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野心促成 2023年印太「反霸權聯盟」漸成型

2023年1月13日,拜登總統在白宮南草坪迎接到訪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華盛頓—

2023新年伊始,美日領導人在華盛頓會晤,誓言強化合作,共同應對中國。與此同時,美國與其他亞洲盟友和夥伴--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以及印度的關係在2023年也將變得越來越強大。分析人士指出,在某種意義上,印太地區「反區域霸權」的聯盟正在形成。

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川普政府2018年《國防戰略報告》的首席作者埃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告訴美國之音:「反霸權聯盟正在形成,在某些方面,它已經存在……這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美國驅動的,而是對北京日益增強的侵略性、力量及其強大野心的反應。」

科爾比舉例說,美印關係的加深並不一定代表印度改變了對美國的態度,而是因為兩國對中國的力量和行為有著共同擔憂。

科爾比2021年出版了一本書《拒止戰略--大國衝突時代的美國防禦》(The Strategy of Denial: American Defense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Conflict)。在書中,他表示,要應對中國,必須建立一個能夠阻止反區域霸權的聯盟。他說,中共的亞洲戰略是,瓦解亞洲國家之間的團結,先用軍事力量讓不太強大的國家順從,比如菲律賓、越南;再通過威懾力,慢慢讓其他國家向北京靠攏

科爾比強調,拒止是一種防禦的姿態,希望在印太地區達到一種力量平衡。「美國的軍事態勢顯然是為防禦行動而設計的。我們的海軍陸戰隊的轉型,這些都是為了防禦海上和空中入侵而設計的,並不是為登陸中國或海南島之類的行動。」

日本:中國是有史以來最大戰略挑戰

科爾比提到的「海軍陸戰隊轉型」是美國和日本在年初舉行的外長、防長「2+2」會談後宣布的軍事合作計劃。具體是美國將駐紮在沖繩、隸屬炮兵第12海軍陸戰團的海軍陸戰隊轉變為機動性更強的第12濱海作戰團。此外,雙方還將共同防禦條約的條款擴大到太空。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月23日在華盛頓的NASA總部。

除了宣布加強軍事合作,美日也對「中國不符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行為」提出了批評,並重申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美國和日本不止一次地強調,美日同盟是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基石。專家們說,2023年及以後很多年,美日同盟將出現「突飛猛進」的進展。

拜登總統1月13日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時,對日本防務政策的重大改變作出了背書。他說,日本增加防務開支和新國家安全戰略將有助於美日軍事同盟的現代化。

為實現「徹底強化防衛力」目標,日本政府上個月剛通過了修改後的《國家安全戰略》等三份安保文件,明確規定日方將擁有以自衛為目的摧毀敵方飛彈發射場的「反擊能力」。文件還將中國列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略挑戰」,同時計劃在五年內將國防開支增加到GDP的2%。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克里斯·約翰斯通(Chris Johnstone)1月12日在CSIS舉行的一個有關2023印太局勢發展的研討會上說,日本的最新安全保障政策是「開創性的」,是二戰後的大轉變。

「獲得新的能力,特別是遠程反擊能力和其他網絡能力,給我們兩國政府帶來了真正廣泛的安全合作議程。當你考慮加強日本的打擊能力時,將促成一個前所未有的更加一體化的美日聯盟。」

約翰斯通說,雖然美日同盟現在很強大,但是兩國還沒有達到真正的軍事夥伴關係,比如,兩國還不能在短期內做到發起綜合的軍事行動。未來,兩國需要在指揮和控制系統,信息共享以及擴大國防工業合作以及駐日美軍的費用共享等方面進行合作。

不過,一些整合的行動正在進行中。1月8日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美國海軍陸戰隊駐日本最高將領詹姆斯·比爾曼中將(James Bierman)的話說,美國和日本的武裝力量正迅速整合各自的指揮結構,並擴大聯合作戰規模。他說,美國及其亞洲盟友「正為可能與中國發生的衝突(比如台海衝突)做準備」。作為美國統管駐日海軍陸戰隊的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軍(III MEF)司令,比爾曼用所謂「呈指數級增長」(seen exponential increases)的說法來形容美日兩國的軍事實力。

1月12日,日本防衛省在鹿兒島縣馬毛島(Mage)開始自衛隊基地建設工程,該基地將供駐日美軍用於飛機訓練。在跑道等建成後,美軍航母艦載機陸上模擬起降訓練將在這裡進行,這是一種將陸上跑道視為航母甲板進行起降的訓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此前曾評論稱,馬毛島是一座無人島,在建成有關設施後,這座島可能會成為一個「不沉航母」。

