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最好的人生,是能講究也能將就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

這大概就是對蘇東坡最好的詮釋。無論身處何境,用哪種方式,他皆能從困苦中找到歲月的一盞清光。

他活得自然,活得通透,在一條布滿荊棘的路途上,他活出了最有趣的模樣。

最好的人生,當如蘇軾一般:能講究,也能將就。

身處順境,要講究

嘉祐二年,二十歲的蘇軾意氣風發。

在這一年的科舉考試中,蘇軾成功從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中進士。

當考生考中之後,往往會修書一封感謝恩師,蘇軾也不例外。

歐陽修讀完蘇軾的感謝信後,他說:讀蘇東坡來信,不知為何,我竟喜極汗下,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

歐陽修的推崇,讓蘇軾很快就名動京城,他一下變得炙手可熱,人們爭相傳誦他的文章,私下裡人們找他題字,宴會上歌女找他填詞。

蘇軾並沒有因為突然的出名而惶恐,而是樂在其中,享受生活。

如何才算不辜負生活?有一個回答令人印象深刻,只有四個字,即:珍惜當下。

誰都會懷舊,誰都會思鄉,誰都會苦悶,可如果只是煩惱,並不能改善自己的心情半分。

人生短短數十載,與其一味感懷過去,不如珍惜當下,幸福可期。

身處逆境,能將就

宋代宮廷規定: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

宋朝時,羊肉最受歡迎,每次逢年過節或宴請貴客時,都會用羊肉來招待。

而當時豬肉因為寄生蟲和味道的原因,只有下層勞苦人民才會買來吃。

作為吃貨的蘇軾,曾經在京城吃的都是上好的羊肉,後來被貶黃州,就只有豬肉可以食用。

面對這巨大的落差感,他灑脫一笑,寫下: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如今,東坡肉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之一,而蘇軾那份樂觀的精神,也鼓舞著在逆境中前行的每一個人。

許多不公平的經歷,我們是無法迴避,也無從選擇的。

我們只能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並進行自我調整,因此,人在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應放平心態,坦然接受。

人活著,能屈能伸,順境時,可以享受歲月靜好,逆境時,也能承受顛沛流離,這樣的人生才富有彈性,足夠完整。

最好的人生,是能講究也能將就

曾經的蘇軾,寫詩作文一定要匹配最好的硯台,他在這方面的講究是當時大部分文人不能比的。

他對自己的硯台十分講究,早年收集了很多名貴的硯台,價值連城。

晚年蘇軾被放逐到海南時,已經是62歲高齡,他發現海南地處蠻荒,文教不興,決定辦教育、開學堂。

而當時,蘇軾的硯台大多都已經遺失,他甚至連一個像樣的書房也沒有,很多書都只能靠他自己手抄,當地又悶又熱。

他經常汗流浹背地抄書,一抄就是大半天,汗水浸透衣裳,他也毫不在乎。

他能用最好的硯台,卻也能用最壞的書房。

人生起起落落,真正樂觀豁達的人,既能享受生活的精緻,也能承受世間的無常。

即便生活拋棄了你,即便再狼狽不堪,也要把日子過得詩情畫意。

有條件時講究,是對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沒條件時將就,是坦然悅納一切的胸懷。

三毛說: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最好的人生,就是能講究,也能將就。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願你往後的生活,努力享受過程,坦然接受結果,在最低的境遇,也能活出最高的境界!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國學經典智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11/185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