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畢業即失業」 中國年輕人越來越難了

據官方數字,中國16-24歲城鎮青年人失業率去年7月創下近20%的紀錄。一些年輕人拒絕「內卷」、選擇「躺平」,而另一些想在公共領域找飯碗也非常艱難。

中國各地目前正在舉辦數百場現場徵才會,這是三年來的首次,也是告別習近平嚴厲的清零政策之後的又一個表現。

這些活動都很熱鬧。多年來最充盈的勞動力市場讓僱主受益,找工作的人則面臨非常激烈的競爭。

2020年,中國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曾達到6.2%的峰值,去年5月又再次達到6.1%。隨著國家的重新開放,失業率正逐步下降,但分析家們指出,勞動力市場的復甦可能是不平衡的,因為不同行業的反彈速度各不相同。

青年人失業率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棘手問題。按照國際標準,在新冠大流行之前,中國城市地區年輕人的失業率就已經很高,約為13%,2022年7月則達到高峰,15至24歲的城鎮青年人中有近五分之一沒有工作。中國媒體關於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報導屢見不鮮。

對中國年輕人來說,找工作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亞洲勞工評論》的研究員和執行編輯Kevin Lin向德國之聲表示,"對於中國的年輕人來說,現在可能是過去20年中重新就業或找第一份工作最困難的時期。"

中國二十年來的空前經濟增長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但是,隨著中國從低成本的製造業轉向以高科技出口產品為主導的服務型經濟,青年失業率的攀升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人口群體。

中國政府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宣布的對科技、教育、娛樂和房地產行業的打壓更是雪上加霜,刺激了大規模的裁員。

遊戲巨頭騰訊、電商阿里巴巴和社交媒體公司微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的大僱主,但最近幾個月都宣布裁員。隨著2021年恆大債務醜聞引發的房地產低迷,有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去年甚至裁掉了90%的員工。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趙力濤向德國之聲表示,"由於私營部門是創造就業的主要動力,中國青年的就業狀況最終將取決於後疫情時代的政策能否有效地支持私營部門,以及私營企業家對當前商業環境的信心如何。"

全球經濟的放緩可能會抑制對中國出口的需求。許多經濟學家甚至預測今年晚些時候全球經濟會出現衰退。加之新冠病毒的威脅仍在,中國的重新開放能以多快的速度進行也仍然令人懷疑。

教育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待機模式"

一些人認為,中國政府幾十年來一直掩蓋青年失業率的真實規模。他們指出,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採取了提高大學入學率的舉措,新生人數在一年內增加了40%以上。

到2021年,中國的公立學院和大學約有4400萬本科生,而在本世紀初,這一數字約為400萬。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政治學系榮休教授多蘿西·索林格(Dorothy J. Solinger)說:"對於那些沒有大學文憑的人來說,職業學校教不了什麼,只是現有模式的一部分而已。人們必須認真關注教育系統與工作崗位匹配的問題。"

中國政府已經宣布了鼓勵企業雇用年輕工人的措施,提供培訓補貼和更多學徒計劃。年輕的畢業生也可以為自己的初創公司獲得資金。

但是,在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中,任何勞動力市場改革和刺激措施都需要時間才能產生結果。

隨著中國經濟不再以兩位數增長,職業方面向上的流動性也開始逆轉。社會製造了很大的成功壓力,工作上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許多人選擇"躺平"

在新冠封鎖期間,許多年輕人開始拒絕"內卷",而是選擇收入較低、活動空間更大的工作。這種現象被稱為"躺平"。

《亞洲勞工評論》的研究員和執行編輯Kevin Lin說:"躺平反映了年輕的勞動者中放棄努力的情緒,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他們是否能夠做得到真正的躺平。中國不是一個福利國家,沒有支持失業青年的機制。"

躺平也標誌著年輕農民工從農村到大城市找工作養家餬口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許多年輕人希望減少壓力,增加休閒時間。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趙力濤說,學業結束與就業之間的漫長時間讓年輕人有機會重新確定其生活目標的優先次序。許多人已經開始做小生意,在國內或國外做志願者,或者選擇成為自由業者:"這反映了價值觀的變化,中國社會和家庭更多接受遲緩就業及延遲就業。"

中國的公務員制度提供的保護很少

隨著私營部門工作的減少,中國年輕畢業生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數創下新高。就在不久前,他們還對去公共部門不感興趣。

但是,由於新冠造成大規模動盪,工作機會越來越沒有保障。過去的三年裡,中國的地方政府將大部分預算用於抗疫,並採取緊縮措施,包括大規模裁減公務員。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01/187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