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如松:俄羅斯的狗屎運

作者:

俄羅斯這個國家最大的特點是,領土是大國,人口也是大國,但俄羅斯最「大」的肯定不是領土和人口,而是野心!從莫斯科大公國開始就在不斷地擴張,不斷向世界聲明自己的野心。自從蒙古帝國之後,世界上可能沒有哪個國家的野心會超過俄羅斯。

這就有了以下的結論:

既然俄羅斯擴張的野心永無止境,歐亞大陸上的所有國家本質上都是它擴張的目標,在俄羅斯的擴張過程中滅亡的國家超過17個,沒有被滅亡的國家也深受其害,比如侵占了清朝外東北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東北也一度被納入俄羅斯的版圖,奪取了奧斯曼帝國的大片領土,等等,所以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永遠沒有真正的盟友!

值得稱讚的是,俄羅斯雖然野心無限但屬於真小人,普京總統就說過「俄羅斯的盟友只有陸軍和海軍」。普京總統這番話相當於公開告訴世界俄羅斯永遠沒有盟友。至於為什麼不提空軍,估計在普京總統心裡認為空軍太拉胯吧。

就因為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永遠沒有盟友,第一次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到1453年)之後英國建立起大陸均勢策略,每當歐亞大陸上有新的大國崛起之時,俄羅斯都會成為英國這一策略的重要基石,在英國的支持下起到制衡其他崛起大國的作用。與此同時,歐亞大陸上有大國崛起之後,每當他們欲與英國逐鹿世界之時,就會發現俄羅斯就像是芒刺在背。

下圖是鼎盛時期拿破崙帝國的版圖,法國與法國的附庸國(綠色部分)和同盟國(黃色部分)已經基本控制了整個中西歐大陸。

拿破崙要爭雄世界,它的主要對手肯定是海峽對面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此時它會發現野心無限、又不斷得到英國支援的俄羅斯就成為自己背後的致命威脅,這就有了拿破崙1812年的遠征。

拿破崙率軍60萬,分二路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境,在戰爭的前期進展順利。但俄羅斯是個大國,在地理上有足夠的戰略緩衝,也有足夠的兵員,再加上冬季的苦寒,俄軍統帥庫圖佐夫又適時採取了焦土策略,最終讓俄羅斯這塊石頭絆倒了拿破崙,1812年的遠征在事實上結束了拿破崙法國的帝國夢。

一戰時期的德國幾乎重複了拿破崙法國的歷史。

德國當然也知道如果要與英國爭霸世界,就必須擊敗屁股後面的俄羅斯,一戰在1914年打響之後英法(美)和俄羅斯就分別開闢了一戰的西線和東線兩個戰場,讓德國立即陷入了十分被動的境地。雖然1917年3月二月革命之後俄羅斯帝國解體,隨後蘇俄很快退出了戰事,但雙線作戰讓德國的國力被嚴重透支,再加上戰爭潛力巨大的美國在一戰後期加入戰場,德國的戰敗已經無法避免。事實上,決定一戰最終結局的最主要因素並不在戰場之上而是在戰場之外,長期的消耗戰導致德國國力枯竭、民生凋零,最終引發了1918年11月3日的基爾港譁變和11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的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能宣布退位並流亡荷蘭,德國在英法美面前簽訂了城下之盟,這標誌著一戰結束。

二戰之前的德國當然仔細研究了上述歷史,也當然知道如何處理與俄羅斯的地緣關係將直接決定帝國的未來。

一戰之後世界上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是德國的再次崛起和紅色蘇聯的誕生。基於當時的蘇聯實行的是一種新的政治體制,被英法認為是洪水猛獸,所以英法所採取的策略就是「禍水東引」,即希望德國向東擴張,借德國之手將蘇聯從地球上抹去。

蘇聯也知道自己無法獨自抵禦德國,所以在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蘇三國在莫斯科舉行了一系列的軍事、政治談判,談判中,蘇聯主要向英法提出了三項建議:

第一,締結英、法、蘇之間有效期5至10年,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反侵略互助條約;

第二,三國保障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安全

第三,締結三國間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規模的具體協議。

但蘇聯的提議卻並未得到英法的響應,相反,他們的頭腦中依舊希望通過德國來削弱甚至消滅蘇聯,希望禍水東引。

得不到英法呼應的蘇聯開始與德國勾結,這就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隨後波蘭等東歐地區迅速被瓜分,歐洲大陸的局勢變的不可收拾。

英國的策略顯然是值得商榷的。德國當時的實力遠遠強於蘇聯,是英國在歐亞大陸上最主要的戰略對手,放棄蘇聯這塊大陸均勢策略中的最重要基石、任由德國與蘇聯結盟顯然是戰略錯誤。

但德國犯下了更嚴重的錯誤。

德國與蘇聯結盟瓜分了波蘭和東歐之後,在1940年5月德國開始入侵法國、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6月,上述地區全部被德軍迅速占領。

看起來德國順風順水,但卻立即陷入了困境。

英國的優勢在於海軍,德國很難跨過英吉利海峽,時鐘每走一天,那個擴張欲望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蘇聯(俄羅斯)隨時都可能出現在自己的身後,它永遠都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擴張機遇。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德國徹底征服了英國本土,剩餘的英國海軍很可能會轉移到北美,德國下一步會向哪裡擴張?考慮到此時的美國已經從1929年大蕭條中走出來,國力已經恢復,再加上英國海軍的協助,以德國的海軍實力,一旦德國決定向北美進軍大概率等於將士兵送到太平洋中餵魚。所以,德國註定會選擇返身征服蘇聯,而蘇聯自然也清楚這一點。

