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何清漣:矽谷銀行病理診斷

作者:
3月12日,家得寶(Home Depot)聯合創始人伯尼·馬庫斯(Bernie Marcus)在Fox的採訪中表示,矽谷銀行的倒閉應該為美國人敲響警鐘,因為他們將資金委託給他稱之為考慮氣候變化等因素的Woke金融機構:「我認為,體制和政府已經促使這些銀行中的許多更加關注全球變暖。這些銀行經營不善,因為每個人都專注於多樣性和Woke問題,而不是專注於他們應該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股東回報。」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加息,對於主要經營初創科技企業業務的銀行壓力特別大,這是矽谷銀行與類似業務銀行面臨的共同問題。(美聯社

從3月10日加州矽谷銀行(The Silicon Valley Bank,簡稱SVB)倒閉開始,每天都有銀行倒閉的消息傳來,截至3月15日,共有六家倒閉。矽谷銀行是一家擁有30年歷史的公司,持有許多初創公司和(氣候)科技公司的存款,其高層與經營團隊都高度配合當前美國的Woke運動。也因此,許多報導的標題與文內都出現「Got woke,go broke」(參與覺醒,走向崩潰),SVB得名「Woke Bank」。

不少分析將SVB開啟的銀行連鎖倒閉與2008年的雷曼時刻相比,那是因為不了解實質。2008年,美國銀行是「兩房貸款」出了問題,病灶是金融產品。這次是Woke式經營出了問題,病灶源於經營方向:用ESG(環境、社會、治理)這套非財務標準做為企業經營戰略。

有個行當叫做「企業診斷」(管理諮詢)起源於美國,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對企業管理狀況、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分析,我現在用這套方式的幾個主要指標——企業經營理念、方向、管理目標、管理層專業素質等診斷SVB。

銀行接連倒閉的共同原因:美聯儲加息

首先說數家銀行倒閉的共同原因。不少報導說,SVB的麻煩拖累了整個行業,在倒閉之前的一天即3月9日,投資者紛紛拋售大小銀行的股票,僅美國四大銀行的市值就縮水了520億美元。這些倒閉的六家銀行與其他正陷入擠兌潮的幾家銀行,都在民主黨州,四家在加州,一家在紐約,還有一家在亞歷桑那。左派媒體基本只強調倒閉緣於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壓力。

在美聯儲去年為遏制通脹而開始加息後,科技產業遭受重創。因此,初創企業提取存在矽谷銀行的錢的速度超出了該行預期。而新投資停滯意味著,新資金沒有流入該行。從矽谷銀行經營不良的消息在市場上流傳之後,風險資本投資者建議初創企業將資金撤出該行,以防超出25萬美元(FDIC提供保險的上限)的那部分存款蒙受損失。2022年底,該行超出該上限的存款超過1510億美元。

美聯儲加息帶給銀行的共同壓力,對於主要經營初創科技企業業務的銀行壓力特別大,這是矽谷銀行與類似業務的銀行面臨的共同問題。3月15日,美聯儲宣布緊急貸款計劃將為美國銀行提供2萬億美元流動性。

這事讓我想起中國寓言「夾板治駝背」。美國國債32萬億,拜登政府花錢如流水,為駝峰增加不少贅肉。

駝峰壓迫之下,走路都很困難,於是加息,銀行資金抽走——等於上夾板將駝背踩直;

流動性枯竭,導致本來就因Woke政治化經營的矽谷銀行等破產——於是又開始吃藥,為駝峰養肉。

矽谷銀行的病理解剖

目前,各家銀行當中最受矚目的是SVB,這不僅它是今年倒閉的第一家,而是因為它一直以服務於左派議題,以金融行業的Woke先鋒標榜於世。

1、該行將大量存款用於購買美國國債和政府支持的其他債券,嚴重偏離了股東收益這一企業目標。

路透社在SVB倒閉的當天透露的消息,為了為贖回提供資金,矽谷銀行在3月8日出售了210億美元的債券組合,其中大部分是美國國債。該投資組合的平均收益率為1.79%,遠低於目前約3.9%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這迫使SVB承認18億美元的虧損,需要通過融資來彌補。報導指出,矽谷銀行主要服務於一個由初創企業及其投資者組成的孤立生態系統。該行的存款隨著科技產業的繁榮而膨脹,2021年增長86%,達到1890億美元,一個季度後達到1980億美元的巔峰。該行將大量存款用於購買美國國債和政府支持的其他債券。

2022年上半年,美國政府瘋狂發債,美國的「國家帳本」就開始爆表,2021年2月25日一筆620億美元7年期美債標售滯銷,最後只能由美國有購買義務的一級機構和美聯儲兜底,買入了大部分份額,才防止此次拍賣的流產。此後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美債收益率的快速飆升引發了市場對於「資產泡沫」的討論。當年9月1日,前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聯合創辦人、「債券之王」格羅斯(Bill Gross)在接受彭博社的採訪時毫不諱言:美國國債是「垃圾」,現在購買美國政府債券是幾乎肯定賠錢的押注。

這種情況下,SVB為何要購買大量註定虧損的低息政府債券,做這賠本買賣?只能說該行將取悅於政府置於股東利益之上。在21世紀之前,美國金融業之所以能長期保持世界同行翹楚地位,就是經營目標明確,為股東收益服務,不為政府政治目標服務。這一點從2008年之後開始被侵蝕。

