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曾稱台灣魚類"驗出新冠病毒" 中國突然解禁

中國解除七個月禁令,宣布恢復台灣冰鮮白帶魚、冷凍竹筴魚輸入。

近日,中國宣布恢復台灣冰鮮白帶魚、凍竹筴魚輸入。而此前,中國國台辦曾以"驗出新冠病毒"為名,對台灣海產品實施禁運。有台灣立法委員向本台表示,中方應就此說明所依據的國際標準,以免被作政治聯想。

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2日搭機抵台後,中國海關總署在8月3日片面宣布禁止台灣白帶魚、竹筴魚、柑橘類水果等農漁產品銷往中國。儘管台灣方面強烈抗議,中方片面禁運完全不符合國際慣例,中方仍將原因歸咎於柑橘類驗出有害生物、魚類產品驗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並拒絕協商。

時隔7個月,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5日以一紙新聞稿宣布,中國疫情已降,對COVID-19實施「乙類乙管」,取消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環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監測檢測等措施,「為促進兩岸貿易健康發展,海關總署決定自3月15日起,恢復台灣地區冰鮮白帶魚、凍竹筴魚輸入。」

台陸委會:假借防疫誣陷台灣魚產驗出病毒

對於中國解除7個月禁令,台灣最高農業主管部門農委會表示,「樂見中國大陸修正作法,禁輸中期間也拓展美、日、韓等新興市場。」

農委會強調,在禁輸中國的這段期間,台灣方面持續循正式管道向中方要求咨商,期盼早日促使中國取消禁令,讓兩岸農產貿易不受影響,以保障台灣農民的權益。

台灣主管兩岸事務的大陸委員會則指出,中共有關部門在去年陸續「誣指」台灣銷往中國的白帶魚、竹筴魚檢出新冠病毒並暫停輸入。陸委會即多次對外說明,這種獨樹一幟、橫空出世、假借防疫的不友善作為,既缺乏科學性的證據資料,也對各界毫無說服力。

台灣冰鮮白帶魚(台灣農委會漁業署臉書)

陸委會提及,當中方以魚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樣本為由,暫停該2項水產品輸中,台灣方面透過兩岸協議管道向中方反映,目前科學上並未發現有新冠病毒可透過產品包裝傳染到人類的實證或研究,呼籲陸方儘速重新檢討相關貿易限制措施。

陸委會指出,對中方以驗出新冠病毒為由,暫停食品與農產品貿易的作法,受影響國家另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台灣已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下的SPS委員會例會,持續向中方提出特定貿易關切。中方恢復台灣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是回到處理相關議題的正確態度,台灣政府也期盼未來兩岸各項經貿往來能朝更健康的方向發展,才是兩岸人民之福。

台灣立委:盼中國機制公開透明 以免政治聯想

台灣執政的民進黨籍立委陳亭妃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批評:「中國以莫須有罪名阻擋台灣農漁產品進口到中國,現在又說沒有問題,更證實我們質疑它是人治而非法治國家,自己說了算。希望中國是以法律為出發,不是以政治意識型態為出發。如果兩岸交流建立在法的位階,且對等、敞開的管道,對雙方經濟會更有幫助。」

陳亭妃提到,中國的訂單片面取消後,台灣政府提出補救措施,並找其他國家通路,將受害情況降低。台灣人民也團結共體時艱,應付中國假動作等。

在野的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曾銘宗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也呼籲:「政治歸政治,台灣農漁產品檢驗到底有沒有符合規定,希望中國大陸要有公開透明的標準跟基礎,讓中華民國的魚獲、農漁產品銷大陸,不要傷害農民權益。」

外界質疑,中方此時片面宣布解禁,試圖以和、戰兩手影響台灣大選,拿農漁產品「以商逼政」,給符合其意識型態的藍營紅利。例如,中方只跟金門當地首長、立委商談,隨後就宣布包括金酒在內六十多項產品輸中。

對此,曾銘宗表示,符合國際規範、公開透明,才不會讓外界認為有其他政治的考慮,也才能促進兩岸貨品貿易的交流。

記者:夏小華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17/1878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