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謝田:中共新金融改革的緣由和企望

作者:

中共最新的金融改革,有其深陷危機的緣由和加強控制的企望。圖為2011年8月7日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總部。

中共最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台,坊間傳的紛紛揚揚、涵蓋政法委、公安部、國安部、東廠西廠合體的「內務委員會」,在外界紛紛的非議和聲討之中,看來暫時胎死腹中。中共重組了科技部,還新成立了一家金融監管機構。但外界認為,中共還是很有可能稍後推出什麼中央內務委員會、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等凌駕國務院機構的委員會,加強對社會和經濟的控制。但最新的金融改革和新設立的監管機構,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動機,這些新的改革舉措的利弊為何,以及中共最終企望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呢?

本次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動作的確挺大。觀察家認為,習近平這次對紅朝的金融體制開刀,是要讓「高富帥」滾出金融監管圈,因為未來五年的反腐,重點會是金融領域。也就是說,習近平新金融機制的建立,是為了肅清中共黨內其它派系在金融業的影響和地盤,他可能會用反腐,或「選擇性的」反腐,來進一步加強習家軍的權利和控制,以利於維護習天下未來終身制的統治。

中國金融部門的監管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成立新的監管機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金監總局)(NFRA),以取代中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監管機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保監會)。因為中國的金融體系,此前一直是由中共央行、銀保監會和中國證監會共同監管的。新的NFRA將負責監管除證券業外的所有金融業,而證券市場仍像以前一樣,由市場監管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證監會)監管。

中共原來的金融架構,大體上接近於美國的金融管理體制。美國是由美聯儲(央行)監管全國各地的銀行,並制定美國的貨幣政策;美國的證券業是由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負責;而保險業呢,則是由美國財政部下屬的聯邦保險辦公室(FIO)負責監督,但由美國50個州及DC和美國屬地的保險專員們(Commissioners)所成立的「美國保險專員聯合會」(NAIC)來制訂行業標準和監管的執行。雖然如此,NAIC和SEC的職責也會有所重疊,因為某些保險的險種和保單,可能會具有證券的性質,所以這類保險產品的監管,SEC也會插上那麼一腳。

中共體制中,銀行和保險業放在一起(銀保監會)確實有些不倫不類,兩者分開來有益於政府按經營業務和專業分工的監管。但中共新的體制下,NFRA還將接管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一些監管職能,包括對中信集團等國企集團和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等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它還將承擔中國證監會的一些消費者保看護作。這就有些過於龐雜了,非常的不專業。但中國沒有真正獨立的、能夠確實承擔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實質意義的機構,讓證監會越俎代庖,也是不得已的事。至於中國央行不能獨立運作,沒有辦法制訂獨立的貨幣政策,而只能作為政府的附庸,聽命於政府來無限制印鈔、製造通貨膨脹,不能保障人民的權益,則是原有的痼疾,現在也不可能改變,只是苦了中國的百姓。

NFRA接管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監管職能,如對中信集團等國企集團和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等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削弱了央行原來的權力,但因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被賦予太大的權力,會使之迅速的變得機構臃腫;中共不願意賦予各省自己對保險業的監管(如美國政府所為),非要由全國性的機構監管保險業,會讓NFRA職權太大、管理失去專注,而產生效率和有效性的問題。加上NFRA還有負擔具有「中國特色」的許多其它金融產品和機構的監管,如什麼地方政府的債券、地方融資平台、城投公司、理財產品,尤其是那些可能陷入灰色地帶、由銀行和證券機構聯合推出的理財產品等等,因為權責不清,可能出現監管的裂縫,所以新機構能否有效運作,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原來國務院內的國家發改委,其金融權力有所削減。證監會的業務範圍則被擴大,從「國務院直屬事業機構」,升級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發改委原來有審查和批准公司債券發行的職責,這些職責目前屬於證監會。但發改委被賦予新的、更大的權力,就是管理中共新建的國家數據局(數據局),它將整合網信辦、發改委等中央部委負責的數據監管任務。「國家發改委」創立的本意,是摸索和倡議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推出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等的方案,但這些前瞻性、發展性的任務,如今都消失殆盡,它要變成一個新時代、高科技、「大兄弟」(big brothers)式的特務監視機構,更像明朝的東廠和西廠了!筆者估計「中國發改委」以後會改名,以名符其實,不妨藉助明太祖的錦衣衛,叫「數據衛」(數據委)怎麼樣?

