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震撼!這屆兩會後,地方權力被收走了;李強剛上任 中國富人就給他出道難題

矽谷銀行沒事了 代價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時裝商從中國撤資 轉向美進軍;制裁無效 中共全面放開澳煤進口

中共「兩會」已經結束,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有分析指出,地方政府再次被削權,中共進一步集權專制。還有評論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時代劃上句號。不過人民會「用腳投票」,企業家和富人轉移資金離開中國的趨勢仍將持續。

儘管現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已經接管矽谷銀行,但風暴仍在延燒,6家銀行被穆迪列降級審查,房貸利率暴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慘了!

最近中國車市價格戰硝煙瀰漫,出現新車二手推車價格倒掛,二手推車市場迎來「至暗時刻」。

華日:習近平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時代劃上句號

為期8天半的中共全國兩會(人大、政協),進行了中共政府高層的人事調整,習近平人馬全面掌控了中共黨、政、軍要害部門。

《華爾街日報》3月14日報導,習近平為中國設計的藍圖已拼湊完整,這標誌著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時代徹底結束。

文章認為,「習近平在此次會議上開始著手旨在進一步加強中共全方位領導的變革。他為賦予中共更直接控制中國金融和技術部門的權利鋪平了道路。」

文章說,現在有一點正變得越來越清楚,那就是習近平治下的轉變,「標誌著過去40年來世界所了解的那個中國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潛在的重大全球不確定性」。

在過去幾年中,習近平將一些政府機構,納入中共黨的管轄範圍,同時取消了對自己的任期限制。

《華日》認為,習近平已經重新恢復了毛澤東時代的一些做法。

在毛澤東時代,從工廠到省一級再到北京的權力中心,各級中共官員決定了一切事務。結果是災難性的,產生了步入歧途的運動,如大躍進。大躍進造成了大規模的饑荒。

報導說,在習近平的領導下,總理的作用已被削弱,一些官員半開玩笑地將總理比作「辦公室主任」。

文章引述前美國外交官、新書《過度擴張》(Overreach)的作者謝淑麗(Susan Shirk)的話說,「習近平正在恢復毛澤東時期的許多做法,即由黨管理經濟,把意識形態忠誠度的重要性擺在專業能力前面。」

文章認為,這種變化反映出習近平優先考慮強化中共體制,以應對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長期緊張關係,這與注重與已開發國家建立聯繫的鄧小平時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文章說,隨著中國經濟搖搖欲墜,習近平急於轉移焦點,以宣傳美國等國家威脅到中國的安全,來鞏固中共統治的正當性,而不是通過不斷提升經濟福祉預期來做到這一點。

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全國人大會議期間,習近平罕見地直接批評美國,指責美國主導的「遏制、圍堵、打壓」加劇了中國的國內挑戰,隱晦表達了疏離美國的意願,即使疏離美國可能進一步損害中國經濟。

習近平已明確表示,與其效仿西式資本主義,不如以自己的模式與之正面對抗。

反諷:震撼!這屆兩會後,地方權力被收走了

日前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一共提出了13條改革方案。來源「七叔東山再起」的文章稱,這次改革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對金融監管的改革,取消了各地銀監會和保監會這兩個部門,取而代之的是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這個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是垂直管理的,以前的銀保監會相當於成為了它的執行機構,可能改名為地方金融監管局。言外之意就是從原來做決定的大腦,降級為幹活的雙手,這個落差不可謂不大。

讓地方搞金融,簡直就是瞎搞,大部分的地方政府都是非常短視的,為了短期內抬高GDP,搞政績,什麼錢都敢借。

政府借完城投借,城投借完發非標債,永續債,反正一個字借。

於是,我們就看到這兩年的地方債務時岌岌可危,只能用以貸養貸的方式來處理債務問題。

再回想起前段時間財政部說的,「誰家的孩子誰抱走」,「中央不做兜底」的說法,恐怕也是為現在的收權做準備的。

再聊一下公務員精簡5%編制的事情。

這次精簡的是編制,不是人員。

言外之意是,下次公務員招人的時候,可能就少了5%的名額,但不會從現在已有的公務員隊伍中裁員。

選擇這個時間點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60-65年這批數量最大的公務員都面臨退休,他們一退休,就釋放出大量的崗位。

如果按「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包括下屬垂直機構,那就至少100萬的編制,精簡5%就是50000多個編制。

要考公務員的小夥伴,這兩年要抓緊了,會釋放很多崗位,雖然精簡了5%,但比起往年依然會多出很多。

矽谷銀行倒閉潮風雨欲來,美國6家銀行被穆迪列降級審查,房貸利率暴

矽谷銀行倒閉後,美國銀行業動盪不安,外界對於地方性銀行的健康狀況相當擔憂,最新消息指出,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已將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和美國其他5家銀行,列入降級審查當中。

彭博》報導,被穆迪列入審查的銀行,包含第一共和銀行、齊昂銀行(Zions Bancorp.)、西方聯合銀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聯信銀行(Comerica)、UMB金融公司(UMB Financial Corp)和信託銀行(Intrust Financial Corp)。

