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看到某些「高考誓師大會」,為這個民族感到悲哀

靈魂的殘缺無藥可治

我是深夜裡,眼睛帶著淚寫完這篇文章的,我想到的是我自己的未來、我自己的後代,要和什麼樣的人生活在一個世界,我觸目傷懷,為這個民族難過得不能自已。

我能理解那些家長和學校對分數的瘋狂,在這個大學學歷越來越不值錢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懷揣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老式觀念,這些我都不予置評,這是你們的選擇。

但我就有一個請求,能不能給理想留一點空間。我說的理想不是考上清華北大、年薪百萬、北京買房,我指的理想是這個民族在最開始創辦現代教育時所遵循的那份初心。

20世紀初,知識分子們眼裡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個中國:人心渙散、自私自利、愚昧不堪、任人宰割。有識之士不忍自己的祖國墮落如此,決心要發動改革,先從教育國民入手。

蔡元培、陶行知、蔣夢麟等民國教育家,針對舊式科舉制中禁錮思想、追求人上人的毒瘤文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把學術自由之風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注入到這千年的病疽之中,讓朽木重新煥發生機。

諸先生嘔心瀝血,想開創的是一個人人平等、沒有欺凌的世界,而不是培養一堆大學生去給北洋政府打工。他們寄希望於下一代,能真心去愛身邊的人、關心別人的苦難、給予他人尊嚴,而不是自認高人一等、藐視弱小。

於是,在中國陷入至暗時刻,依然有西南聯大這樣的火種,讓這個民族的青苗能背負起讓歷史回到正軌的使命。中國近代教育史,是幾千年殘酷歷史中最光輝的一頁,它美好到讓今天的我痛心。

今天是和平時代,我不奢求你們擁有崇高的精神。但至少我們不應該遺忘那些先鋒所開創的教育理念:於個人,建立自由、獨立而健全的人格,於社會,應該關心弱者,而不是相反。

看看我們今天的教育者在幹什麼?一場場誓師大會如同步口譯銷現場一般狂熱,台前的那些人,嘴裡念著「我站於高山之上,藐視那些卑微的懦夫」、「我生來為人傑、不干做草芥」的豪言壯語。

高考已經成為追求仕途的校長和焦慮迷茫的家長們共同編織的一場春夢,在這場夢境裡,小孩子把考場當成了戰場,認為考試的成敗決定你能否「出人頭地」或被人「踩在腳下」,成為「草芥」。

因為升學名額是有限的,這註定成為一場零和博弈,總免不了會有失敗者,而且是大多數。每個人為了不成為分母而拼命地打雞血,他們眼裡沒有了同窗的感情、理想的空間,成為了冷冰冰的分數機器。

我何嘗沒經歷過那樣的狀態,高三那年,我心裡出現問題,在桌子上刻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要成功哪怕不擇手段」、「除了成功什麼都可以拋棄」這樣泯滅人性的話語,那時的我面目猙獰。

所幸,我挺過了那段時光,我的靈魂只是迷路沒有丟失。最終我的高考分數很一般。但我沒有一天因為考試成績而把自己定義為「草芥」,也沒有因為後來取得的任何成績,而把別人定義為「卑微的懦夫」。

我很厭惡一句話:應試製度是當下最公平的制度,你只能去適應。那些「適應者」似乎真的把自己當成了「天選之子」,而全然沒有注意到自己也是受害者,浪費了寶貴的青春和思索的自由。

這樣的人並非少數,在我出身社會後,和學生時代的大部分「好學生」都沒什麼聯繫,但和年級第二,後來去了西安交大的李同學還聯繫很密切。原因在於,他雖然成績好,但他看得很清楚,考試完全是制度安排下的無奈之舉。

他和我一樣都厭惡現在的教育制度,並希望去改變它。在我看來這就是真正的精英思維:我能適應一個並不合理的制度,但是我不會去歌頌它,我會在自己有餘力的時候,幫助那些無法適應的人變得更好,而不是在他們面前展示優越感。

有太多的家長喜歡告訴孩子:你看你不好好學習,就會成為那個樣子。一手指著清潔工、工人或其他體力勞動者。卻絲毫不顧課本裡面對我們的教育:職業是不分貴賤的,一邊天天背書,一邊又自動忽略掉教材里美好的東西,這樣教育出來的人,只能是高分的野蠻人。

殊不知,如果連這些底層人也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我們還需要如此費力,甚至扭曲到心理變態,來獲得高分和成為「人上人」的權力嗎?記得有次我倒垃圾時,一位老阿姨和我要空瓶子,隨後她問我是不是大學生,我說是的。

隨後這位老阿姨說,唉,你有文化真好,看我沒文化,就得干苦力到老。我頓時五味雜陳,說:文化高低不能決定人的基本尊嚴,是有文化的人太自私,沒法給你更好的照顧和福利,應該反思的是我們。

我想說的就這麼多,你認同也好,不認同也罷。我偏執的認為,一種健康的教育,不應該讓孩子變成這個樣子,不應該讓孩子因為分數而產生待人接物的分別心,更不應該讓分數把人異化得不像人。

我時常想起我的那位同學所教會我的,無論這個世界多麼糟糕,糟糕到我們沒有選擇只能適應它,我們也不應該將其視為理所應當,而是要儘自己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未來的一天,我發誓一定會告訴我的孩子,如果你奮發向上、出人頭地的目標,僅僅是為了把他人踩在腳下,獲得人上人的優越感,那麼,我希望你成為一個平庸的人。因為物質的匱乏還可以靠努力來填補,而靈魂的殘缺無藥可治。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麟閣經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04/187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