但對這個新成立的NFRA,新官上任幾把火,其業務的重中之重,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針對中央直屬的企業如中信集團等國企集團,這些都是原來的「高富帥」或者紅二代、前中共元老的派系如江澤民朱鎔基曾慶紅、王軍、胡錦濤等等的後代和嫡系控制的行業。習近平政權在經濟衰退、財政枯竭的時候,官場新秀對前朝元老的清算、討伐和勒索,會達到新的高度。對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習近平對私營和私有企業的憎恨和排斥,早已暴露無遺,對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等金融科技公司的打壓,和習近平打擊黨內其它派系的鬥爭一樣,會籍由這個新的機構積極展開。相信北京很快就會出現金融專業人才過剩、金融審計和執法類人才短缺的現象。

顯然,中共政府的新金融改革計劃,將進一步加緊習近平對政府機構的直接控制,並讓他在關鍵崗位上安插更多的親信,並打擊異己,讓所有的反對者噤若寒蟬。據悉,NFRA這個新的金融監管機構的首要候選人,是易會滿,他是中國證監會的現任黨委書記兼主席。不出意外的,是他一定對習近平有了絕對的效忠,是又一個黨務高官和黨棍進入習近平班底的例證。

海外一些媒體認為,中共的新金融監管機構將有助於「彌補監管漏洞」,這恐怕不盡然。因為這些監管的領域只不過是在央行、證監會、原來的銀保監會之間移動和整合,並沒有什麼「彌補漏洞」的可能。但分析人士和投資者所指出的,新機構將鞏固高層權力,並可能引入更多政府和共產黨的干預,給金融活動帶來更多的打壓,尤其是私營部門的金融公司,這些趨勢倒是千真萬確的。

習近平所強調的「需要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和無節制增長,」反應出他「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過時心態。中共展開監管打壓的目的,是要確保新創立的金融大餅中,中共政府和當朝權貴會拿到最大的一塊,並且可以第一個去拿。中國的民營企業必須與共產黨的綱領保持一致,與中共的優先目標保持一致,並隨時準備為中共的存在和發展獻出一切財富。中共已經在私企、外企中設立的黨支部、黨委,並且中共的代表在持有1%的股份之後就可以進入董事會參加決策。中共也在打擊行動開始前就明確表示了,它需要在私營部門中培養「政治上明白的人」,這些明白人將「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

中共的這次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還強調了要「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中共政府承認,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存在監管手段缺乏、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所以,中共寄希望與「強化金融管理的中央事權」,「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同時,要「壓實地方金融監管主體責任,地方政府設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專司監管職責,不再加掛金融工作局、金融辦公室等牌子。」這一計劃中的變革預示著,中央政府的強力干預,會加深與地方政府的矛盾,會削弱地方政府原有的融資、籌資、和增加財政收入的能力,這對全國範圍的財政赤字暴增、地方政府虧空的局面,毫無益處,反而會火上澆油。

習近平的司馬昭之心,對金融和經濟的控制,世人皆知,但他籍由新金融改革所企望能夠達成的目的,是不是可以確信無疑了呢?這恐怕還不能確認。組建國家金監總局,中共官媒說是是要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和持續監管,基本上就是監管、監管、再監管,但恰恰是中共什麼東西都要管,都要絕對控制的欲望,會扼殺了經濟和金融的創新和活力,也不利於資本的流動和最佳使用。對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來說,尤其是這樣,新的金融事業、金融創新、新興經濟模式,需要開放、多元、創新的環境,需要自由企業的精神。新的監管機構安插了習近平的親信和堅定追隨者,意味著金融專家的意見被忽視和壓抑,政策策略會一路走到黑,沒有糾錯機制。而且,因為政治考量會優先於經濟考量、金融市場考量,會使得金融體系僵化,不利於應對金融市場波動的韌性,會反而增加中國金融系統性的風險,與中共寄希望於通過監管來減少風險的目標,背道而馳。

中國經濟和金融,在新金融監管改革的旗幟下,新領導人物對習近平肯定是唯唯諾諾,沒辦法期待有什麼不同的聲音和制約,或有什麼自身的主動性。中南海南院北院之爭,可能會被消除,但金融業將會萬馬齊喑,中國經濟會更加缺乏活力。中國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方式來刺激經濟,驅動經濟的三架馬車都已熄火。中國經濟在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又面臨產業鏈迅速外移、失業人數快速增加、海外訂單急劇消失之際,會陷入一個長期衰退之中,甚至會倒退二十年,回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的狀態。新的監管機制的建立,正好給這列倒退之中的中國經濟的列車,在冬天裡又加了一把火。

謝田博士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市場學教授暨約翰奧林棕櫚講席教授)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11/187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