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習近平挑破窗戶紙 白宮連忙糊補

—美國對華戰略判斷對世界的影響

3月上旬,中美兩國領導人習近平與拜登過了一招,先後就兩國關係發表了非正式講話,引出了一個兩國媒體都一直不願意挑明的話題:兩國為將要發生的衝突是否做好了準備?

習近平挑破窗戶紙 白宮連忙糊補

在美國白宮的陳述中,中國始終是競爭關係,而且為了讓北京減少敵意,一直強調美方無意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不觸動中共的核心利益(中共永久執政權)。儘管部分國會議員對此有不同陳述,但只有白宮才代表美國政府,掌管外交,這些看法只能被當作美國政界的不同意見。
 

3月6日在北京全國兩會期間,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罕見地公開指名稱在過去五年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中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將美中關係的惡化歸咎於美國刻意所為。3月7日, 中共外交部長秦剛在「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也點名批評美國:「台灣問題之所以產生,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台海和平穩定的真實威脅是台獨分裂勢力,定海神針是『一個中國原則』,真正的護欄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台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地動山搖。」
 

在例行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上,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重申:「我們想要一種競爭而非衝突的方式。我們相信我們已經做好了在競爭中戰勝中國並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的準備。這是本屆總統、政府上任第一天起所做的工作。」——就在2月中旬,拜登就中國氣球事件說明時表示,美國不希望美中之間出現「新冷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Ned Price)也在這場記者會上表示,美國追求有基礎、有護欄且最終是有方法能避免競爭變成衝突的美中關係。競爭不代表遏制、壓迫或拖中國後腿;至於避免衝突,雙方仍必須要對話與交流。
 

但美國媒體對此並不滿意,不少認為美中關係的底線(避免陷入新冷戰)可能守不住了。《華爾街日報》明確表示擔憂,稱「中美關係在敵意旋渦中越陷越深「(3月9日),由拜登領導的美國政府和由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一直在加劇,就在幾周前,中美還在試探著走向「外交停火」,但現在任何旨在修復雙方關係的努力都被推遲了。

美媒:中美兩國為未來衝突所做準備不同

不僅如此,《華爾街日報》在3月7日發表兩篇文章,表達了這種擔憂。一篇是新出爐的《美國尚未做好迎接大國衝突時代的準備》,另一篇是為了強調對比,舊文重提,《習近平的終極目標:一個為中美衝突做好準備的中國》(2022年10月19日)。
 

《美國尚未做好迎接大國衝突時代的準備》一文的要點是:美國軍方自2018年以來已經轉而重點關注中國和俄羅斯,但在生產武器和制定新的戰爭方略方面仍面臨挑戰。克林特·希諾特(Clint Hinote)的分析,說明中美兩國近年軍備競賽方面的實際情況:
 

1、美國五年前開始應對一個與中國和俄羅斯展開大國較量的新時代,但美國還未做好準備,前進的道路上也存在著重大障礙。由於美國政府內部對預算的爭論以及對中國威脅的緊迫性存在分歧,加之圍繞中東地區的持續擔憂、尤其是伊朗問題,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戰,都分散了美國政府的精力和資源。
 

2、武器開發相對落後,無論是潛艇、高超音速飛彈還是其他武器,都無法應對需要。
 

3、招募新兵很困難(這篇文章沒說原因,但《紐約郵報》與其他媒體都曾談到歐巴馬與拜登政府在軍隊推廣LGBTQI+這種覺醒主義文化導致軍人大量離開,且影響軍隊戰力與聲望。[1]

希諾特中將最後說,「我認為我們已經有了一套『鈍化』中國攻擊的辦法,但需要重塑軍隊才能做到這一點「。
 

重塑軍隊是個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更何況按照解決問題的思路,應該是問題出在什麼方面,就從這方面入手解決。 前美軍中將、現任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的國防中心主任,美國國防政策和戰略專家托馬斯·斯波爾(Thomas W. Spoehr)負責監督涉及美國國防事務的研究, 2022年曾發表《美國軍隊的覺醒主義》(The Rise of Wokeness in the Military),從建設軍隊的幾個重要方面分析了「覺醒主義」對軍隊的嚴重危害,貫徹到美國軍隊的不良後果。[2]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這篇文章來讀。