也就是說,當德國陳兵英吉利海峽的時候,德國和蘇聯卻同時陷入了焦慮之中。

此時時間就成了英國的朋友,隨後德國與蘇聯迅速分道揚鑣,蘇德戰爭於1941年打響之後,與一戰一樣德國再次落入東西兩面作戰的被動局勢。

德國在俄羅斯這塊石頭上絆倒了兩次,或許也只有德國能在同一塊石頭上摔倒兩次。

二戰時期的德國在進行戰略選擇的過程中,忘記了俄羅斯(蘇聯)的本性,只要自己與英法處於交戰狀態,最終俄羅斯(蘇聯)註定要在自己的背後捅刀,這是它的本性,如果不捅刀(擴張)它就不叫俄羅斯。

英法在當時將蘇聯當成是洪水猛獸,竭盡全力要將禍水(德國)東引,如果德國與英法和低地國家維持和平,然後全力進攻蘇聯,以當時德國的綜合實力、得不到英法美援助的蘇聯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一旦戰勝甚至可以邀請英法美等列強共同參與肢解蘇聯(估計這些國家很願意參與,他們認為蘇聯是洪水猛獸。只要肢解了蘇聯人口最密集的歐洲部分即可,遠東部分人口稀少不具威脅),蘇聯(俄羅斯)的領土都是武力兼併而來,肢解起來並不困難。如此,德國就徹底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再也不會落入被兩面夾擊的局勢。肢解了俄羅斯之後,德國抬頭一看,自己的戰略空間會豁然開朗,整個歐洲大陸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清朝也在俄羅斯這塊石頭上摔倒過。

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被英法揍的鼻青臉腫,只能讓出克里米亞半島,也失去了黑海周邊的權益。

1856年至1860年,英法因清朝未履行之前南京條約中的承諾,組織聯軍入侵清朝,這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23日,英軍開始行動。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聯軍攻占廣州。但此後在進攻天津的過程中先勝後敗。1860年英法聯軍捲土重來,1860年4月21日,英法聯軍占領定海舟山;5月27日,英軍占領大連;6月8日,法軍占領煙臺,封鎖渤海灣;7月29日,英法聯軍擊敗大沽口清軍,占領天津。9月18日,聯軍向北京進發,在張家灣和通州八里橋戰役中清軍主力遭到慘敗,咸豐帝及皇后嬪妃等人只能以北狩為名匆忙逃往承德避暑山莊。10月13日,北京打開城門,向聯軍投降。

這時的清朝可以用風雨飄搖來形容,此時在克里米亞被揍的鼻青臉腫的俄羅斯開始出場,它打的是調停的旗號。從清朝的角度來看,既然俄羅斯剛剛被英法痛揍,從心理上就更親近俄羅斯,而且清朝也知道不聽從俄羅斯調停的後果,一旦俄羅斯在北方出兵,大清就會遭到英法和俄羅斯兩面夾擊,估計就該收攤了。

在俄羅斯「調停」下清朝簽訂了《北京條約》,主要的領土條文包括,割讓九龍予英國(九龍的面積是47平方公里,當時主要是荒地,還有一處清軍軍營);承認1858年《璦琿條約》有效(主要內容是割讓60萬平方公里土地予俄羅斯)的同時,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和海參崴)40萬平方公里土地也永遠歸屬俄羅斯,從此,外東北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被全部正式割讓了出去。

清朝在俄羅斯這塊石頭上摔倒,結果是損失100萬平方公里領土。

今天,俄烏戰爭正打的如火如荼,美英的戰略目標是肢解俄羅斯嗎?估計不是,源於俄羅斯依舊是平衡歐亞大陸力量均衡的一塊基石,所以,美英的目標只是打敗俄羅斯,讓它老老實實繼續充當守夜人的角色。

但歐盟不同,它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肢解俄羅斯,解除歐洲數百年來的戰略威脅,或許可以這麼說,肢解了俄羅斯之後,歐盟才會真正成為當今世界重要的一極。源於俄羅斯只要存在一天,就會威脅到歐盟的生存,一個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的地區性組織就永遠不可能成為這個世界上獨立的一極,就只能依靠美國(北約)而存在。德法已經在俄羅斯這塊石頭上摔倒過,估計也不想再次被摔倒,所以兩國首腦都不斷重申絕不准許俄羅斯獲勝。

但歐洲卻很難獨自擊敗俄羅斯,更沒能力獨自來肢解俄羅斯。

但不管怎麼樣,今天英美與俄羅斯處於衝突狀態,就像二戰之前一樣,肢解俄羅斯符合大陸每個大國的利益,這是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此時卻有另外一個國家走近俄羅斯這塊石頭,這與當初德國的思路也並無差異,希望俄羅斯可以保持完整甚至希望俄羅斯獲勝,目的無非是希望擴張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的俄羅斯可以成為自己的盟友和戰略後方,這算不算與虎謀皮?

讀不懂歷史,什麼都不是。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如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15/1867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