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天量大基建來了;中共國企對財政貢獻僅有美國0.8%

中國去年虧損 鴻海再注資越南公司;威馬裁員瀕臨倒閉 中國新能源車慘澹;俄能源收入猛跌;矽谷10萬人被炒美科技業3大致命傷

今年1月中國各地陸續發布了大基建開工的項目,今非昔比,今天的天量基建能象2008年一樣再次拉動中國經濟嗎?

昔日銷量冠軍威馬汽車已經裁員減薪,正瀕臨倒閉,威馬之外,已有多家新能源車企瀕臨破產。

在西方制裁之下,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收入猛降,盧布對主要外幣跌至近10個月低點。

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加拿大也已啟動對TikTok展開調查。

天量大基建來了

中共發改委在2023年的報告裡面,提到了今年穩增長的手段,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基建。

文件一發布,今年1月份各地就陸續發布了大基建開工的項目,投資額,目標增速,都超過預期。

來源「櫻桃大房子」的文章發現稱,光深圳一個城市,規劃就要達到1萬億的規模,連深圳這種產業集中的一線都需要靠投資拉動了,更別說二線。

這個基建主要還是傳統基建,按照廣發宏觀的數據,新基建(5G,新能源等)占比只占15%。

從三駕馬車的角度看,去年的消費非常的萎靡,本來消費一直是占增長的大半,2021年超過64%的占比,可到了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變成了投資驅動,消費貢獻僅1%,而過去三年平均值都為3個百分點。

原因大家都明白,因為中國的家庭收入增長變慢了,大環境又存在不確定性,很多人都把錢存起來,都不去消費了。

經濟要快速增長,投資依然是最好的動力。

三點原因:

第一,因為消費不可控,這是自下而上的。

第二,投資可控,這是自上而下。

這是各個地方主導,直接可以砸錢,見效很快。各個地方能上馬的項目肯定就會陸續上馬,能開工的工程,今年都會陸續開工。

第三,消費產業極其落後。

消費領域中國幾乎沒有本土的國際大牌,歐美日品牌霸占全球前十零食提供商,包括阿爾卑斯,奧利奧,德芙,士力架,箭牌口香糖,費列羅,樂事薯片,養樂多,好麗友,哈根達斯,雀巢....太多了。

中國的酒店品牌很少走出國門的,國內的地產商合作的大酒店,基本都是歐美的品牌。

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之類的是開到全世界的,我們也沒有一家像樣的全球連鎖餐廳。

從兒童用品,奶粉,紙尿褲到安全座椅,國內的中產幾乎都在用外國貨。

天量基建+配合放水,再拉動房地產的增長,各個地方再賣地回款,去填坑還銀行的債,這就是一個循環。

 

 

2008年有一個4萬億的天量貨幣,這些錢基本上也都流入到基建的投資裡面去了,給城市面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速公路,高鐵,地鐵修的飛起,不光是基建產業鏈上的人賺錢了有錢消費了,同時這些基建配套也給房子帶來了高附加值,推動了房價上漲。

2012-2014年,各個地方又大力加槓桿,依託地方平台又搞了一大波基建,2015年和2016年,房地產又是一波大牛市。

這感覺,實在太熟悉了。

威馬裁員減薪瀕臨倒閉,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慘澹

近日,中國社交媒體上傳出消息,指威馬汽車(WM Motor)已經準備實行全體員工「停薪留職」。網絡上流傳的聊天截圖則顯示,威馬市場部的人員已經被通知居家不辦公,但公司並未就離職賠償做出承諾。

陸媒「每日經濟新聞」23日就上述消息向威馬汽車在職的員工求證,對方稱「消息基本屬實。」同時,有威馬汽車前員工證實,一部分離職的員工一直未能收到賠償,就在2月13日都還有員工被無償勸退。

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實地探訪發現,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的威馬汽車大廈,雖然現在大堂區域還擺放著幾輛威馬W6、威馬M7等展車,但一樓大堂內並未開燈。大廈設置在一樓的服務台與前台均無工作人員,一片冷清,僅有一名保全在門口值守。

目前,威馬汽車生產基地——浙江溫州工廠和黃岡生產基地也都幾近停擺。威馬的員工披露,溫州工廠停產約有4個月了,員工的社保大概也有3個月沒繳了;黃岡工廠的員工的工資從去年10月開始一律扣發25%,員工的五險一金也已經不繳納了。

