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何時能夠復甦?又面臨哪些挑戰?

作者:

法國世界報 RFI

法國世界報上海通訊員西蒙·勒普拉特(Simon Leplâtre)周五在該報發表文章關注中國經濟何時能夠復甦。勒普拉特表示,新冠病毒造成的大規模感染影響供和需的雙方,迫使客戶和員工都呆在家裡。但是,情況可能會迅速改善。

勒普拉特寫道,2022年一整年中國經濟都受困於新冠清零政策,現在又要面對新冠病毒本身,還將遭遇新的重大的動盪。在元旦的那個周末,整個全中國,只有5200萬人次出行,與2021年相比略有增長,增長了0.44%,但是,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則下降了58%。

人手不足

不過,目前,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們都很樂觀:他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持續下去的。許多人預測說,在農曆新年假期於1月22日星期日結束後,或至少在第一季度末,經濟就會出現復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應該不會超過3.2%。在經歷了災難性的2022年之後,2023年中國經濟可能會重回更有活力的增長。1月5日星期四,摩根大通將其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從4.3%上調至4.4%。

勒普拉特指出,中國在痛苦中度過了2022年歲末:12月31日公布的衡量工業活動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7,是自2020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是這一指標連續第三個月低於50大關,這標誌著中國的經濟活動在收縮。

中國經濟的春天什麼時候能夠到來呢?

勒普拉特撰寫的文章表示,只有當大多數中國人都感染了新冠,並且中國人口獲得足夠的集體免疫力時,陽光明媚的好日子才有可能到來。

在工業界,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人員短缺。上海附近一家汽車電池公司的高管、德國工程師表示,「(感染浪潮)讓我們工廠和整個供應鏈都停下來了。在12月底的感染高峰期,我們有超過一半的員工不能來生產線上班,這導致出現了幾次停工,企業收入受到嚴重影響。原材料和零部件也缺乏,因為供應商也受到了影響。影響也將是長期的,比如,審計被推遲了,這將對產品的質量產生影響。第四季度,所有汽車製造商的交付量都下降了。」

安撫消費者

中國褐皮書是一家對進駐中國的公司定期進行調查的分析機構,其首席經濟學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現在清零政策已經成為過去,市場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將會出現非常強勁的復甦。最終他們是正確的,但是目前,由於當前的感染浪潮,投資處於十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訂單數量也繼續處於最低水平,經濟在2023年第一季度就有堅實的復甦似乎是越來越不現實的事情。」

勒普拉特指出,未來幾個月,中國經濟將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安撫消費者,二是修復房地產市場。中國國家統計局關於中國消費者信心的季度研究顯示,自2022年4月上海封城後,消費者的信心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在市場分析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一份研究中,分析師崔爾楠(音)說,「現在已經重新放開,消費者信心有望在2023年有所改善。但是,今年第一季度,醫療系統應該會繼續承受很大的壓力,因此消費者信心的恢復可能不會在幾個月內實現。」

勒普拉特最後寫道,一旦局勢穩定下來,中國家庭就會花掉過去三年之間累積起來的儲蓄。至於人們是否能夠恢復對房地產的信心,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共當局是否能夠讓破產的房地產開發商們暫停的項目重新開工,取決於中共當局在這方面將做出的努力,以及北京對房地產這一關鍵經濟行業的企業債務所表現出的容忍度。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07/185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