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中國的00後,怎麼越活越像老年人?

網際網路上,越來越多20多歲的年輕人,正在成為「精神老年人」。

和「精神小伙」不同,此「精神」非彼「精神」。

根據「精神老年人」們自己的定義,他們是一群「單有一副年輕人的皮囊,興趣愛好、消遣娛樂、生活習慣甚至體力都步入老年」的年輕人。

他們愛好中醫、看戲、打太極等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相對靜態的生活方式——跟中老年人高度同頻——但尷尬的是,真正的老年人會覺得他們太年輕,而同齡人則覺得他們暮氣沉沉。

然而,「精神老年人」們顧不得那麼多,他們只希望忠於自己的內心,畢竟愛好只是愛好,與年齡無關。

一 「精神老年人」們,早起養生了

「精神老年人」們的眾多愛好中,最「神乎其神」的莫過於養生功。

據東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關博介紹,傳統養生功,如金剛功,強調「內外相合、身心兼修」,能讓肢體和臟腑一同運動起來,所以常練此功可使人面部紅潤、氣血充盈。

在網絡上搜索「金剛功」,能發現很多的打卡帖,只不過每個人練功的效果都天差地別:

有人做了之後失眠,有人卻極度嗜睡;有人長出了水泡,也有人練完功第二天渾身發冷。

來自遼寧的初秋練功已有7個月,她對養生功的功效就讚嘆有加。

去年年初,初秋一直感覺自己的胃不太好。吃了很多藥,也做了胃鏡,始終沒有效果。一位中醫朋友向她推薦了金剛功,說是能輔助調理身體。

功法練習的最好時間是每天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前,如果在太陽太盛之時練功,反而容易上火。

然而,在瀋陽寒冷的冬天,天未亮時就要爬出溫暖的被窩已經很不容易了,因此剛開始時初秋覺得很難堅持。

但僅僅過了四五天,初秋就覺得自己明顯有精氣神了,胃的感覺也特別好,不知不覺她就堅持了大半年。

除此之外,在網際網路上太極、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養生功的跟練視頻都很受年輕人歡迎,部分視頻的播放量已經超過1000萬次。

7個月後的現在,搭配著中藥治療,初秋的胃病也基本好透了,整個人的氣色都有增益。

「應該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大早上爬起來練功吧,所以我這個愛好還挺中老年的。不過我也不太在意別人認為我這個愛好是否『年輕』,只要對我的身體好就夠了。」初秋說。

二 「我,21歲,最愛逛寺廟」

明朝史學家、文學家張岱曾在著作《陶庵夢憶》中寫道:「人無癖好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

一個沒有愛好的人,對朋友絕對沒有深情厚誼,要麼太過虛偽、善於偽裝,要麼就是對一切都很苛刻的完美主義者,所以不是可以交往的對象。

而有愛好的人,即使這個愛好在外人看來有些古怪,當人能發自內心喜歡一件事的同時,一定能豐富自己,並完成自洽。

21歲的Aoli最大的愛好是逛寺廟。

很喜歡大興善寺大殿門前的這一池蓮花。/受訪者供圖

Aoli與寺廟結緣於一次秋遊活動,她驚訝發現,西安最繁華的地段內竟然藏匿著大興善寺這樣一座潔淨莊嚴的處所。

她被深深吸引,並在接下來的三年裡獨自逛遍了西安城中大大小小的近十所廟宇。

起初Aoli的家人感到十分驚訝不解:一個花季少女,怎麼就喜歡天天跑到寺廟裡待著?

後來他們欣慰地發現,從前面對生活中的煩心事,Aoli會選擇熬夜、酗酒,但喜歡上逛寺廟後,她戒掉了不良習慣,整個人都「慢下來」了。

Aoli:「我不用『卷』到大城市的廣場上,也能餵到鴿子呀。」/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名堅定的唯物主義者,Aoli認為寺廟是城市文化中一種很特殊的存在:「它就是我的一個與聒噪世界隔絕的庇護所。」

買一把燃香、搖一份簽文,敬送一點功德,心就在香火的氣味中慢慢靜下來了。正如Aoli所說:「這是一種低成本的沉澱,也是一種高效的釋放。」

19歲的楔子的愛好則是在視頻平台上看布袋戲。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在17世紀起源於福建泉州,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一。