美國必須結束對華戰略模糊狀態

美中關係陷入如此局面,真正的問題在於美國對華政策處於戰略模糊狀態。我在最近的文章《美國地緣戰略的十字路口:「中國威脅」VS「和平崛起」》中,回顧了美國從2005年開始並延續至2018年的對華戰略分歧,其中提到美國兩大地緣戰略大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對華友好的「擁抱熊貓派」)與米塞斯·海默(John Joseph Mearsheimer,主張中國威脅論的「屠龍派」)曾接受卡耐基和平基金會的邀請,在該基金會的刊物《外交政策》上討論中國是否「和平崛起」以及美國如何應對這個問題,這場討論最後以《巨人間的衝突》(Clash of the Titans)為題發表。
 

布熱津斯基的主要觀點是: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國的民族主義是中國崛起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對未能統一台灣,中國國記憶體在著嚴重的不滿。但是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中國領導者並不想在軍事上挑戰美國,他們關注的重點依然是經濟發展,以及贏得別國對其大國地位的承認。布熱津斯基認為,中國領導者對於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的軟肋有理性的認識與算計,知道中國的軍事力量與美國相差甚遠,因此,中國只能在戰略層面繼續保持最低限度的防禦威懾姿態。他在其地緣戰略名著《大棋局》中設定並為美國採用的歐亞大戰略,是主張美國以中國為盟友,將重心放在削弱俄羅斯、讓俄羅斯失去烏克蘭,不再是一個歐洲國家這一點上,這場討論中他仍然堅持這主張。
 

米爾斯·海默反對這個觀點,他認為:「中國不可能和平地崛起,如果它的經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繼續保持飛速發展的話,美國和中國之間很可能會進入一場激烈的防務競爭,並極有可能發展為戰爭。中國的絕大多數鄰國,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韓國,俄羅斯和越南,都可能加入美國的陣營以脅制中國的勢力。」
 

米塞斯·海默的中國威脅論是基於邏輯推論,第一點是他的國際政治理論:最強大的國家會努力在自己所在的地區內建立霸權,同時確保沒有其他強大的競爭勢力控制其他區域,並最終主宰整個體系。第二點是美國無法容忍與其相抗衡的對手出現。1991年,在冷戰結束之後不久,從老布希政府到小布希政府,都強調「美國應當防範崛起中的國家,保持它在全球勢力均衡中的控制地位」,並且提出的「先發制人」的戰爭立場。
 

米塞斯海默的結論是:中國有可能試圖像美國支配西半球一樣去主導亞洲,試圖將美國趕出亞洲,相應地,獲得地區霸權可能是中國收回台灣的唯一途徑。因此他認為美國必須設法遏制中國,最終把中國削弱到與美國無法抗衡,不再有能力控制亞洲為止。
 

這場討論在地緣政治理論圈影響深遠,但布熱津斯基的主張一直占上風,直到2016年美國大選川普當選,白宮對華政策急劇轉彎,2018年11月29日,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發表《中國影響和美國利益:推動建設性警惕》報告(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承認美國的中國研究界對中國誤判,指出中國利用美國的開放民主加以滲透、大舉操弄美國政府、大學、智庫、媒體、企業和僑界,希望藉此阻斷美國對中國的批評、以及對台灣的支持。 此後,「中國威脅」看來已成事實,米塞斯·海默的「中國威脅論」再無爭議。
 

從2018年到如今又過了四年半,白宮易主,是結束「戰略模糊」狀態,還是繼續保持?美國對華的戰略判斷,影響的不僅僅是美國自身,還有一大群盟友與准盟友。
 

[1]

 『Woke warfighters』: GOP report claims Biden admin, Pentagon policies weakening military, By Caitlin Doornbos, November 21, 2022(

https://nypost.com/2022/11/21/gop-report-claims-biden-admin-pentagon-policies-weakening-military/

)
 

Military recruitment numbers are down. Are 『woke』 politics to blame? By Suzanne Bates, Sept 11, 2022(

https://www.deseret.com/2022/9/11/23342879/army-airforce-navy-recruitment-numbers-down-are-politics-to-blame

)
 

[2]

 Thomas Spoehr, The Rise of Wokeness in the Military, JUNE/JULY 2022 | VOLUME 51, ISSUE 6/7 (

https://imprimis.hillsdale.edu/the-rise-of-wokeness-in-the-military/

 )
 

作者:何清漣中國經濟學者,現居美國。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SB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17/187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