2、熱衷服務於現任政府的政治目標。

第一,SVB主打「氣候科技」這一概念,貸款主要流向「氣候科技」企業。即使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也貫徹這一方針。2012年浦發矽谷銀行正式開業,總部落地於上海楊浦區。浦發與矽谷銀行雙方各持有50%的股權。由矽谷銀行與浦發矽谷銀行聯合發布《氣候科技的未來》旗艦報告,聚焦中美市場氣候科技領域,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已成為LP投資時優先考慮的指標。

西方熱衷的氣候議題,其實已經遇到相當大的難題。以「綠能先鋒」德國為例,去年年初還決定要在2023年關閉最後一座核電站,俄烏戰爭發生後,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不得不中止,為解決能源問題不得不將原來被列入污染性能源的煤炭、木柴、核能全部開始洗綠(Greenwashing),重新納入清潔能源。歐盟原來的碳排放額度分配計劃不得不放棄,只好讓聯合國在2022年氣候峰會上重新弄了個「氣候補償計劃」,要求能源大國與能源消耗大國交補償費(能否收上來則另說)。

第二,熱衷於推動「種族批判理論」(CRT)認定的正義事業。據克萊蒙特研究所(Claremont Institute)的資料庫記錄顯示,矽谷銀行已向Black Lives Matter及相關團體捐贈了大約7345萬美元。

3、公司用人原則:政治正確優先

1)SVB的董事會成員組成原則:親不親,路線分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3月15日發表一篇文章,記者逐一調查了SVB董事會12位成員的背景。這家銀行一直吹噓其董事會成員構成的高度政治正確:包括「1名黑人」、「1名LGBTQ+」成員和「2名退伍軍人」,以及董事會中有45%是女性。

記者查詢研究資料後發現幾個特點:一是高度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只有63歲的湯姆·金(Tom King)是SVB董事會中唯一擁有投資銀行經驗的成員;二是該銀行和董事會的大部分成員都將他們的民主黨資歷作為其戰略與資歷,他們向三位民主黨總統歐巴馬柯林頓和拜登以及包括佩洛西在內的地方民主黨國會代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D-NY)和參議員馬克華納(D-Va.)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長期以來一直擔任強大的參議院銀行委員會成員,在SVB的董事會成員當中,包括一位前歐巴馬政府官員,還有一位在涉及佩洛西丈夫各種醜聞中多次出現的人物——加倫·斯塔格林(Garen Staglin),他在加州的納帕谷擁有一個葡萄園,與南茜·佩洛西(Nancy Pelosi)擁有的葡萄園相鄰。

一位元消息人士告訴紐約郵報,「每個人都知道這是覺醒派(Woke)CEO的首選銀行,他們知道董事會在政治上是一致的。SVB貸款給所有人的公司都有一個醒目的議程。」如今,這些董事會正面臨一系列調查,以了解他們在其崩潰中的集體作用。

2)矽谷銀行管理層的政治偏好:Woke

SVB在2020年8月的一份報告中強調該銀行在ESG(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成就:該銀行約三分之二的員工符合「多元化」標準。那一年的另一份報告吹捧了SVB在支持少數族裔方面的成就。在該報告的介紹中,執行長葛列格·貝克爾(Greg Becker)表示,SVB吹捧的員工匹配計劃側重於「大流行應對、社會正義、可持續性,以及支持女性、黑人和拉丁裔新興人才以及其他代表性不足的群體」。

矽谷銀行的一位風險管理負責人Jay Ersapah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帶頭開展多個「覺醒」的LGBTQ+項目,包括在公司一躍走向倒閉之際為公開故事提供「安全空間」。例如公司首個為期一個月的驕傲活動和一個強調LGBTQ+青年心理健康意識的新博客。

美國社會對Woke Bank的反思

由於SVB是Woke化經營的一面旗幟,它的破產,各方都有尖銳中肯的評說。

3月12日,家得寶(Home Depot)聯合創始人伯尼·馬庫斯(Bernie Marcus)在Fox的採訪中表示,矽谷銀行的倒閉應該為美國人敲響警鐘,因為他們將資金委託給他稱之為考慮氣候變化等因素的Woke金融機構:「我認為,體制和政府已經促使這些銀行中的許多更加關注全球變暖。這些銀行經營不善,因為每個人都專注於多樣性和Woke問題,而不是專注於他們應該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股東回報。」

肯塔基州共和黨眾議員詹姆斯·科默(James Comer)認為SVB擅長迎合政府的Woke議題:「在尋求ESG類政策和投資方面,矽谷銀行是最清醒的銀行之一。」

消費者研究(Consumers Research)執行董事威爾·希爾德(Will Hild)表示,「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相同的模式:最關心ESG評分和政治覺醒的公司在為客戶提供服務方面做得最糟糕,……美國其他企業現在應該從SVB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免它們成為下一家因管理不善而登上頭條的公司。」

如今,美國Woke運動藉政府之力,在企業管理中推行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簡稱ESG),要求資產管理者和投資者在財務決策中使用非財務標準。但是,銀行是企業,用人應該唯才優先與職業道德優先,不是考慮其身份。如果說,其他從來沒有過社會主義經歷的國家不知這種身份政治與政治掛帥必將導致企業失敗,中國卻有切膚之痛,這種企業經營政治掛帥在中國毛時代出現過,比如「文革」時期,毛的用人原則是「親不親,路線分」,革命重於生產、外行指導內行是基本特點,最後將整個國家折騰至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20/1879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