菲律賓:與美國關係特殊,無意改變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1月5日剛剛訪問中國並與中國簽署協議,推進兩國在能源、安全、貿易等領域深入合作,涉及金額達1566億元人民幣。

菲律賓駐美國大使何塞·羅穆亞爾德斯(Jose Manuel Romualdez)在CSIS的同一個研討會上被問到如何理解總統小馬科斯對中國的訪問以及同時維護美菲同盟時說,菲律賓希望與中國保持經濟聯繫,在南中國海領土爭端問題上也希望直接與中國接觸。但是,在美菲同盟問題上,菲律賓的態度很明朗。

「我們非常坦誠地告訴他們(中方),我們與美國的關係絕對特殊,對我們很重要,我們無意在這方面改變我們的策略。」

他說,菲律賓希望不僅加強與美國的軍事聯繫,也希望加強與美國的經濟聯繫。他以韓進重工蘇比克船廠被美國私募股權巨頭Cerberus Frontier收購為例說,這是美菲關係最好的方案。

「我們對他們(中國人)有強烈意願參與進來這一事實感到非常不安,他們想接管那個項目,他們願意給我們任何種類的貸款以及其他東西。但是,我們從斯里蘭卡看到了教訓,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危險信號。後來,美國非常適時地出現了。現在我們建立了完美的關係。我們的造船廠由一家美國金融公司接管,並由他們營運。我們的海軍和美國海軍都可以使用。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案,讓我們的經濟和盟友關係達到了完美。」

2022年6月,小馬科斯就任菲律賓總統後,與他的前任杜特爾特一再威脅要結束菲律賓與華盛頓的防務聯盟不同,他先後熱情接待了包括美國副總統哈里斯(Kamala Harris)和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在內的多位美國高級官員。去年9月,小馬科斯在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還與美總統拜登會晤。小馬科斯告訴拜登,「我們是你的合作夥伴。我們是你的盟友。我們是你的朋友」。

11月21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和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在馬尼拉總統府會晤。

小馬科斯上任後,美菲落實《強化防務合作協議》(EDCA)步伐有所加快。該協議於2014年簽署,允許美軍進入雙方商定的「軍事地點」,並可在這些地點修建設施,進行人員輪換部署,並預置武器裝備。EDCA協議先前在杜特爾特領導下停滯不前。

目前,美軍試圖推進在五個既定基地的設施修復和建設,並就在菲律賓新設立五個軍事地點進行談判,包括靠近南中國海和台灣南部海岸的軍事基地。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東南亞項目主任格雷格·波林(Greg Poling)說:「除了已有的五個基地之外,根據EDCA,還會有五個新的基地。其中一些可能會在呂宋島北部,那裡顯然對應對台灣的緊急情況具有意義,而不是應對南中國海的緊急情況。」

分析人士認為,一旦美國可以進入這些基地,對台海局勢的影響不容忽視。未來一旦台海爆發衝突,美國可快速調動軍力。即便僅在菲基地預儲燃料和彈藥補給,為行動部隊提供後勤支援,也能使美軍戰力得到提升。

去年9月,在美國與中國正因台海問題關係緊張之際,菲律賓駐美國大使羅穆亞爾德斯曾向日本《日經新聞》表示,菲律賓將在台灣發生衝突時讓美軍使用該國的軍事基地。

去年,美國向菲律賓提供了一億美元的外國軍事資金,以便幫助提升菲律賓的國防能力和軍事現代化。另外,美菲還將推進其他一些強化軍事關係的行動,如聯合演訓。根據2022年9月美菲「共同防禦委員會」和「安全接觸委員會」會晤達成的共識,雙方計劃在2023年舉行496場各類聯合軍事活動。2022年,雙方舉行了461場軍事活動,2021年舉行過353場。美菲還商定加強海上安全合作,提升「互操作性」和情報共享能力,而且新建立了雙邊海事框架,可能在此框架下恢復南中國海的聯合巡邏。

CSIS的波林預測,2023年,美菲同盟將走出「冷戰」時的格局,菲律賓將加入美國與澳大利亞、日本以及韓國一起打造的更大網絡。

澳大利亞:美國的重要合作夥伴

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近兩個月出現和緩的跡象。去年11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20國集團峰會期間,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了會晤。阿爾貝尼斯最近還表示,力求全面恢復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澳大利亞問題專家查爾斯·埃德爾(Charles Edel)說,新的一年,澳大利亞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國家。

「今年是澳大利亞國防政策的重要一年。2月底或3月初,他們將發布全面的國防戰略評估。據說,這將是幾十年來最全面的評估。他們將重新調整對資金、戰備、軍事部隊態勢和採購的看法。美、英、澳還會宣布「奧庫斯」協議(三方安全協議)的走向。另外,還會有去年12月澳美部長級年度磋商會議宣布的有關美軍在澳大利亞部署態勢的具體內容。」

