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訪北京會習近平 馬克龍曝出「這落差」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左)7日與來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到廣州,同游坐落在白雲山麓的松園。(美聯社)

眾院議長麥卡錫蔡英文總統在加州南部會晤,矢言美國會支持台灣抵禦長期存在的中國威脅;同一時間造訪北京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敦促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設法讓俄國停止侵略烏克蘭,另談到強化歐、中經濟,凸顯美國、歐洲應對中國的優先事項南轅北轍。

紐約時報7日報導,太平洋兩側本周的兩起訪問,除凸顯美、歐領袖對待中國有不同考量,在處理全球兩大安全最棘手命題:烏克蘭與台灣,也有差異。

美國與其歐洲盟邦就全球事務多有類似看法,俄國侵略烏克蘭讓美、歐更為親密,共同協調武器、外交援助烏國,制裁俄國。歐洲官員打量中國漸采懷疑眼光,更接近華府已形成的硬派共識;國務卿布林肯5日在布魯塞爾形容此為「更為廣大的匯流」。

只是歐洲內部對中國該采什麼手法才正確、安全及貿易命題要平衡,猶有爭議。

針對烏克蘭,拜登總統及歐洲盟友均譴責中方跟俄國站同一邊,指習近平3月赴莫斯科國事訪問、俄烏戰爭自始他就給俄國外交支持;美方指中國千方百計想在俄烏戰爭擺出斡旋人姿態,是拋出煙幕彈,以便普京繼續屠戮烏克蘭人,而且自2月起,美方就說中國正考慮軍援俄國。

馬克龍則采不同手法,他6日對習近平表示,自己認為可以指望習讓俄國恢復清醒,各方回歸談判桌;馮德萊恩對中聲明雖比馬克龍來得嚴厲,但看似也願給習一次機會。

立陶宛(Lithuania)2021年允許台灣在該國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開設代表處,遭中國制裁,也讓歐洲領袖更靠近美國對中路線;歐盟3月才達成臨時共識,任何國家試圖經濟脅迫歐洲,必遭貿易制裁。

但立陶宛以外,台灣命題並不占居歐洲與中國打交道的重心,與美國不一樣,馮德萊恩致詞時草草提一下台灣;但對美國官員及政治人物,論及對中關係,台灣已變成最重要主題,拜登每次與習近平交談必提。

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大引爆點,美方表示,中國出兵攻台必致全球危機,影響甚至大於俄國侵烏。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09/188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