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王赫:對習當局側重金融反腐的解讀

作者:
當今中國的形勢,民怨沸騰,經濟風雨飄搖,政治表面消除了「派系共治」、習家軍一統政治局,實則習近平成為眾矢之的。習權力達到頂峰、權威卻處於低谷,隨時可能出事。這時,習側重金融反腐,無疑會激化內鬥,能走多遠,真不好說。

習當局對金融系統憂慮很重、布局很深、期望很大。示意圖,圖為上海浦東新區金融區

2月23日,中紀委發文《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釋放強烈信號。

這篇3500多字的文章,16次提到「金融」,8次點名央企,且措辭火爆,比如:(一)「要圍繞金融、央企領域政治紀律問題特點,善於用政治的眼光研究問題、判斷問題,發現表面違紀違法背後隱藏的深層次政治根源和帶來的政治危害」;(二)「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三)「整治過分追求生活『精緻化』、品味『高端化』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糾治行業『潛規則』和不正之風,剷除『破窗』效應、『法不責眾』心理和『比爛』心態」等等。

如果聯繫在這前後的一些事件,該文應是有的放矢。舉例而言。

其一,2月16日晚間,華興資本發表公告稱,該公司創始人包凡失聯。52歲的億萬富翁包凡是中國科技企業投資界知名人物,曾參與滴滴和快的、美團和大眾點評、58同城和趕集網的合併。之前,2022年9月,華興資本前總裁、華興證券董事長叢林「被帶走調查」。叢林有著深厚的銀行系背景,2016年任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2020年7月加入華興資本。

其二,2月28日,已任職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超14年的郭三野通報被查。事實上,2022年銀行業就成金融系統反腐重點。當年,國有六大行共有18人被查,政策性銀行共有10人被查,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多人被查,富滇銀行、湖北銀行、哈爾濱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也有高管落馬。此外,農信系統貪腐窩案頻發。2月27日,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周高雄(正廳級)被逮捕。近兩年至少已有遼寧、陝西、安徽、四川、內蒙古、山西、海南、山東等等省聯社的「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落馬。

其三,進入2023年,金融系統多人落馬。陸媒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日,僅金融系統就有7人接受審查調查,10人被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等處分(見下表)。

之前一年,據陸媒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的「執紀審查」人員進行不完全統計後發現,2022年全年,金融系統接受審查調查的人數達77人,其中中管幹部2名(央行副行長范一飛、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王濱,皆任上被查),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幹部56名。

其四,關於券商降薪的傳聞四起。有消息傳出,某頭部券商將降薪,根據不同級別,降薪比例在30%到50%之間。同時,又有消息稱,「央企券商薪酬向銀河看齊……」。目前雖無法證實上述消息的準確性,但這也似乎對應著前述中紀委文章所說的「深化對金融、央企領域和行業『四風』表現形式和特點的認識,堅決摒棄『例外論』『特殊性』『優越性』『無關論』『業務需要論』等錯誤論調」。

去年5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指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而早在2014年,習近平就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指出,要逐步規範國有企業收入分配秩序,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當時有個方案:央企、國有金融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將削減到現有薪酬的30%左右,削減後不能超過年薪60萬元)。就此看來,金融機構降薪應是跑不掉的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綜上所述,中紀委這篇文章,表明習近平的反腐運動正越來越多地轉向金融部門、央企。但是,中共的腐敗是全方位、系統性的,為什麼習當局現在重點要向金融部門、央企開刀呢?這裡做兩點解讀。

第一,中共內鬥

眾所周知,2015年「股災」被習當局認定為是「金融政變」,次年習提出「親、清」政商關係,並收拾了一干經濟、金融大鱷,如吳小暉、肖建華等等,並一直持續到2022年對螞蟻金服、滴滴等等的打擊,基本上已經消除了它們的政治影響力。這些都屬於「粉紅(淺紅色)財團」,也就是實現了財團化的、與政府或政府官員有密切聯繫的一些大民營企業集團。

但是,對於那些「紅色財團」,也就是共計90多家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財團,由於牽涉到黨內政治派系版圖問題,習當局並沒有有效清洗,甚至還一度在某些方面做了妥協。

不過,這只是習當局的策略。習最終是要徹底清洗的它們的。這幾年一直在醞釀。這裡有兩個標誌性動作。一個是2021年十九屆中央第八輪巡視的15個巡視組完成對央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等25家金融單位的巡視,出爐「問題清單」,指金融單位黨委(黨組)在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有些問題帶有共性。另一個是2021年以受賄、貪污等罪判處中國華融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死刑,立即執行。「二十大」後,習三連任,權力達到頂峰,新一屆政治局掃平「派系共治」,全是習家軍。對「紅色財團」動手,此其時也。

第二,金融危機是習當局的心腹大患

習近平「十九大」上首提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就是其中之一。但幾年下來,當局敢說「全民脫貧」,敢說戰勝疫情,但就是不敢說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勝利」,只是說「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見央行行長易綱2022年10月28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做「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

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一直是習當局的重中之重。例如,2022年首次提出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很快框架初步建立,首批646億元資金籌集到位,且已有資金積累;同年4月,當局推出《金融穩定法(徵求意見稿)》,現在緊鑼密鼓地走立法程序。

再舉個例子。自1997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召開過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第二次至第五次會議分別在「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前召開,對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調」。但「二十大」前破例沒有召開第六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這或從一個側面說明當前中國金融形勢之嚴峻。今年2月26日至28日舉行的二十屆二中全會,推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一大看點就是金融體制改革。

事實上,從2018年,習當局在金融領域動作頗多。例如,加大對外開放,從股票市場向銀行間債券市場、商品期貨市場全方位拓展,從二級市場向一級市場逐步延伸;2021年9月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2022年個人養老金制度起步;2023年2月17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等等。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習當局對金融系統憂慮很重、布局很深、期望很大,他絕不允許誰來攪局,並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清除金融腐敗一體化了。可以想見,今後一段時間,金融反腐將會保持高壓狀態。

結語

當今中國的形勢,民怨沸騰,經濟風雨飄搖,政治表面消除了「派系共治」、習家軍一統政治局,實則習近平成為眾矢之的。習權力達到頂峰、權威卻處於低谷,隨時可能出事。這時,習側重金融反腐,無疑會激化內鬥,能走多遠,真不好說。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03/187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