去年12月6日,澳大利亞和美國在華盛頓舉行澳美部長級年度磋商會議(AUSMIN),雙方同意深化防務關係,包括增加美國在澳大利亞的空中、陸地和海上部隊輪換,理由是對台海局勢、東中國海及南中國海局勢的共同擔憂。

2022年12月6日,澳大利亞和美國在華盛頓舉行澳美部長級年度磋商會議(AUSMIN)。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當時宣布,美軍將加大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會議後,雙方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將擴大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在澳大利亞的部署地點。聲明還指出,將確定優先地點以支持美國增強的存在,包括改進跑道、飛機停機坪和燃料、彈藥儲存,以及預先儲備、彈藥和燃料。除此之外,兩國還同意「邀請日本加入我們在澳大利亞的軍力態勢計劃。」

分析人士認為,華盛頓將坎培拉視為在遏制中國影響力過程中的重要合作夥伴。澳大利亞可能會在台海問題中發揮關鍵的後勤作用,以預防該地區發生任何衝突。

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已經開始與美國頻繁進行軍事合作。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數千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每年輪流在該地區進行訓練和聯合演習,華盛頓計劃向該地區的一個空軍基地部署多達6架可攜帶核彈頭的B-52轟炸機。

韓國:將在印太地區發揮更大作用

韓國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上台後,韓國恢復了與美國的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以及美國戰略資產輪換部署的活動。

2022年12月,在韓國全羅北道群山的駐韓美軍基地參加美韓軍演的美國F-22戰機。

1月11日,尹錫悅提及自主研發核武器的可能性,雖然針對的對象更多是朝鮮,但這也令中國擔憂。軍事專家認為,韓國擁核將使東亞地區核平衡發生變化,更有利於美國和西方盟友。

2022年12月28日,韓國政府公布了自己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自由、和平和繁榮的印太地區》,詳細說明了首爾在印太地區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方針。戰略的第一條「核心線」就是建立一個「基於規範和規則的區域秩序」,與美國和西方的觀點一致。

戰略文件還指出,首爾將繼續加強與美國的聯盟關係,尋求與日本建立前瞻性的夥伴關係,並在「互尊和互惠」的基礎上與鄰國中國培育「更健全、更成熟的關係」。報告還間接提及了韓國對中國對台軍事行動的擔憂。報告表示,首爾重申了「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以及印太安全繁榮的重要性。」

尹錫悅上台後積極實踐新政府提出的「價值觀外交」,在政治、軍事、經濟領域向共享相同價值的西方夥伴國家靠攏。

從去年6月開始,韓國開始成為國際社會和太平洋地區國家採取的許多倡議的一部分。不僅是美國領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一員,也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發起「藍色太平洋夥伴」倡議的成員。6月,尹錫悅首次出席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並參加了亞太四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領導層聚會。他還恢復了美日韓三邊峰會。

韓國駐美大使趙太庸(Taeyong Cho)1月12日在CSIS說,「這表明現在韓國回到了太平洋,回到了世界。我們今年將非常積極地跟進我們公布的所有承諾和計劃。」

印度:加強與印太國家聯繫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1月12日在CSIS說,在條約盟友外,印度是另一個對美國構建印太地區網絡很重要的國家。

近年來,由於兩國在共同應對中國的利益趨同,美印不斷加強防務關係。兩國簽署了一系列防務協議,並深化了軍事合作。去年11月,印度和美國軍隊在中印有爭議邊界附近山區,參加了一次高海拔訓練演習。

2022年11月30日,美印在印度北阿坎德邦舉行軍事演習。

除了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和韓國都加強了與印度的經濟和國防關係。另外,日本和澳大利亞、日本與菲律賓之間也加強了聯繫。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還尋求與歐洲建立安全聯繫,他在1月9日啟動對七國集團(G7)中的五個成員國為期一周的旋風式訪問。

在法國,他告訴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印太和歐洲的安全不可分割。在英國,他與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共同簽署了英日防務協議,允許兩國在對方境內部署武裝部隊。在義大利,他與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達成一致,加強兩國經貿和防務等領域的聯繫。

美國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科爾比表示,印太地區的反霸權聯盟不是具有侵略性的,而是要讓中國理解,如果中國想通過軍事行動實現其政治目標是危險的,因為中國將會失敗。

「如果中國不想打仗,就不會有戰爭。如果中國不想進行軍備競賽,那麼它就不需要進行軍備競賽……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可以避免走這條路,那就是中國不使用軍事力量來實現政治目標,並減緩這種軍事建設。」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19/185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