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孫首席:法國為什麼特別害怕俄羅斯被「擊垮」?

馬克龍不好把話挑明,但人們基本上能猜出他的內心:他不想俄羅斯被「擊垮」,也並不希望看到普京在烏克蘭遭遇真正的失敗。這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是法國和美國、英國、波蘭等北約盟友的重要區別。在馬克龍的盤算里,普京可以在外交上失敗,俄軍可以在戰場上拉胯,但是,俄羅斯不能在國家意義上被打敗,更不能分崩離析。

烏克蘭戰爭一周年即將到來時,某種共識已經在部分國家中形成,即,俄羅斯必須在這場戰爭中失敗,但如果它同時被「擊垮」,那未嘗不可將其視為「計劃外收入」。

這裡,「擊垮」可以是總統普京倒台,也可能是國家崩潰。總之,被「擊敗」的俄羅斯將不再具備今天這樣的能力。

俄羅斯會崩潰嗎?金融投資家索羅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得更直接: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戰敗,則必將導致「俄羅斯帝國」的瓦解。

索羅斯說,如果這一切發生了,那將是「非常好的一大變化」,因為俄羅斯將無法再對歐洲和世界構成威脅。

這種觀點引起一個人的警覺。在同一場合,法國總統馬克龍表達了他的觀點:要讓俄羅斯在烏克蘭「失敗」,而不是被「擊垮」。

馬克龍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有些觀察家想要擊垮俄羅斯。這從未也永遠不會是法國的立場。」

馬克龍說:「讓我們明確,我不相信政權更迭,當我聽到很多人呼籲政權更迭時,我會問他們,『為了什麼更迭?下一個是誰?誰是你們的領袖?』」

西方未必沒考慮普京的未來,但也很少有人把話說得非常直白,但是,烏克蘭戰爭已毫無疑問讓普京站到西方的對立面。不管別人,至少馬克龍的這番談話表明,法國特別擔心普京被「擊垮」,害怕現在這樣一個俄羅斯徹底垮掉。

為什麼?

如果法國不是西方大國,而是東方大國,這完全可以理解:肩並肩,背靠背,這就是對陣前的姿態。

法國也不是弱國,窮國,不用像白俄羅斯、敘利亞、厄利垂亞那樣,在經濟和軍事等方面有求於俄羅斯。

很顯然,馬克龍看到了普京被擊垮的壞處,特別是現在這樣一個俄羅斯「消失」後,法國需要面對的「政治失重」。

法國是西方大國,同時也是大國中很特殊的一個:軍事上比不上美國,經濟上不如德國,文化影響上又沒有英國那樣深厚的軟實力。但是,法國是全能選手,樣樣都有一套。更主要的,它是歐洲大陸強國,在這塊地面上,德國因有「前科」而總顯得謹小慎微,這使法國的形象平白高大了一截,沒有顧慮,特別是在同俄羅斯打交道時,因為自己和英美系保持距離的外交傳統,以及在歐洲左派力量中頗為吃得開的政治正確,法國總有一種自封的「救火隊長」的感覺。每當西方和俄羅斯出現問題時,法國都想有所表現,以此展現自身左右逢源的影響力。

去年初,在歐美領導人對俄烏緊張感到極度擔憂時,馬克龍飛到莫斯科同普京會面。但是,外界看到的不是成果,而是隔在兩人之間那張巨大的長桌。

直到2月20日,馬克龍仍同普京通電話,希望能在最後一刻避免戰爭。4天後,馬克龍在採訪鏡頭前難掩苦澀地說道,「我們沒有說服他,普京入侵了烏克蘭。」

沒有避免戰爭不等於可以放棄普京的面子。在不久後的一次論壇上,馬克龍說,歐洲必須從過去歷史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確保在俄羅斯和烏克蘭進行和平談判時,沒有任何一方受到羞辱。所有人都聽得明白,馬克龍指的是不要讓普京在這一過程中感到難堪。去年底,馬克龍在接受採訪時再次強調,不要試圖孤立普京,因為那是「最糟糕的事情」。

隨著戰事持續,當西方國家軍援烏克蘭的決心更加堅定後,馬克龍態度也出現變化,聲言,不能讓普京贏得這場戰爭。然而,讓俄羅斯在烏克蘭失敗,但又不要「擊垮」它——馬克龍所說的這種情況,會在多大可能上存在?