就在2019年,威馬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榜上的領頭羊,當年總計交付16876輛車,位居「新勢力」第二;但到了2022年11-12月,威馬實質上已經處於停產停銷狀態。

事實上,威馬汽車公司並不是近期唯一一家倒下的中國車企。

據公開的資訊,主打入門級「老頭樂」的雷丁汽車繼前不久自曝虛報業績之後,近日因吸收經銷商車款又遭經銷商集體舉報「欺騙招商」,已經欠產停產,走到了崩盤邊緣;另外,曾獲得騰訊和鴻海支持的拜騰汽車,已在武肺疫情流行之初就停止營運;恆大新能源汽車進入2023年也偃旗息鼓了。

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截至2019年有超過500家註冊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其中逾半公司已經倒閉或資金告罄,其中許多是必須向政府爭取補貼的小型車商。

中國疫情影響致去年虧損,鴻海富智康再注資越南子公司

鴻海旗下富智康24日公告,去年自結營收約93.94億美元,較2021年85.82億美元成長9.45%,不過去年虧損預估約7300萬美元。

其原因主要是去年11月,富智康在中國北方地區的生產活動因疫情受到不利影響,去年12月中國政府解除嚴苛的「動態清零」政策,也使富智康、客戶及供應商在中國營運不利。

富智康同時公告,全資附屬公司領賦將向越南子公司Fushan Technology再次投資,金額約2510萬美元。Fushan主要業務包括手機設備及例如耳機、智慧音箱及麥克風等音訊設備的製造、加工和組裝。

中國國有企業對政府收入的貢獻僅有美國的0.8%

2021年,中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308.3萬億元、資本權益86.9萬億元,營業收入占GDP65%,但2021年僅向各級財政上繳了5180億元的資本經營收入,僅占當年GDP的0.5%。從政府角度看,國有資本收益率僅有0.6%,收益率低到只相當於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16%左右。

美國的國企數量不到500家,不到我們32.3萬家國企數量的0.15%,其營業額僅占GDP的5%,不到我們國企占比的7.7%,卻向美國各級政府財政上交了1163.6億美元占當年GDP5.1%的國有資本經營收入。

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收入猛降,盧布跌至近10個月低點

在2月24日莫斯科外匯交易中心,外匯兌盧布的匯率,持續上漲。其中美元升至75.9946盧布,歐元升至80.382盧布,2023年以來分別上漲了8.6%和5.4%。這兩個數值都是2022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

俄羅斯石油收入從2022年7月份的每天6億美元下降到3億美元,而天然氣出口每天僅帶來約4000萬美元,比2022年上半年之前每天要少6000萬美元。

雖然對中國的能源出口雖然有所增加,但無法彌補失去歐洲市場的損失。

據德意志銀行分析師稱,與夏季的高位相比,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收入每天要損失了5億美元。

矽谷10萬人被炒!曝美科技業3大致命傷

美國科技業接連爆出裁員,包括微軟亞馬遜、Google母公司Alphabet、美光等公司相繼宣布裁員,就連蘋果也傳出解僱數百名約聘人員。根據統計,去年矽谷已超過10萬人被炒。

報導指出,美國各企業已經變得過於巨大,彼此蠶食對方相同業務領域的情形日趨嚴重。以谷歌(Google)為例,其壟斷全球網絡搜尋引擎的9成,另外像是蘋果iPhone全球賣出超過20億支,Facebook每月有30億人使用,亞馬遜在美國電子商務的市占也達4成。

其次,美國企業內在的危機、巨大化帶來了文化蛻變,像谷歌在人工智慧(AI)和無人機領域,因與美國國防部接觸,招致了大規模的反對運動,報導分析,這些大企業應對多樣化的行動和責任跟著增加。

第三點則是全球加強監管,美國司法部已針對谷歌的網絡廣告業務提起訴訟,要求其拆分,顯示各企業的服務,正對各國的政治和社會造成影響。

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加拿大對TikTok展開調查繼

路透社報導,周四,加拿大隱私專員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聯邦隱私監管機構以及魁北克省、卑詩省和亞伯塔省的省級監管機構將審查TikTok的做法是否符合加拿大隱私法。

加拿大是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又一個審查TikTok的國家。

因為在用戶數據處理方面的安全和隱私問題,TikTok受到了越來越多政府和監管機構的審查。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27/187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