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做人:修己清心,涉世慎言!

人一生要做的事,簡而言之,一修己,二涉世。修己是為了更好入世,而進入社會也能幫助修煉身心,二者相輔相成。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於是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修己,即自我修養,以清心為要

人們常聽到的「獨處守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獨處就是一個自我修養的方式。清心,無論處在何種氛圍中,都能保持獨處時的清醒理智,梳理內心想法,以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1

要清心,先收拾自己的外表

一個人心若清,會從外貌表現出來,外貌乾淨清爽的人,內心不會太複雜,心能依託一個整潔的身體,貪戀艷麗色相的煩惱,自可消除。

2

要清心,學會受苦

人一生有太多苦,生老病死,心靈困苦等,不可避免地陪伴人的一生。但苦出現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折磨人,是為了告訴人知苦而不貪圖欲樂,心就不為外界所改變。

3

要清心,平常心

「心」是生命的本質,是人的中心。轟轟烈烈,低谷茫然這都不是好的狀態,或大喜或大悲太都過極端,中間平和的狀態才適合「心」。大喜,不驕躁,大悲,不消沉,以平常心,看無常世界,大智。

4

要清心,放下執念

信念使得人有生存的方向,一旦有了信念,人的需求、信仰、欲望都會朝著同一方向發展。

但是不正確卻仍然堅持的信念,就成了執念,執念一形成,就會出現「自我」,以自己為大的思想,是萬萬無法達到清心的。

涉世,即接觸社會,以慎言為先

入世之法,每個人都能總結出長篇大論,可是對症下藥才可藥到病除。但凡大家名師,都喜歡留下「慎言」的忠告,這其中的用意,究竟幾人能知。

「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

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在社會上產生影響。一個人的心境,從言語上也能知曉個大概。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涉及的領域,要謙卑,莫惹笑話;說符合場合的話,做該做的事;多說無益,不如多做;禍從口出,涉世的保身法寶便是「慎言」。

帶著清心入世,入世磨礪清心,周而復始,人生不會沒有意義,一定會得到最深的福報。

把修己、涉世都做好,哪怕還沒做好仍在路上堅持著,這都是可貴的人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草堂國學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20/187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