索羅斯的預測和很多分析人士的觀點接近,這同時也得到一些俄羅斯人的認同,那就是,如果普京在烏克蘭失敗,將勢必導致其政權帝國的瓦解。因為從歷史看,俄羅斯人素有領土擴張和崇拜強人的雙重情結,一個在對外戰爭中失敗的領導人將不再是民眾眼中的強人,因此也將失去權力基礎。反過來說,一個沒有被「擊垮」的俄羅斯,又怎麼會在烏克蘭認栽?它會交出頓巴斯嗎?依然占據東部和克里米亞的普京,像是在烏克蘭「失敗」了嗎?

馬克龍不好把話挑明,但人們基本上能猜出他的內心:他不想俄羅斯被「擊垮」,也並不希望看到普京在烏克蘭遭遇真正的失敗。這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是法國和美國、英國、波蘭等北約盟友的重要區別。在馬克龍的盤算里,普京可以在外交上失敗,俄軍可以在戰場上拉胯,但是,俄羅斯不能在國家意義上被打敗,更不能分崩離析。

法國不是索羅斯口中「迫不及待想看到俄國人在烏克蘭戰敗」的前蘇聯共和國,甚至與其他西方盟友也有區別,在馬克龍眼中,如果普京徹底失敗,俄羅斯不再是現在的俄羅斯,那麼,法國也將不再是今天的法國。屆時,美國依然占主導地位,英美關係更加緊密,從而帶動英國在歐洲事務中的權重增加。同時,德國將因不再受到東部威脅而地位迅速提高,進而在歐盟和北約中發揮更大作用。唯一失落的將是法國,失去了「中間人」的角色,馬克龍以及以後的任何法國總統都將失去一個影響歐洲事務的有力槓桿。

法國是北約的創始成員國,但在1966年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2009年又在薩科齊政府期間重返北約。對於北約的入了退、退了再入,法國始終表現出矛盾心理,既不想在美國主導的安全體系內受限,又無法在該體系之外找到存在感和安全感,因此,所謂的「獨立」外交精神中實則透著很強的投機心理。事實上,無論是戴高樂時期的對蘇交往,還是如今馬克龍與普京的關係,法國都試圖利用莫斯科給自己在西方陣營中加分。沒有普京的法國是寂寞的,這就是馬克龍真心不希望看到俄羅斯被「擊垮」的真正原因。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法國就謀求建立法德為中心的歐洲聯合,實現歐洲一體化。但事實上,法國和德國從來沒能真正給歐洲提供安全感。馬克龍同樣不應多想,只要有美國在,只要英國雖處大陸之外卻始終對歐洲抱有責任感,法國的這種想法就是不現實的。不要說自身衝鋒陷陣,就是在為烏克蘭提供軍援這樣的支前任務上,法國不也是落在美國、英國之後嗎?

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波蘭領導人曾在多個場合批評馬克龍的綏靖傾向,而法國也普遍被視為西方聯盟上的薄弱一環。儘管慕尼黑安全會議發出將支援烏克蘭進行到底的聲音,但人們仍應意識到,歐洲在關閉綏靖大門時,極可能夾到馬克龍總統的「尾巴」。就在本次會議期間,馬克龍依舊在採訪中說,俄烏「雙方都無法完全獲勝」。

現在,跨大西洋夥伴國家必須清楚的是,只要法國還心存雜念,歐洲的一致對外就無法徹底,而戰爭中的普京就有機可乘。因為,馬克龍希望看到一個既沒有勝利,但也絕沒有被「擊垮」的俄羅斯。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孫首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21/186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