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超越警戒線!中共破紀錄舉債

—拼基建救經濟 地方專項債配額或創紀錄

新冠疫情衝擊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壓力明顯增大。據了解,中國將以破紀錄的地方專項債配額支持基建,並擴大財政赤字。有學者對基建拉動中國經濟的前景存疑,擔心會加深潛在金融危機。

中國將以破紀錄的地方專項債配額支持基建,並擴大財政赤字

新冠疫情衝擊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壓力明顯增大。據了解,中國將以破紀錄的地方專項債配額支持基建,並擴大財政赤字。有學者對基建拉動中國經濟的前景存疑,擔心會加深潛在金融危機。

中國自2015年全面開放地方專項債發行以來,2020年達到3.75萬億元人民幣的高峰,但過去兩年略有下降。

彭博社報導,中國中央政府考慮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定在不高於3.8萬億元人民幣水平的破紀錄規模,繼續以地方債發行支持基建。報導指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將審批專項債發行額度和赤字率,但方案仍有變數。

財新網則報導,根據中國18個省市披露的信息,今年第一季地方債發行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新增專項債接近9000億元人民幣,浙江、江蘇及山東等經濟大省發行規模較大。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金融學者司令表示,去年中國大部分時間仍然被「動態清零」的陰影籠罩,稅收為財政收入所作貢獻杯水車薪,導致中國更依賴發債來彌補財政虧空。

金融學者司令(圖)表示,受到「動態清零」的陰影籠罩,稅收為中國財政收入所作貢獻杯水車薪。(司令獨家提供,拍攝日期不詳)

司令:「這如果成為一個政府用來擴大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這絕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政府的支出占到整個國家經濟總量的比重過大的話,意味著經濟的自由度,特別是市場經濟程度,事實上是不夠健康。而且中國過度發行地方債務,短期來說看似是給地方政府創造一些收入,但是遠期來講,這個債將來總有一天是要還的。接下來中國政府面臨巨大的還款壓力,到期的時候就要把這個錢兌付給國債的持有人。」

他說,即使地方專項債能帶動經濟和就業也不會立竿見影。

司令:「現在中國政府『遠水不解近渴』。這樣的搞基建只會勞民傷財,變成形象工程。表面上看,中國掀起一波基建熱潮,但實際上這個資金來源背後產生的一系列債務陷阱,恐怕才是最值得憂慮的事情。這個錢將來該怎麼還?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能否產生相應的收益,以至於能夠把巨大的財政虧空給補上。現在都是不確定的。」

彭博社:中國實際財政赤字遠高於官方數字

根據彭博社報導,中國也將考慮把財政赤字目標定在3%左右,高於去年的2.8%。

綜合多家外國傳媒與經濟學家估計,中國去年全年的財政支出達到24萬億人民幣,僅僅防疫開支就占了總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即近八萬億人民幣。這個防疫開支與彭博統計去年首11個月,中國的財政赤字達到7.75萬億人民幣相近。彭博也統計出過去三年財赤占中國GDP比重已達到6-9%,去年財赤率更重新迫近9%的新高水平,遠高於政府目標的3%。

金融學者司令表示,中共當局乃至彭博社只是以狹義,也就是直接用於防控疫情的開支來推算中國的財赤。

司令說:「如果從廣義上來講,他不僅僅包括直接阻止病毒傳播以及檢測病毒實際感染人數的資金數量,更重要的還包括,因為動態清零造成的經濟社會發展直接後果。這一些對於中國的財政赤字是很大的影響,也恰恰是中國不去採用廣義統計口徑的原因。」

他估算,中國政府財政赤字或許已超過10萬億人民幣,早已超越警戒線。

台灣龍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賴榮偉認為,推動基建穩經濟這一招未必能收到預期效果。

台灣學者賴榮偉(圖)認為,擴大公共財政支出不足以掩蓋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賴榮偉獨家提供,拍攝日期不詳)

賴榮偉說:「中國經濟的第一大問題是疫情。它的疫情還在發酵,在擴大之中。在疫情恐慌和疫情人口增加的情況下,經濟發展肯定會受限。大家甚至不敢出門。中國人民要能夠消費,內需市場才會起來。我們觀察的另一指標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未來預期收入會銳減的情況下,大家是否還會買房地產呢?這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賴榮偉說,擴大公共財政支出根本不足以掩蓋地方財政赤字高居不下等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11/185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