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戰略展開-看解放軍4月圍台軍演

台灣蔡英文總統與美國國會眾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美國加州會晤後,解放軍從4月8日至10日在台灣周邊舉行聯合演習。這是自去年八月圍台軍演以來,解放軍再次對台實施重大戰略威懾行動。演習側重對台作戰前期階段兵力展開演練,以靈活布勢、搶占有利陣位,形成」圍島懾壓」態勢,並對台島及周邊海域關鍵預定目標實施模擬聯合火力打擊,沒有實彈射擊。

和去年8月圍台軍演相比,這次演習的強度有所放緩。但不是放鬆,而是各有側重。

去年8月2日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當晚,解放軍東部戰區隨即展開軍事演習,前後9天。以8月4日至7日在台灣四周6個區域進行實彈射擊為高峰期。《解放軍報》宣稱,參演部隊在台島周邊實施規模空前的實戰化聯合演訓。

按官方說法,去年8月圍台軍演是針對佩洛西訪台、美台關係出現重大升級所採取的嚴正震懾,是對」台獨」謀」獨」行徑發出嚴重警告。美國在前、台獨在後,主從有別。因此演習課目針對性強、實戰化高,以聯合封控、對海突擊、對陸打擊與制空作戰為主,檢驗東部戰區部隊的聯合作戰能力。

去年圍台軍演的最高峰是在8月4日,解放軍火箭軍以11枚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向台島北部、南部和東部海域進行火力突擊試射,宣稱是檢驗精確打擊和」區域拒止」能力。區域拒止是針對美日兩國,威懾其不要介入台海衝突。可以說,」封控台海、拒止美日」是去年8月圍台軍演的主要目的。

今年四月演習是在蔡英文和麥卡錫會晤時隔兩天後實施,由東部戰區組織聯合軍演,前後三天,主要在台灣海峽、台島北部、南部和台島以東海空域等4個方向,進行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沒有戰役戰術飛彈及地面遠程火力實彈射擊,威懾性大打折扣,對台全般作戰程序不如去年8月完整。聯合火力打擊以模擬為主,不能真實反映實戰化實彈要求。

這次演習官方調子有所放緩,宣稱是對」台獨」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不指明美國,也不提激烈的」震懾」字眼。有外部勢力因素,主要還是針對台獨。因此演習課目以奪取一般性制海權、制空權、制信息權能力為主,側重兵力有效展開,要求參演部隊以最快速度完成集結和部署、搶占有利陣位,對台形成合圍震懾之勢。

去年八月和今年四月的兩次演習,是解放軍對台軍演的兩個里程碑,各有特點。尤其4月演習側重對台作戰前期階段演練,強調戰略投送與戰略展開,包括兵力前推,這是啟動戰爭的重要前提,直接影響甚至決定戰爭的進程與結局,也是進行戰略威懾或遏制戰爭的重要途徑。

戰略投送和戰略展開

解放軍對台作戰有5個主要戰略階段。首先是戰略偵察與戰略預警,主要任務是獲取敵方戰略部署和企圖,判斷威脅與危機徵候,要求從情報搜集、分析判斷、決策到分發都要在近實時和實時下進行,是戰略決策和戰爭行動的先行力量。

近年解放軍派遣偵察機、無人機及情報船,在台灣重要演訓及飛彈試射期間,進入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情搜,掌握台灣演習全貌及主要武器系統電子參數可能有一定成果,並利用偵獲情資對台進行針對性演訓,經對比更新對台作戰資料庫。解放軍在這部分的進展可能比台方想像中嚴重得多。

接著是戰略投送和戰略展開,包括兵力前推,對台作戰由此進入實兵階段。4月演習是在東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統一指揮下,戰區陸軍遠程火箭炮部隊、海軍驅護艦和岸導突擊群、空軍殲擊機、轟炸機與加油機,以及火箭軍常規飛彈火力單元等任務兵力快速向預定區域機動集結,展開行動部署。期間所有主戰平台搶占有利陣位,形成臨戰布勢,層層進逼,進入對台作戰」圍島懾壓」的第三階段,打擊台灣民心士氣,逐步壓縮台灣兵力運用空間與作戰縱深。

對台作戰的第四階段是戰略封鎖,以限制性軍事行動孤立台灣,阻斷外援,迫使台灣在解放軍聯合火力打擊之前向其屈服。最後是火力打擊階段,從針對台灣特定目標實施小規模警示性軍事打擊,到攻占台灣外島,以戰逼談,再到全面犯台。

自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以來,解放軍歷次對台軍演都在前三個對台戰略威懾階段。去年八月解放軍圍台軍演首次把越過海峽中線常態化,至今每天約有十多架軍機、約五艘船艦襲擾台灣周邊海空域。

