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中國獨立電影導演在台授課 中港澳禁片重現

中國獨立電影導演聞海受台灣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邀請,二月將開設以中國獨立片為主題的課程,在中港澳被封殺的禁片在台灣被看見,成為認識中國底層社會的媒介。

近日,中國獨立電影導演聞海應台灣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邀請,在台灣開設以獨立影片為主題的課程,部分中港澳被禁影片得以重新與公眾見面。

中國獨立電影導演聞海曾參與公民社會運動,拍攝中國工人、農民、異議者、抗爭者等多部紀錄片。2013年,公民社會遭打壓,中國獨立紀錄片影展成「絕響」,他將這批影片引介到香港辦影展、創辦研究會,但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後政治環境驟變,這批紀錄片在香港也漸成禁片。

2020年,聞海轉往台灣。台灣的國立清華大學已經典藏他推薦的50部中國獨立紀錄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另邀他合辦影展、巡迴校園播放。今年二月,聞海還將開班授課,讓這批在中港澳被封殺的中國獨立紀錄片在台灣重新與公眾見面。

台灣清華收藏逾50部、近30年來中國獨立紀錄片

聞海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指出:「這些導演將近有30年的積累,都是代表自身觀念,既不像中國電視台的宣傳片又不是旅遊者看中國,是真正紮根中國社會的自身觀察和反思。」

聞海提到,1997年中國開始出現一些重要的紀錄片,2003年起在雲南、南京北京陸續出現中國獨立電影節,是中國公民社會空間擴展的產物,但是從2014年起成了沒有電影的電影節。

聞海將和曾在中國講學的哲學老師杜文仁共同開設《影之道—中國獨立紀錄片的見證、覺醒與抗爭》為題的共18堂課,列出50部參考影片名單。

中國獨立電影導演聞海紀錄片作品《凶年之畔》。(聞海提供)

紀錄環境、工人、女權、留守兒、上訪、「喉舌」等中國百態

這些紀錄片包括中國生態環境的議題,如《淹沒》、《啊,三峽》,紀錄近二十年的重要拆遷現象;另有攸關中國將近6000萬留守孩童的議題,包括《孩子害怕魔鬼,但不恐懼死亡》、《三姐妹》等;聞海拍攝的《凶年之畔》,探討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下的工人問題;另有農村議題、中國歷史人物,如《尋找林昭的靈魂》等。

聞海表示,「體制內知識分子」單元,將介紹曾在深圳電視台工作的郭熙志如何潛伏在神秘的官方宣傳機構,拍攝媒體生態和記者生活。

他還以「非常奇特」,形容《喉舌》這部片子:「喉舌是什麼?記者並不是那種監督政府、有道義感的、高尚的形象,真的很兩難;最後也會非常多的妥協,受到政治上壓力,也來自經濟上的誘惑。大外宣是什麼東西?由誰把這些東西作出來?」

聞海的其他授課單元和影片包括政治異議分子,如《我們》;平庸的邪惡,如《上訪》;女權在中國,如《天堂花園》;極權國家裡的宗教徒,如《西方去此不遠》;處於邊緣的藝術家《膠帶》;網際網路改變世界的《老媽蹄花》等。

中國獨立電影導演聞海紀錄片作品《在流放地》。(聞海提供)

中國導演艾曉明也是女權運動倡導者。聞海說:「她拍攝的《天堂花園》談『約會強姦』,在當時中國社會是非常陌生的詞語。她通過一個可怕的案件帶出整個社會的話題,促使中國司法制度的改革。」

艾曉明另一部《國家敵人》紀錄片拍攝汶川地震後,譚作人發起民間調查死在倒塌校舍的孩童。

聞海說:「中國所謂饑荒時代死幾千萬人,但後來誰死了也沒人作具體調查。但艾未未的作品和譚作人的發起,比如說死多少萬人、幾千人,把他們名字都寫下來,就不是一個數字。每一個名字後面代表鮮活的人,有歲數、家庭、住址、學校,官方其實是因為這件事,但以別的理由把譚作人抓起來坐幾年牢。這是中國獨立紀錄片很少有的,光明的、勇敢的公民行動。」

聞海提到,《上訪》原長5小時,若沒有趙亮導演自1996年至2009年潛伏拍攝,這上千萬群體在中國毫無聲息。

他表示,參加觀影的學員從二十多歲到七、八十歲,有曾到中國的台商、台干、學生、紀錄片導演、記者等。

「習近平不等於中國」

台灣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楊志彬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聞導手上非常多片子,在台灣之外的地方都成禁片。中國相對比較開放的時候,有這樣歷史的隙縫,可以蹲點好幾年拍到這些很難得的畫面真的非常珍貴。現階段的中國,大概已沒有拍攝這些紀錄片的空間了。」

中國獨立電影導演聞海紀錄片作品海報。(聞海提供)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主任蔡傳暉在推薦文章中寫到,看完聞海紀錄片《我們》,才發現原來共產黨中的人道主義者、反對一黨專制的,都被關到監牢裡了。台灣近年媒體報導與社會氛圍只能片面看見習近平及其所象徵的「邪惡」政權,甚至誤以為「習近平=中國」,缺乏對中國底層社會的整體認識,蒙蔽思考兩岸人民走向互助共好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25/185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