無法團聚,跨省旅行或者實現不了,或者提心弔膽。我們也不能長期與外部世界隔絕了,大量國人出不去,老外進不來。我們在抗疫三年熬到了病毒致死率大為下降的時候,必須邁出勇敢的一步了。看看卡達世界盃,那片歡樂的海洋,中華民族強調人道主義,但我們並不比別的民族更加懦弱,哪怕面對一點風險也要繞開,寧願苟活。」

實在,誠實,關懷,人性化管理,甚至是老百姓經常掛在嘴邊的「好說話」、「這又何必呢」,全都體現在老胡列出的這些事關民生的理由中。真的,如果你曾經遭遇過老胡所說的種種不便,現在又看到他的這番呼籲,你恐怕都要感動到淚水飛濺了。

這充分說明,這些不便,甚至是門口的鎖頭和小區的卡子,胡錫進前總編都是知道的。可問題來了:老胡,你早幹嘛去了?人家孩子都辦滿月酒席了,你現在才把孕婦裝送過來,而且還特意準備了一份穿孕婦裝好處的說明書,你不覺得太晚了嗎?

更具喜感的是,老胡指出了一個抗疫中的類似中流砥柱的大問題,這一點連張文宏都插不上嘴,因為它與醫學本身無關,而是誰膽兒大和誰膽兒小的問題。

我很遺憾老胡沒有說那些在卡達看球的人胡作非為,卻暗示,如果我們現在還繼續呆在家裡,困在小區里,成天排長隊搞檢測,那就顯得我們中國人的膽量太沒有成色了。能讓海灣地區的那些人看扁我們嗎?更何況,卡達的那點兒球迷不算什麼,別的國家在自己家看球賽的人的日常生活同樣輕鬆。所以,既然你們認可這個,那就必須認同我老胡說的,這些理由都是對的,都是為大家量身定做的,以前是核酸檢測一個都不能少,現在是所有人都不應被卡達人比下去,我們有骨氣,絕不能「苟活」。

自己發燒,全家發燒,咳嗽連天,身邊有老人生病甚至去世,加上從朋友圈中獲知的醫院裡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心眼兒開始活動情有可原。然而,當下已經是另一番天地,政策和措施都煥然一新,於是,胡錫進及時補位,很適時地哼哼教導了一番:「我們今天理解了當初採取強力措施阻止病毒傳播的很多做法,甚至有些留戀那時政府在封控、停止堂食等強力措施中間給我們留下的那段相對安全的生活。」

不要小看這句,這種話術幾乎是當今世界媒體的巔峰水平,不要說普立茲獎,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要在這種表達技巧面前匍匐,說,我是真的服了。

老胡的意思是,你過去不理解的,我現在給你了,說明我過去做的頗為在理。至於今天出現了諸多問題,那不能說明現在有什麼岔子,而恰恰說明過去的做法非常到位。如果以餐館上菜的順序來體現老胡的深奧哲理,大概是這樣:先涼拌苦瓜,然後再來盤不怎麼甜的西瓜。有了苦瓜,西瓜當然「變甜」了,因為把苦瓜的苦壓下去了,而苦瓜也功不可沒,沒有它,怎麼體現後來的西瓜是如何的甜呢?

胡錫進最後這段話就總結得非常好:「這個國家沒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是有一些人做了極端的總結,對普通人帶節奏。過去對於人民的保護不是極端,今天放開了,但政府把一個絕大多數人都能夠安全度過發熱期的堅定信心給了每一個家庭,這是我們社會面上有些亂,但深層不驚慌的根。」

要我說,要抓就抓胡錫進這樣的,別的不論,至少可以做到咬住了不鬆口,情報肯定丟不了。很多時候,嘴硬是一個正能量大V最優秀的品質,到了關鍵時刻,站得穩,挺得住,最重要的是,不管別人是否友邦驚詫,自己反正做到了:你們不是都抓瞎了嗎?我還就當成沒事兒,又能怎麼樣?

老胡是媒體人,但更是一個你不得不打心眼兒里佩服的人,因為他的嘴巴確實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楓葉君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25/184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