穆迪指出,對於這些銀行依賴未投保的存款資金,以及資產組合中未實現的損失,感到憂心。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第一共和銀行,周一(13日)股價暴跌創紀錄的62%,而總部位於鳳凰城的西方聯合銀行則重挫47%,同樣創紀錄。至於總部位於達拉斯的聯信銀行也下跌了28%。

截至周一(13日),美國30年固定抵押貸款平均利率暴跌至6.57%,上周三為7.05%。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目前已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接管。新任執行長馬約普洛斯(Tim Mayopoulos)強調,矽谷銀行NA照常營業,所有的現有和新存款,都受FDIC保護,希望客戶放心。

矽谷銀行沒事了,代價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矽谷銀行沒事了,代價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變成了一個空談者,加息的放話都只會是諷刺。

僅僅4天前,鮑威爾還在說什麼加息50基點,美股和全球市場還給嚇跌了。雖然已經有很多投資者看出了美聯儲的虛弱,但是鮑威爾多次(為什麼要說那麼多次)聲稱戰通脹不動搖,而且快速加息了幾次。

美聯儲到底是在和通脹戰鬥,還是在和銀行與公司們戰鬥。顯然,通脹沒有殺死,即將公布的通脹數據仍然不會低。而公司的破產潮似乎要來了,銀行和金融公司先上斷頭台。

現在的問題不是通脹,而是公司們複雜的金融投資。在加息的作用下,公司們的實體商業行為已經是次要因素,金融部門的行動正確與否才是關鍵。一個錯誤的決策就會讓公司遭遇沒頂之災。

制裁無效,中國全面放開澳洲煤炭進口

彭博社3月14日報導,今年早些時候,中共政府已允許國內4個主要進口商購買澳洲煤炭,且已於1月起運輸。中共海關近日亦接到通知,可開放所有澳洲煤炭進口。

報導引述中國最大的煤炭遊說團體的說法稱,僅3月上半月澳媒的進口量就可能達到100萬噸。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去年進口燃料超過2.9億噸,優質的澳大利亞煤炭深受中國鋼鐵製造商和發電廠的歡迎。

時裝商Mango從中國撤資,轉向美進軍

西班牙時裝零售商Mango公司執行長托尼‧魯伊斯(Toni Ruiz)說,在從中國撤資後,公司正專注於向美國進行業務擴張。

公司執行長托尼‧魯伊斯(Toni Ruiz)告訴路透社,「我們正在從中國撤資。我們發現它沒有吸引力,並決定它不是未來三年的優先事項。」

魯伊斯說,最近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和Temu積極進入同一市場,但這並不對Mango構成威脅。

「這不是我們的戰爭」,他說,「如果你與這些品牌作戰,你會不斷降低價格。」

新車二手推車價格倒掛,二手推車市場迎來「至暗時刻」

最近中國多地政府開始提供補貼鼓勵車企降價,試圖緩解經濟危局,由此引發了整個汽車行業的大幅降價,二手推車行業遭遇毀滅性打擊。

新車降價必將帶動二手推車降價,車商早前入手的二手推車只能虧本出售。預計將有大量車商倒閉,二手推車市場將迎來「大崩塌」。

在3月的武漢促銷活動中,東風雪鐵龍C6從原來21.19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指導價降到只需12.19萬元。而目前C6二手推車價格為13萬元,新車竟比二手推車還便宜。

報導指,在降價潮衝擊下,許多二手推車的出售價接近追平甚至低於車商當初的入手價,但在銀行利息的壓力下,很多車商也等不起,只能虧本出售。

有業內人士坦言,預計會有大量的二手推車商把庫存清空後,永久退出這個行業,2023年將是二手推車市場的「至暗時刻」。

李強剛上任,中國富人就給他一道難題

新任中共總理李強周一展示了親商一面,承諾對民企國企一視同仁,試圖安撫民企。但李強在周二的國常會上卻強調,中共國務院首先是政治機關,要維護中共中央權威等。現在中國個人和企業信心大幅下降,尤其企業家和富人,他們轉移資金離開中國的趨勢仍然方興未艾。

中國富人的「大潤潮」數年前開始,至今仍未停息,這對李強安撫民企的企圖似乎是一種打臉。

日經新聞3月14日報導,在邊境限制被取消後,中國今年以旅遊為名的資本外流似乎會增加,中國前兩個月出入境人次達到近4000萬。雖然大多數旅行者出國是為了考察、用餐、購物和放鬆,但這也可能成為繞過中共嚴格資本管控的一個機會。

法國外貿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說,「這表明資本以旅遊的名義離開了中國,但最後卻用於其他目的。」

法國外貿銀行的一份報告估計,2020年這一數字大約為680億美元,即使中共病毒(新冠)疫情導致國際旅行急劇下降。現在旅遊業正在反彈,資金外流預計會再次上升。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17/187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