東西夾擊

今年四月演習亮點是首次運用航空母艦艦載機,從台灣東部海域起飛與西部攻台兵力協同,對台島形成東西夾擊之勢。此後解放軍有可能把圍台進逼態勢常態化,將台灣防衛縱深壓縮在最小範圍。

四月演習的三天期間,台灣軍方最關注的是火箭軍、地面遠程火力部隊和山東號航母編隊動態,前兩項沒有實彈射擊,而是演練快速占領發射陣地,展開發射準備,協同海空突擊力量對預定目標實施模擬聯合打擊,檢驗聯合作戰體系支撐下火力快速反應和遠程精確打擊效能。

山東艦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2019年12月在海南三亞交付海軍,至今服役三年多,出海行動時間和頻率偏低,出海率不及遼寧艦。有分析指出,中國雖然解決大型航母設計和建造問題,但對於具體使用,尤其是常態化巡航部署經驗仍然欠缺。近日則出現變化。

日本海上自衛隊4月5日發現山東艦從西向東穿越巴士海峽,隨行船隻只有054A型飛彈護衛艦和901型大型綜合補給艦各1艘,編隊組成不完整。隔天台方偵獲山東艦概略在台灣最南端鵝鑾鼻以東370公里海域執行航訓。4月7日1艘052D型飛彈驅逐艦加入航母編隊,4月8日又加入1艘054A型飛彈護衛艦,形成5艘航母編隊陣勢。全部來自南部戰區海軍。

外阻內封

山東艦航母編隊越過第一島鏈前出台灣東部約300多公里海域,有其戰役戰術上意義,演練搶占有利占位,形成「外阻內封」態勢,對外阻止外軍介入,對內封控台海,並掩護在台灣東部海域演習部隊的後方安全。意圖在戰時發揮同樣作用。

台灣國防部指出,4月8日演習首日,偵獲中國軍機71架次,其中越過海峽中線並進入台灣西南空域45架次,軍艦9艘次在台海周邊活動。未發現殲-15航母艦載機蹤跡。

4月9日發生變化。解放軍出動軍機70架次,其中越過海峽中線並進入台灣西南及東南空域35架次,軍艦11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並首次出現殲-15艦載機,有4架次進入台灣東南防空識別區邊緣。這是第一次航母艦載機模擬從台灣東部發動攻擊演練。

4月10日演習力度升高,解放軍出動軍機91架次,其中越過海峽中線並進入台灣西南及東南空域54架次、軍艦12艘次。殲-15艦載機有15架次,1批進入台灣東南防空識別區邊緣,另1批在邊緣外側。山東艦航母編隊與前出的東部戰區海空力量協同,組織區域制空、對海突擊、支援策應等課目演練,包括殲-15艦載機對台灣重要預定目標進行多波次模擬攻擊。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10日發布消息稱,山東艦首次出現在西太平洋,從4月7日至9日的3天期間進行約120次起降,其中殲-15艦載機起降約80次、艦載直升機起降約40次。

若以山東艦部署28架殲-15艦載機計算,這次演訓平均每天起降近27架次,可能每架都有起飛。這種出勤率比去年12月遼寧艦航母前出西太平洋殲-15艦載機的起降次數還高。山東艦的出海行動時間和頻率偏低,竟有如此成績而出人預料。不排除遼寧艦航母的飛行員前來助陣。

圍台進逼態勢

總之,殲-15航母艦載機從台灣東部海域起飛與西部攻台兵力協同,對台島形成東西夾擊之勢跨出第一步。今後解放軍對台演訓將更加側重航母艦載機在台灣東部發揮支援策應的作用,在打破海峽中線之後,把圍台進逼態勢常態化,能增強戰略威懾力度,也可為後續對台作戰實施戰略封鎖和火力打擊預作準備。

航母艦載機的圍台角色顯而易見,但不能由此誇大對美軍介入的拒止作用。遼寧號和山東號都屬於滑躍型航母,未裝備彈射器,艦載機出勤率比美國蒸氣彈射型航母低很多,搭載彈藥與油料難以兼顧。因此殲-15艦載機的任務以奪取戰場制空權和攻擊地面目標為主,不易掛載重型反艦飛彈,執行對美軍大型水面艦和航母的複雜攻擊行動。

何況,美國取得菲律賓呂宋島北部3處軍事據點使用權,直面巴士海峽,與台灣一水之隔。一旦部署遠程岸置反艦飛彈,中國航母編隊能否穿越巴士海峽很有問題,在宮古海峽也面對相同困境。

解放軍對台軍演開始進入新的階段。美台軍事合作應加快落實雙方多層級部隊協訓及後備動員演訓,更有必要超前部署,遏止解放軍把圍台進逼態勢常態化。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4/1889427.html