每一部布袋戲都有不同的主題,但總離不開武俠世界觀中反派想要統治世界,正派不斷打怪升級的劇情。

更難得的是,就算是反派也有自己的英雄情結與堅持,不只是幫助主角成長的「工具人」。/《刀說異數》

「雖然一直都是打怪升級的套路,但每一集裡對俠義、江湖、權謀的思考,都起碼是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這給當時15歲的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楔子說。

這樣的「中國式英雄電影」深深吸引著楔子,也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她的生活:

相關的周邊如徽章、立牌等小物件沒少買,閒時她便會拿出來把玩,並在心中默默演繹一番;

楔子家裡的一部分周邊產品。/受訪者供圖

布袋戲是閩南語配音,她便通過看戲學會了一點點閩南語;

布袋戲同好們互相稱呼為「道友」(即江湖中的「同道中人」之意),她幾乎把社群中的「道友」們都認識了個遍;

根據楔子的觀察,現在看布袋戲的年輕人還是相對較少,「但是只要接觸一段時間之後,你一定會被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核深深吸引,也不會再輕易扔下它了。」

三 愛好就是愛好,和年齡沒關係

初秋給所有的家人朋友都推薦了傳統養生功,卻只有年邁的外公願意跟著她開始嘗試;

Aoli逛寺廟的習慣常常被朋友們調侃為「老幹部行為」,朋友們也給她貼上了「精神老年人」標籤;

儘管孤身一人,Aoli還是會在沒課的清晨,到寺廟裡待上兩三個小時。/受訪者供圖

楔子也嘗試帶好幾位朋友「入坑」布袋戲,有人認為太深奧,有人被玩偶的面容嚇到,最終只有一個人喜歡上了布袋戲。

發現了嗎?只要是和傳統文化相關的「中老年愛好」,所需的時間成本都比較高。

它們不像電子遊戲一樣有即時反饋,也不像短視頻一樣可以通過碎片化時間去了解,甚至需要在大量的學習後,才能真正領會到趣味所在。

但只要真正開始潛心了解,就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極具深意的文化內核,然後被深深吸引。

除此之外,與其說年輕人開始喜歡「中老年愛好」,倒不如說年輕人們的愛好正在逐漸回歸傳統文化了。

短視頻平台上,「家國情懷」「弘揚傳統文化」的人物形象,也受大部分年輕人的歡迎。/巨量算數《2022抖音年輕人觀察報告》

學養生功、太極、八段錦等傳統武術的人越來越多,這些與天地和諧共鳴的動作,似乎真的是刻在中國人的DNA里。

最近熱播的動漫《中國奇譚》,沒有科幻特效的渲染,只有一個個關於神話、聊齋、精怪的鄉土故事,卻最能戳中國人的審美意趣。

而近年來穿漢服、養花鳥、聽戲曲、盤文玩等小眾愛好,也通過網際網路的發展傳播,自成一番文化意趣。

中國留學生在韓國課堂上唱京劇《紅鬃烈馬》中的一折《武家坡》。/@芒果醬吖吖吖

幾位「精神老年人」都承認,有時他們會覺得,擁有「中老年愛好」足夠特立獨行,這能帶來一種特殊的龐克感,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畢竟,如果能在二三十歲的年紀就達到超出年齡段該有的超脫、淡然,往往更容易被認為「成熟穩重靠得住」,似乎和同齡人相比起來更勝一籌。

但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其實很難真正具備中老年人的心態和處事方式,所以他們才會有一些「中老年愛好」的嘗試。

通過這些帶有模仿意味的嘗試,他們得以提前觸達想像中的釋然、輕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感覺。

如今「精神老年」們也領悟到,追求「中老年愛好」不意味著提早「躺平」,而是在豐富自己之後,以更好的心態去處理自己的生活,更加通達豁然,更加健康自在。

正如楔子所說,「中老年」也並不是什麼不好的詞,「20多歲的我們就開始有中老年愛好,似乎是成熟的,那如果到了60歲,又能開始玩年輕人愛玩的,不也一樣很有趣嗎?」

只要此刻這樣的愛好可以真正為我們的身心健康服務,就是適合自己的,無論它的標籤是否「中老年」。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30/186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